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阳山为广东较早置县之一,因“阳山关”而得名。其名始见于《史记》:“佗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
简介:据《汉书·地理志》云:“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水又名湟水。今名连江,源出于连州红岩山下,流经阳山的一段又称阳溪。“一水汇涂碧。云是古湟川”。昔唐代阳山令韩愈,暇日曾于阳溪垂钓。“钓鱼台”古迹至今乃存。他还歌湟川、赞湟川、写湟川。在《答张十一》一诗中,他写道:“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这里的江水即指湟川水,是那么
简介:太阳山地区地处盐池、同心和红寺堡三县(区)结合部,东西、南北川道相交,是宁夏古代重要战场之一,也是古灵州通往原州、长安的要冲地区。清《平远县志》记载:下马关“黄河迥绕其北,萧关雄镇其南,东北扼庆(阳)、宁(夏)咽喉,南连巩(昌)、固(原)肘腋”。太阳山地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先秦时期,今太阳山地区先后为鬼方、犬戎、匈奴等族游牧之地。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将蒙恬北伐匈奴,把西北边界推进到黄河岸边,今太阳山地区归入秦国版图。秦末汉初,匈奴“界于故塞”,
简介:三、隋唐至五代时期战事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和经济文化繁荣昌盛时期。隋朝虽然结束了政权林立的大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但又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很快灭亡。李渊建立了强大、统一的唐帝国后,封建制度日趋完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被削弱,再度形成分裂割据局面陷入了“五代十国”割据势力争夺的战火之中。
简介:六、清朝战事清朝为封建社会衰败并走向灭亡时期,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清军满族的特点,具有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的双重性质。军队实行八旗和绿营兵制,绿营是清初根据明朝的边防镇戍制度,以营为建制单位。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平远所下马关置平远县。
简介:
简介:太阳山,宁夏吴忠市盐池、同心、红寺堡三县(区)交界地带罗山脚下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2004年4月,吴忠市启动了太阳山移民开发区建设。一时间,各路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太阳山地区,原本沉寂的山村,变得沸腾起来,仅短短的两三年时间,一座新型城市的雏形已在荒原上崛起。随着开发建设机器的轰鸣声,一个个有关太阳山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也被挖掘了出来。“太阳山与弘化公主”,就是这众多故事中真真切切优美动人的一个故事。
简介:弘化公主谢世已经1300多年,吐谷浑这个民族也早已在历史上消亡了,但弘化公主的名字并没有被历史湮没,她与太阳山却有不解之缘。
简介:引子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夏日,在浏阳河畔的一条街上,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像是在找寻故地,眼神中流露着对周围环境的陌生感。在这条街上,他来来回回地徘徊着,努力寻找沉睡于童时记忆的'营盘巷'……'记得走进巷子没多远,应该就是家父的那幢祖屋,院子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柚子树,叶子绿绿的,院子对面应该还有一座木塔,那时候我们都叫它八角亭。'他向周围的人问路,人们都摇头。一位白发老翁
简介:2003年版的《阳山县志》,在谈到今阳山县的历史沿革时.都有“后汉并阳山人阴山.三国吴复置”云云。须知,后汉的阴山县在今湖南洙水流域(今湖南攸县西南境),中间隔了桂阳郡的耒阳、便县、郴县、临武、桂阳五个县,两县一南一北相距六、七百里.又怎么能相并呢?
