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流别集》依时代为序,以文集、文论、文志三条结构编撰全书,较早地建构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批评模式,在中国文学史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以“文章”笼括众家之体,显示了文学史“全史”建构意识,《文章流别集》为文学史研究提供较全面的各体文学史料,《文章流别论》成为分体文学史专论,《文章流别志》、《文章志》则显示了以作者为线索的文学史雏形。以流别为主纲,以作者为辅线的总集编撰体例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史写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挚虞 文章 流别 文章志
  • 简介: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夕,上海的大买办洽卿亲自到南昌同蒋介石密谋,答应只要蒋介石反共灭共,到上海后,就借给他6000万元。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洽卿亲自守着一部电话机,直接指挥他的武装商团参与其中,而且还额外提供了200万元的经济援助。对于洽卿如此卖力的替蒋介石出力,一般认为这是由于阶级的利益而同蒋介石勾结起来,殊不知很久以前,洽卿和蒋介石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交往。1911年11月间,洽卿在沪军都督陈其美处第一次见到蒋介石。蒋介石给洽卿的印象是精神抖擞,虽略显得瘦,但却很精干,气质不凡,颇有军人风度。尽管双方来去匆匆,但洽卿却颇为欣赏蒋介石的韧劲和雄心壮志。1916

  • 标签: 蒋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陈其美 孙中山 交易所 经济人
  • 简介:古耕是我国知名的爱国实业家,著名的“猪鬃大王”,曾经控制了全球猪鬃交易量的70%。解放前,其公司和个人拥有的财产达1000多万美元。

  • 标签: 猪鬃 周恩来 爱国实业家 交易量 解放前 美元
  • 简介:东汉王朝自中期始由盛转衰,这已是学界不争的事实。然而论者多着眼宏观,少有微观入手者。诩,仕于安顺两朝,正处于东汉中期。本文以这一人物为例,分析其家庭环境、个人遭遇以及身为士人的性格特征,并由此对东汉中期社会诸多层面进行一番透视,包括《尚书》学的发展及影响、陈夏区域文化的变迁以及安顺之际的王朝危机气氛与士人对转机的希冀等。

  • 标签: 虞诩 东汉王朝 个人遭遇 汉和帝 庞参 汝南
  • 简介:柔然政治制度因资料稀少而难以深入研究,近年新出土隋代弘墓志则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通过对墓志提到的四个柔然官名的考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突厥政治制度与柔然汗国的紧密联系,并破除掉长期以来认为突厥制度主要源自突厥民族传统、或经由突厥人借自伊朗政治传统的认识,并提示我们要重新评估东胡的历史和东胡的政治文化传统,这对正确理解6世纪以前蒙古高原的政治、部族和语言状况是相当重要的。

  • 标签: 柔然 虞弘墓志 突厥人 官号 莫贺弗 莫何
  • 简介:庭集福》作为清代宫廷在中秋、万寿和节令承应时的常演剧目,在搬演过程中形成了总本、曲谱、题纲、串头、鼓板、角本等多种形态的演剧用本。本文从所见剧本入手,结合清宫异平署相关档册记载,对其进行全面考察。

  • 标签: 虞庭集福 清代 宫廷戏曲
  • 简介:“假途灭虢”事件众所周知,“唇亡齿寒”“辅车相依”典故即是由此而出。一般对该事件讨论的重点在其策略上。虞国如果明白晋国的意图,不借道,似乎就可以避免灭国的危险。但实际上晋国的目的不仅仅是灭虢,更是要控制所借之道——坂颠轮道。这条道路在新石器时期可能已经存在,对晋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交通价值和经济价值。

  • 标签: 假途灭虢 虞坂 颠柃 潞盐
  • 简介:朱生豪在贫病交加译莎剧中仙逝,校友尔昌替朱生豪了却了心愿。见《世纪》1999年第3期上《首译莎剧的患难夫妻》一文,写的是朱生豪宋清如夫妇翻译、整理莎士比亚剧作一事,但是,朱生豪因病于1944年12月26日去世,未能将莎氏全剧译完。1947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朱生豪生前所译莎氏剧作为27种。译完莎氏包括《约翰王》在内的10部历史剧的是台北大学教授尔昌。台北世界书局于1957年出版了朱生豪、尔昌

  • 标签: 剧作虞尔昌 氏剧作 续译莎氏
  • 简介:<正>厉恩(1919-1978年),男,南京人,1940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1941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秘密外围组织“青年救国社”,积极参加抗日爱国活动。1943年底至1944年初,按照中共地下党的指示,厉恩团结广大师生,利用日伪内部矛盾,采取合法手段,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清毒运动”,他是这场运动的领导人。1945年12月,厉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8月,他由党组织派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在上海青年会职工业余学校教课,宣传马列主义,宣传进步思想。

