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正>我的母系一我的母亲是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生于农历戊戌年(公历1898年)正月十八日。我生于癸酉年二月三十日(1933年3月25日)。这样说来,她应是35岁生的我。我是在武昌外国教会(基督教会)办的一所不大的仁济医院

  • 标签: 仁济医院 翰林院庶吉士 大宅 光绪皇帝 小哥 同治三年
  • 简介:民以食为天,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需求中,恐怕没有什么比吃饭来得更直接、更重要的了。虽然对于现在衣食无忧的年轻人来说,不一定能很深刻地体会到吃饭问题对于民生的重要性,但对那些经历过物资短缺年代,尤其是从三年“自然”灾害走过来的人而言,回首过去吃不饱肚子的往事,依然是刻骨铭心的。

  • 标签: 吃饭 生活需求 “自然” 老百姓 年轻人
  • 简介: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我国,上海失守,南京告急,迁都问题迫在眉睫。国民政府当机立断,就在当年11月20日,宣布西迁重庆。重庆地处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素有“天险”之称,又是四川盆地心脏地带,物产富饶,战略物资很多,为大西南物资集散地,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又以西北西南两大国际交通路线为依托,具备抵御外敌的有利条件,

  • 标签: 重庆 陪都 1937年 芦沟桥事变 物资集散地 大西南
  • 简介:2013年编纂完成《隆德史话》后,就有写一篇关于东山堡的文章的想法。究其原因,是在《隆德史话》中将北魏石窑寺、明代六盘关寨、清代左公柳等文明遗址作了详细介绍,唯独没有详细介绍宋金东山堡遗址。不是自己不想介绍,实在是东山堡没有任何遗迹,史料记载也很少.不像石窑寺、左公柳等有遗迹存留。

  • 标签: 东山 史料记载 史话 隆德 遗址 遗迹
  • 简介:我的京城往事只限于我在京城十年的往事,以及那十年中所涉及的各种人物、感情、悲欢.至于我离开京城之后,就不再有我的京城往事了.为叙述的方便,并不完全按照时间的顺序,而是以闲散的笔墨,淡泊的心态,信笔由缰,纵蹄于那一小段历史的山峦和沟壑.

  • 标签: 白榕 陈登科 北京 史家胡同 图书馆
  • 简介:新医疗法1969年,忽然刮起了“新医疗法”之风,其中以鸡血疗法、甩手疗法、羊肠线埋藏法、冷水疗法、卤碱疗法最为盛行。报刊也大力宣传,说是无论何痼疾沉疴。只要坚持新医疗法其中一“法”,皆可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延年的佳效。

  • 标签: 医疗法 “法” 新医疗法 无病延年 有病治病
  • 简介:在北京大学未名湖南侧的小山丘上,有一处翠竹掩映、苍松笼罩着的类似老北京四合院的中式建筑,它的位置十分独特,向北,可俯瞰未名湖;向西,绵延的丘岭,浓郁的林木与校长办公楼相连;向东,

  • 标签: 临湖轩往事
  • 简介:图文小记之十八:黄维卜海“罗店之行”始末罗店是上海郊区的一个地名。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曾经在这里发生过一场英勇而惨烈的保卫战,原国民党军队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万余名官兵在这里坚守国土一周,三个团长一个牺牲,两个重伤,全师官兵死伤一半。罗店这个地方在历史上也因此有了名气,而这次战役的一线指挥官即第六十七师师长黄维将军也自此名气渐盛。内战三年,他在淮海战役中当了俘虏,1975年作为最后一批获释的战犯,分配到全国政协机关担任文史专员。

  • 标签: 情谊 全国政协机关 淮海战役 1937年 国民党军队 1975年
  • 简介:吴江费孝通,三国时代蜀国忠臣费袜之后。江夏费稀被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称为“贞良死节之臣”.费孝通幼年时,常见到家中的灯笼上写有“江夏费”,这三个字,将悠久的历史打通,成为费孝通童年的文化记忆。

