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建国以来,广西常有古钱窖藏发现。其中以唐宋两代为主,两汉至隋钱在桂林和梧州均有发现,唐宋和明清时期的钱窖则几乎遍布全区,而元代钱币窖藏,至今未有发现,只是偶尔夹于明钱之中。兹就见诸报道的窖藏元钱略作分析。

  • 标签: 钱币窖藏 元代 广西 出土 明清时期 唐宋
  • 简介:一.引言百寿图深藏于广西桂林永福县百寿镇百寿岩内。大寿字撑起了百寿图的框架,高约175厘米,宽约148厘米。在大寿字笔画中阴刻有一百个小寿字,小寿字旁有至少一个印章。百寿图刊刻于公元1229年,下令摹刻百寿图者为知县史谓。百寿图是百寿岩中第一通摩崖石刻,也是现今所见中国时代最早的集古代单字诸体为一身的古代摩崖石刻(图见封二)。

  • 标签: 意象分析 广西 摩崖石刻 永福县 古代
  • 简介:传拓是文物学与金石学研究中保存和展示资料的重要手段之一。广西位于中国南部高湿地区,传拓用纸的干燥速度较慢,水性墨汁在传拓中容易晕散,传拓难度较高。文章就广西地区传拓的技术与方法进行了介绍,特别是对工作中针对高湿度环境下的传拓技术改良作了专门阐释,并以碑刻传拓及铜鼓传拓为例,说明传拓技术改良后的实践效果与优势。

  • 标签: 传拓 拓片 高湿度环境
  • 简介:广西桂平发现永历背“明”残钱张超杰1987年9月,桂平县(古称浔州,今改桂平市)桂平镇城东街550号何姓居民建新房时,于距地表约0.50米处挖出一批铜钱。铜钱均粘满泥土,锈色浅灰绿,全部为明及南明钱,年号最早为崇祯,最迟为永历。计有:崇祯通宝光背小平...

  • 标签: 广西东南部 崇祯通宝 桂平市 南明时期 南明政权 铸造材料
  • 简介:广西建成越南历史货币陈列室为增进国内人民对越南钱币文化的了解,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与广西钱币学会合作筹建的越南历史货币陈列室,经过三年艰辛的搜集实物与整理、研究,今年初开始在南宁市区人民银行大楼进行该室的陈列布置工作,并于3月1日完成,正式开放。首批接待了中国钱币学会全国秘书长会议、东南亚历史货币第四次学术研讨会的代表参观,受到两会代表的高度赞扬。越南历史货币陈列室展出内容由张世铨主编,祁兵设计,共分三大专题,十五个单元,展出越南独立建国以来所铸造和流通的铜、银、锌、镍、铝等金属币和纸币,共一千五百余件,其中不少是罕见的珍稀品。专家们认为,这个陈列,是我国第一个较全面、较系统地介绍一个外国钱币文化的独特陈列,它为我国钱币学界贯彻改革开放精神,宣传和认识东方钱币文化开创了范例。陈列质量高、意义大,必将为加强中越人民的传统友谊和文化交流发挥重大作用。(广西钱币学会秘书处)广西建成越南历史货币陈列室$广西钱币学会秘书处

  • 标签: 广西钱币学会 钱币文化 中国钱币学会 钱币学 人民银行 展出内容
  • 简介:1976年发掘的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是历年来广西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该墓出土一千多件文物,为研究西汉初期南越国的历史和广西地区古代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三枚造型别致的银针,特别引人注目。关于这三枚银针的性质和功用,笔者认为它们是广西古代越族的医学针炙用针。研究这些银针,对探讨古代越族地区的中医学,借以了解我国古代针刺医疗器具和针炙术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针炙 九针 广西地区 罗泊湾一号汉墓 西汉初期 青铜针
  • 简介:广西钱币学会1989年4月12日至15日在南宁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广西纸币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一些兄弟省市钱币学会派代表到会祝贺,著名纸币专家吴筹中应邀到会作了广西纸币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还参观了广西钱币学会与人民银行广西分行合办的“中国货币陈列”。最后,代表们改选了广西钱币学会理事会,推选李明初

  • 标签: 广西钱币学会 中国钱币学会 学术讨论会 戴志强 人民银行 明初
  • 简介:人民币收付业务是金融机构一项日常基础工作,包括现金收付与整点、残损人民币挑剔和兑换、人民币券别调剂、假币收缴与鉴定等业务,其业务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民币的正常流通秩序和广大群众利益,以及金融行业的形象。从笔者对县域金融机构检查与调查中发现,当前县域金融机构人民币收付业务管理中尚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待研究加以解决。