  • 标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职工业余学校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共地下党 马列主义 进步思想
  • 简介:《史记.晋世家》所记载的唐叔至晋武公年代事蹟简略,学者利用其研究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历史与考古,存在诸多的疑问与分歧。事实上,《史记.晋世家》记载的唐叔至晋武公的年代事蹟有许多错误与疏漏。《史记》所依据的年表资料是战国、汉代传世史料,存在传抄讹误与记载不明,不是源自晋史,可靠程度低於古本《竹书纪年》。所以,我们利用金文、古本《竹书纪年》、清华筒《系年》等予以考正与补充。

  • 标签: 《史记·晋世家》 金文 古本《竹书纪年》 清华简《系年》
  • 简介:《桂海衡志》是南宋范成大于乾道八年(1172年)在广西任静江府知府、经略安抚使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最终撰写成的一部历史地理文献,被誉为“广右地区的博物志”。本文从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疾病地理、历史民族地理以及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重点阐述该文献的历史地理价值。

  • 标签: 桂海虞衡志 范成大 历史地理
  • 简介:劉正成先生主編《中國書法全集92·篆刻編·先秦璽印》著録的105號印是一紐楚系二合印,現藏上海博物館(見圖一)。孫慰祖先生把印文釋寫爲"州"二字,讀爲"瀘州",認爲是一枚地名官印①。施謝捷先生同意此説②。我們也認爲該印是一紐官印,但認爲印文不是二字,而只有一个字,应释为"虑"。

  • 标签: 印文 劉正成 孫慰祖 二字 吴振武 周禮
  • 简介:山诗派”被誉为“明末清初转移一代风会者”,但其在明清诗风转换过程中的具体实现路径却少有人论及。实际上,就一定程度而言,山诗派的诗学宗趣,是对晚明吴中盛行的取法六朝、晚唐的“绮艳”诗风的继承和发展。海“二冯”通过其“比兴”说,适时地从理论方面对“绮艳”诗风与传统“诗教”的矛盾关系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新平衡和调整,从而使形成于晚明侈靡世俗中的“浮艳”诗风,能够适应清初“美刺教化”、“经世致用”的新的社会需要,发展为讲求“比兴寄托”的山诗学,进而促使了山诗派发展和兴盛。

  • 标签: 虞山诗派 晚明 吴中诗风 比兴
  • 简介:今年中秋节,是著名因明学家、诗人、书法家愚先生诞生100周年纪念日。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厦门市文联联合在厦门隆重集会纪念,同时举行《

  • 标签:
  • 简介:清初学者黄稷的著作《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之间的关系是《明史》编纂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自清人杭世骏、卢文弨起以至今日,学者们一直观点各异,莫衷一是。由於《明史·艺文志稿》的长期失传,给研究带来很多不便。我们考察日本京都大学所藏《明史·艺文志》抄本,证明即为失传的黄稷史馆上呈稿《明史·艺文志》。又通过对国家图书馆所藏抄本《明史》四一六卷中《艺文志》部分的整理,得知抄本《明史·艺文志》与《明史·艺文志稿》中的明人着述部分基本相同。在梳理这些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对二书相同内容的不同排列顺序进行比较的方法,进而对《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审视,为《千顷堂书目》是《明史·艺文志稿》底本之说提供了坚实的论证。今本《千顷堂书目》是由黄氏初稿和後人不断增饰内容组成的,是一个层层积累的作品。这样前人对《千顷堂书目》与《明史·艺文志稿》相左的观点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同时也对近人的研究成果作了进一步的修正。

  • 标签: 《千顷堂书目》 《明史·艺文志稿》 抄本《明史·艺文志》 关系
  • 简介:目前学术界关于民国时期中产阶层日常经济生活的研究论著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根据《吴日记》记载的日常生活收入、支出情况,分析成都与北京两地中产阶层消费资料比例的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的消费结构变化,并揭示出现这些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

  • 标签: 《吴虞日记》 近代中产阶层 消费结构
  • 简介:侯显是明代初期一位杰出的外交使者,史称他“有才辨,强力敢任,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特别是他在永乐十三年(1415)出使榜葛刺国(主要在今孟加拉国),后来又在永乐十八年(1420)出使沼纳朴儿国(首府为今印度的江普尔),为调解榜、沼两国军事冲

  • 标签: 侯显 明代 榜葛刺国 费信 马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