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国时期由官方组织第一次祭祀陕西黄帝陵,是在外侮日亟、国难方殷的1935年,距民国建立已经将近24年。相传轩辕黄帝死后,葬陕西省黄陵县县城桥山镇北面的桥山上,故黄帝陵又称桥陵。黄陵所在的黄陵县,汉称翟道县,后秦称中部县,此名一直沿用至1944年。这一年,改中部县为黄陵县。民国时代,时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历届政府都顾不上祭祀黄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很快陷入内外交困、穷于应付的窘境,自然视祭谒黄陵为“不急之务”,提不上议事日程。若不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孙中山机要主任秘书的邵元冲,凭借其在国民党内的影响,极力提倡和四处奔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组织祭陵活动。1933年8月22日,时任国民
简介:郭沫若在青年时期,由创造社成员周全平陪同,从上海启程赴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一带,进行平生第一次江南农村社会调查。这是他在日本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后所付诸的接触生活水平线下民众的行动。调查中,军阀混战的恶果、江浙农村的悲凉、百姓遭殃的苦难使他对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于郭沫若生前对此次调查的记录仅留下《到宜兴去》、《尚儒村》两篇散文,且其中一篇《到宜兴去》没有写完也未发表,故这一历史鲜为人知。这次调查,对他能在大革命失败后,不少知识青年彷徨歧途时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革命征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行动上的落实
简介:1952年,荆江之滨30万军以75天建成万里长江第一个现代化大型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两年后的1954年夏季,这一工程被首次运用。我生于斯,长于斯,近年对荆江分洪工程的前前后后作了较深的调查。现分述如下:1954:百年罕见的大水1954年五六月份,长江中下游连下暴雨,致使荆江下段江湖暴涨。7月,中下游暴雨未停,上游又连降暴雨。上游的暴雨雨区比中下游更广,降雨量也更强。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上游洪峰接踵而至,中下游又宣泄不及,这样巨流滞缓荆江一线,出现了近百年来罕见的大水,荆江大堤面临严峻的考验。6月中旬,中央、中南行政区和长江水利委
简介:斯大林当政时期的苏联在国际外交谈判中,素来说一不二。像1939年春夏的苏、英、法三国莫斯科谈判;1939年秋的苏、德谈判;1941年春的苏、日谈判;1945年春的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会谈;1945年夏秋的苏、中两国谈判等,都是谈判对方,包括希特勒、罗斯福、蒋介石等在内,向苏联作出极大让步,才使谈判达成协议,不然只能无果而散。而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替代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则是斯大林破天荒地第一次在国际谈判中作出重大让步的结果。当时的苏联虽然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条约的签订上,也历经了漫长的谈判和种种艰难曲折。本文根据苏联解密的档案文献,参照有关当事人的一些回忆录,将该条约的签订经过,实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