  • 标签: 费孝通 吴江 家族 《出师表》 三国时代 文化记忆
  • 简介:<正>1975年3月,我结束了为时21个月的知青生活,作为所在区随县环潭区首批两个(另一个是刘春发)"亦工亦农"2人员之一,被任命为随县环潭区河武公社党委副书记。当时按每月37.50元给我们发工资,其中20元交生产队记工分,年底参加生产队分配,17.50元作为生活费。由于我所在的生产队分值不高,年底分配时,扣除粮、棉、油实物折款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现金分配。也就是说,当时的"亦工亦农"干部,月工资也就是17.50元,仅够住村下队吃派饭时付给农户的饭钱。这种农不农、干不干的身份一直维持到1977年底才正式转为国家干部,吃上了财政饭,定行政25级,月工资37.50元,其中粮贴2.50元。

  • 标签: 现金分配 国家干部 亦工亦农 知青生活 刘春发 阶级敌人
  • 简介:住工棚,建武钢1950年,刚满16岁的我,告别故乡桂林来到武昌,考入了一所中等学校,两年后走上建设江南第一钢都——武钢的漫漫征途。我所在的单位是武建公司(武钢前身)下属的一个工地,扎营在青山铁铺岭。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野苇莽草丛生之地,方圆十里少有人烟,湖洼遍布。青山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名字,只有江畔矗立的两座不足百米高的荒山。

  • 标签: 漫漫征途 你我 钢都 民权路 出纳工作 党的组织
  • 简介:这是一棵已逾千年的古银杏树,它位于南京市郊溧水县城西5公里处的石湫镇上方村。阳光照在这棵历经沧桑的古树上,也照在古树下几位饱经风霜老人的脸上,古树依然满目葱茏,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古树和老人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老人坐在古树下追溯着关于古树的历史、传说和故事。

  • 标签: 故事 往事 宁静 传说 精神 老人
  • 简介:阅马场位于武昌城区中部,东至武昌路,南至阅马场小学,西至湖北剧院,北至蛇山南麓,是一座占地3万平方米的纪念性广场,也是连通武汉三镇的主干道。近代武汉发生两件大事,一为辛亥革命,一为北伐革命,阅马场因之成为两个重要阶段的全国革命中心,而永载史册。阅马场创建于清初,称小教场或校场,又称阅马厂或阅马场,建国后统称阅马场,沿用至今。时为武考、阅兵及军训场所。乾隆《江夏县志》载:“(明代)教场,在武胜门外,正厅三间,明末兵燹,总督罗绣锦(顺治二年任湖广总督)、抚院(湖广巡抚)迟日益重修,今废。小教场,一名阅马厂,在楚藩(原明楚王府)左,正厅三间,后厅三间。巡抚刘兆麟(应为刘兆麒,顺治十八年任湖广巡抚)建。”阅马场是清代湖北武举乡考的考场。武举始于唐,兴盛于明清,废于清末。由于历朝提倡,录取相对公正,参加武举者趋之若鹜。

  • 标签: 马场 辛亥革命 湖广总督 纪念性 建国后
  • 简介:“汽车上午九时半离开燕园,把送行的人一下子抛到后面。沿着柏油马路向前飞驶,一路上不知道经过了哪些地方,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居庸关。不一会儿,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便以它的雄姿展现在我们面前。

  • 标签: 社教 万里长城 居庸关
  • 简介: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是当代中国潜心研究儒家学说并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他比梁漱溟小两岁,但在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他是梁漱溟的学生,因而早年有师生之谊。

  • 标签: 情谊 儒家学说 当代中国 北京大学 五四时期 梁漱溟
  • 简介:图文小记之四十一我记忆中的赵树理读罢一篇题为《质本洁来还洁去》、内容为描写著名作家赵树理之死的文章,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1960年秋,我在复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工作。

  • 标签: 情谊 著名作家 大学毕业 协会工作 赵树理 记忆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政协酝酿创办一张机关报,以加强宣传人民政协和统一战线的工作。据我所知,在高层领导中,诸如中共中央统战部老部长李维汉和曾经主持全国政协日常领导工作的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澜涛同志,早就在不同的场合讲过,政协应该办一份自己的报纸,现在时机到了。

  • 标签: 全国政协副主席 20世纪70年代 情谊 中央统战部 80年代 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