简介:本文重新解读相关文献,指出今广东省阳山县境内的古阳山县始置于孙吴末年,与西汉桂阳郡阳山县无关。西汉桂阳郡阳山县位于今湖南省衡东县洣水南岸,为长沙王子刘宗的封国。汉代阴山县、容陵县分别位于今湖南省衡东县、安仁县境内。后世有关“阳山改为阴山”的说法,源于对东汉注释古地名方式的误读。西汉桂阳郡阴山县存在分封长沙王子侯国的可能,《汉书·地理志》标注之“侯国”未必是衍文。
简介:元宵过后,料峭春寒之中,有富阳山区之行。车行群山之间,蜿蜒起伏,乱峰扑面,我们行行停停,走了湖源、常安、环山诸乡的几个村。此行主要是想近距离观察乡村文化,不过来去匆匆,只能走马看花,所获难免肤浅。回来之后,那些浮光掠影的印象,却常常会在脑海中闪过,出现最多的,是那一座座宗祠,村民们引以为豪的乡贤,以及各村颇具特色的文化礼堂。于是以此为题,记下点滴见闻与零散观感。
简介:《帕罗斯碑》为古代希腊的重要年表之一,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宗教、文学等,在年代学研究中有重大意义。国外古典学界对该铭文的研究已有多年,其中F·雅各比的校勘为现行的标准本。对该铭文重新进行迄译与注释,目的是为国内古典学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文本。
简介:《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会盟碑》,立于公元971年,现存曲靖一中,是大理国时期的珍贵文物。本文试对该碑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简介:傅山手书碑珍存于城关镇小横沟村中之玉帝庙内.此碑身高1.6米,宽0.66米,厚0.16米,系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所造.1987年被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上刻有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博山先生为重修玉帝庙亲笔撰写的行书碑文,原文如下:
简介:江都市宜陵镇古称东陵,《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广陵有东陵亭”。“亭”有两个含意,一是“亭侯”,即“筑亭驻兵,以伺盗寇”;一是“亭里”,汉制,一里百家,一亭十里则为千家,设亭长,掌追捕盗贼之事。当时的东陵,既是一处“亭侯”,也是一个行政区划。此东陵亭,就是现在的宜陵,传说隋炀帝的宠妃(宜妃)死后葬在这里,才将东陵改称宜陵。
简介:在今白云山景泰坑旁一条幽僻土径上置有刻立于清光绪十二年三月十三日(1886年4月1日)的古碑一方,草木掩隐,鲜为人知。碑高1.4米,宽0.6米,麻石质,碑貌完整,字亦可辨,文曰:
简介: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国的二公子,因互相退让王位而远走,不食周食,最后饿毙首阳山。他们退让国位,体现的是忠于君臣世袭之天伦,忠于天下君臣之大道、忠于父子之人伦。故获“贤人”之美誉,是中华民族之“德源”。现今天下首阳山有五六处之多,且说法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伯夷叔齐经孟津县,最后栖息洛阳首阳山;也有人经过考证最终认定此首阳山应在永济县境内。而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户部主事杨恩就此事撰文进行论证,考证首阳山就在甘肃渭源境内,文章被人雕刻成碑,立在渭源县莲峰乡莲峰山五台下。
简介:唐裴度《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今在昭烈庙大门后面东偏。裴度撰文,柳公绰书,世称双绝;连同镌字人鲁建精湛的刻工,又称三绝。碑到明代,字多剥落,成化中,蜀府承奉滕嵩,访得旧本,“镌补以还其旧”,见碑面右下题识。明盛时泰《苍润轩碑跋》谓此碑“乃成化中重刊者”,称“镌补”为“重镌”,不免使人怀疑今碑已非唐代鲁建旧刻,不能再称三绝了。清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直称滕嵩
简介:陕西三原县存《陆让碑》,为唐初名碑。今人杨震方《碑帖敍录》称此碑“为唐碑中有数之作”,其文亦“可补史之逸”。明以前未着录此碑,至清初发现时,已残泐殆半,今存字更少,撰者官衔仅存“洗马”二字。清王昶《金石萃编》卷四六所载此碑撰书人署衔为:“太子洗马艹陵囗囗撰,太原郭俨书。”
阳山置县说
湟川水 阳山关
太阳山历代兵事探微(一)
太阳山历代兵事探微(二)
太阳山历代兵事探微(五)
读碑
弘化公主与太阳山(上)
弘化公主与太阳山(下)
坦荡君子风——记欧阳山尊先生
试解“后汉并阳山入阴山”之谜
西汉桂阳郡阳山侯国、阴山侯国考辨
祠堂·乡贤·民间信仰——富阳山村文化随感
《帕罗斯碑》译注
石城会盟碑考释
傅山手书碑
东陵圣母碑考
碑事三题
伯夷叔齐栖归渭源首阳山考
三绝碑的来历
《陆让碑》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