  • 标签: 县域金融机构 残损人民币 业务质量 调查 人民币券别 现金收付
  • 简介:石质文物表面污染清洗是石质文物保护的关键技术,本文以花山岩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讨论了以激光、微粒子喷射、蒸汽清洗为代表的现代物理清洗技术在户外彩绘石质文物表面污染去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去除效率等问题,以促进物理清洗技术在石质文物保护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岩画 表面污染 物理清洗 激光 微粒子喷射 蒸汽
  • 简介:梧州市位于祖国的南疆广西的东部,与广东省西部接壤。这里山峦起伏,西江,浔江、桂江汇合,水上交通方便。六朝时为南方一大重镇,是广西商品出入口的孔道。二十多年来,我市考古工作者先后发现了一批六朝时期的墓葬,清理发掘了数十座,出土文物以青瓷为主,证明了青瓷...

  • 标签: 梧州市 广西梧州 六朝青瓷 六朝时期 青黄釉 釉色
  • 简介:2011年11月28日,《永历通宝钱考》首发座谈会在南宁市桃源路39号举行。该书由广西钱币学会组织多位专家编撰而成,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广西钱币学会会长李彬,广西博物馆原馆长、广西钱币学会副会长黄启善,广西钱币博物馆馆长、广西钱币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雯,广西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温六零,广西钱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在邕委员、《永历通宝钱考》编委会委员、课题组成员等共2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 标签: 广西人民出版社 钱币学会 座谈会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钱币博物馆 党委委员
  • 简介:在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下,花山岩画颜料褪色脱落.为了治理岩画颜料褪色病害,应用偏光显微镜分析、电子探针面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系统研究了花山岩画的颜料及其粘合剂成分.结果表明,铁红是花山岩画红色颜料中的基本显色成分,但红色颜料中存在朱砂.颜料粘合剂属植物性的,岩画作成后其中的植物性粘合剂在老化分解过程中分泌出有机酸,其中的草酸与立壁岩石中的钙质发生反应,形成一层水草酸钙.依据现状调查与采访结果,提出了岩画颜料褪色病害及其防治对策.

  • 标签: 花山岩画 颜料 粘合剂 褪色
  • 简介: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其保存环境特征是高温潮湿多雨,花山岩画受环境因素作用,岩画颜料及岩石风化明显,风化类型复杂多样,有化学风化、物理风化和生物风化,同时存在、相互影响。它们均与水分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因此水的防治是治理岩画风化病害的前提。本工作在水分来源及岩画保存地区地形地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水质分析系统研究了水在岩画风化病害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花山岩画防水治水原则,并结合地质环境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将整个治水区域划分为山体山顶治水、溶蚀洼地治水、岩画立壁治水三个区域。根据其不同的渗水机制,分别采用盖、堵、排、导相结合的综合防水治水方法。由于岩画病害机理极其复杂,花山岩画防水、治水的难度很大,必须采取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法。

  • 标签: 花山岩画 风化病害 地形地貌 防水治水
  • 简介:中国大约公元前14世纪开始出现人工冶铁块炼铁制品。大约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地区最早发明创造并使用生铁冶金技术。战国秦汉之后,中华文化圈内大规模使用生铁制品,创新发展了多种生铁制钢工艺,为世界文明进程提供技术动力。广西地区至迟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生铁制品,大约公元9世纪开始出现生铁,自炼遗址。这些生铁冶炼遗址主要分布在广西玉林市兴业县龙安镇到太平山镇约30平方千米范围内,是迄今为止世界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高锰渣生铁冶炼遗址群。揭示广西玉林地区古代生铁冶炼技术面貌,将为探讨古代生铁冶炼技术在岭南地区传播的时空框架。古代生铁冶炼技术的多样性发展,及其对历史文化影响、遗址保护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 标签: 冶金史 岭南地区 唐宋时期 生铁冶炼 冶金考古
  • 简介:2008年10月.广西上思县思阳镇广元村发现明(清)代古墓,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进行了现场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了两口四面以白石灰为主、粗砂和粘土为辅(可能混合糯米浆)夯实而成的保护层外椁(以下简称“土椁”),内有木质一棺一椁的三合土棺椁。密封和保存程度如此完好的此类构造的棺椁.在广西来说尚属首次发现,在国内亦非常罕见。

  • 标签: 出土文物 考古清理 文物保护 上思县 广西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