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4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在上海市钱币学会的刊物上曾有过关于打马格钱的讨论,一枚昭六骏之拳毛孤马钱一再成了讨论的对象。

  • 标签: 昭陵六骏 上海市钱币学会 九十年代
  • 简介:<正>明朝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南京建都称帝,至1644年灭亡,共统治了276年,更替了16个皇帝,留下了安徽凤阳朱元璋祖父的祖陵、父母的皇陵、南京朱元璋的孝、北京的十三。此外,在湖北钟祥境内还有一座明代的皇陵,这就是显。显位于湖北省钟祥县郢中镇北15华里的松林山,明嘉靖10年,公元1531年曾改名为纯德山。这里西临汉水、南傍莫愁湖,左瞻聊崛山、右眺三尖山,章山表其南,花山峙其北。苍松翠柏,绿叶成荫,一年四季浓阴蔽日,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亲生父母兴献王朱佑标和王妃蒋氏的合葬墓——显就在这里。

  • 标签: 朱元璋 钟祥县 嘉靖 生父母 明世宗 紫禁城
  • 简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陵墓均有史可查,有处可寻,而唯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葬身之处至今仍是一个谜。就连他的后辈儿孙也是如此,诸如忽必烈蒙哥汗,直至元朝末代皇帝的王均无处可考。没有什么犹如埃及的帝王谷,或类似我国明十三等具体遗址,有的只是茫茫无际的荒野。绝不起坟山大冢,仿佛他们已经重又和浩淼的大草原融为一体了。

  • 标签: 成吉思汗 陵墓 丧葬文化 考古工作
  • 简介:王建所葬之永,其规模是相当宏伟的。它除了墓室之外,还有大量的陵寝建筑。王建死后,当时著名的画家赵德齐与高道兴曾奉令在永陵庙中绘有壁画一百余堵。赵德齐是著名的人物画家,主攻山水人物,车马木屋,尤长楼台殿阁;而高道兴,则最擅佛像。他们两人奉令在永陵庙中绘有壁画达一百余堵之多这一事实,让我们可以想见当时永之陵庙建筑是何其庞大。

  • 标签: 陵寝 木屋 壁画 佛像 画家 山水
  • 简介:1942年发掘的前蜀王建墓,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维修。比较大的维修有三次。1952年,在千年古墓正南方,紧接墓前室的位置,仿照古墓结构,修建了一道保护门墙;1957年,又修建了王建墓博物馆大门;而规模最大、整治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是1989年8月——1990年6月历时10个月的“王建墓防渗排水综合治理工程”。

  • 标签: 前蜀王建墓 王建墓防渗排水综合治理工程 棺床 券拱 壁画
  • 简介: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位于城西的王建墓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误传为汉代司马相如抚琴的“琴台”,给人们平添了些许猜测与误会。直到1942年发掘后,方知为前蜀皇帝王建的“永”,俗称“王建墓”。

  • 标签: 发掘 汉代 皇帝 文物古迹 帝王 司马相如
  • 简介:为纪念成都永(王建墓)考古发现60周年,从2002年9月26日至11月2日,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局、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四川省历史学会主办,成都永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四川博物馆、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院协办的“永考古发现60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成都举行。

  • 标签: 考古发现 文物考古 四川省历史学会 考古研究 纪念活动 历史文化
  • 简介:十三区周围有一道屏障,如同一个院落的院墙。这道墙,建于明朝,时称边城,周围设有二门、十口,它和区其它建筑一样,是明古建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座宏伟的建筑,经历了五百七十多年的沧桑岁月,长期的雨水浸蚀和战乱破坏,今只存部分残墙及遗迹。

  • 标签: 明陵 边墙山口 军事装备 中国 名胜古迹 防御措施
  • 简介:2000年5月6日,龙泉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巡视小组到十镇进行文物巡视,途径十镇双林村一砖厂时,发现砖厂取土处有大量宋代墓砖散落一角。从破坏的现场估计,至少有3座宋墓被人为破坏。在一距地表2米处发现一座宋墓,已部份损坏,小组人员随即与砖厂负责人取得联系。经协商后,于5月8、9日历时两天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本次共清理墓一座(已损坏),出土追回文物共计十余件。现将收获情况作如下介绍:

  • 标签: 十陵镇 宋墓 抢救性清理 文物
  • 简介:2000年7月,成都商业街58号院因基建开挖基坑,在距地表4米深处发现战国早期开明王朝陵墓。墓坑长30.5米,宽20.3米,深约2.5米,呈东北一西南向。坑中尚存船棺9具、独木棺8具,均受到严重的盗掘破坏。所发现的17具棺木中,除了2具专置随葬品,5具因破坏严重未发现人骨外,其余10具皆为一棺葬一人。但考古者在扰动土层中采集到的人骨,

  • 标签: 商业街 成都 开明 明王朝 随葬品 人骨
  • 简介:1997年,赤峰市巴林右旗辽庆发现被盗陪葬墓两座,皆为夫妻合葬墓.墓主人为道宗弟弘本、弘世.其中弘本墓出土墓志4盒,为"羲和仁寿皇太叔祖哀册"汉文、契丹文各1盒;"羲和仁寿皇太叔祖妃萧氏墓志"汉文、契丹文各一盒.

  • 标签: 辽代 墓志 庆陵地区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据《诸山圣迹》载,一位僧人从五代后唐庄宗到明宗10余年间,遍访了大半个中国的寺院。据此僧人所见,五台山“周八百里,大寺十所,蓝若五十六所,僧尼三千”,而太原“周仅仅四十里,大寺十五所,大禅十所,小院小寺百余所,僧尼两万”。当时太原城人口也不过十余万,几乎每五人中就有一僧尼,足见当时太原寺庙之密集,僧尼之多,香火之盛了。从北朝到唐代,太原西山和汾河以西,寺庙林立,高僧云集。

  • 标签: 太原城 僧尼 五台山 僧人 寺庙 五代
  • 简介:<正>轮寺塔位于三门峡市西约五公里处黄河岸边的陕州老城内轮寺旧址上,该寺早毁,仅存砖塔一座(见插图)。该是我国现存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站在的四周鼓掌或两石相击,可以听到类似蛤蟆鸣叫的回声,尤以距十几米的西、南两面的回音最为清晰而逼真。

  • 标签: 宝轮寺 回音建筑 三门峡市 砖塔 心室 大定
  • 简介:位于成都市永路的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的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永,于1942年在冯汉骥先生的带领下发掘。永是我国目前所知惟一的地上皇陵,墓室建筑于地表之上。

  • 标签: 出土 五代十国时期 成都市 陵墓 蜀国
  • 简介:由于长期裸露在自然界中,无字碑表面风化严重,温度是影响无字碑风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无字碑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在传热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无字碑三维分析模型,基于Comsol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对无字碑在太阳辐射下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无字碑温度由表面到内部的变化趋势呈抛物线型,越靠近无字碑中心处日温度变化量越小。随着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改变,无字碑4个表面温度分布极不均匀,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出现了温度梯度,形成了较大温差。该研究结果可为无字碑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 标签: 无字碑 温度场 太阳辐射 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