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焚书是可靠的史实,史料来源于《奏事》。坑儒是三重伪造的历史,其第一个版本是收入于《说苑.反质》的历史故事,第二个版本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其定本是《诏定古文尚书序》。焚书坑儒,是一个用真实的焚书和虚假的坑儒巧妙合成的伪史。编造者,是儒家的经师,编造的时间,在东汉初年,编造的目的,在于将儒家的经典抬举为圣经,将儒生们塑造为殉教的圣徒,为儒学的国教化制造舆论。

  • 标签: 焚书 坑儒 三重伪造 卫宏 班固 儒学的经师
  • 简介:1961年出版的《山西文史资料》第一辑,载有《孙中山评阎锡山》(80年代再版本已删去).1982年12月出版的《文献》杂志第10辑,刊载了范若愚先生写的《孙中山先生<评阎锡山>读后》.两文所谓的《评阎锡山》,是方仲纯在《近代史资料》1957年第5期上发表的《辛亥塞北革命纪略》中的一段话:“吾行南北,见起义将领,无如阎之庸暗鄙塞者.连日细察之,非特庸鄙也,其人实诡随,居心不可测,曷足以语革命.方文对这段话给予肯定,我则认为是伪造的.且作如下分析:一、孙中山在太原匆匆三日,不可能作出这样的评语

  • 标签: 历史研究 民国时期 孙中山 评语 阎锡山
  • 简介:国内遗存的金刚宝座塔为数并不多,其中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因其雕塑形象的精美绝伦而首屈一指。时代的晚期性丝毫无损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艺术价值,反而因其具有多民族艺术的融合性,成为实物的明证,文献的补证。但金刚宝座塔作为藏传佛教艺术的承载体之一,并未得到过足够的关注。文章从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上的雕像出发,追溯历史,探寻图像之源,力图展现乾隆统治初期以兼收并蓄为主的时代审美特征,体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特色,彰显汉、藏、蒙等民族的审美情趣,以期准确把握碧云寺金刚宝座塔的艺术与宗教特征。

  • 标签: 碧云寺 金刚宝座塔 图像 藏传佛教
  • 简介:卡罗·金兹堡的图像证史研究具有新意。他借鉴了图像学理论,认为图像可以为历史研究提供重的细节证据,也认识到图像的复杂性。基于图像分析,金兹堡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求知观念、精英与大众群体的文化关联进行了考察。同时,他对历史研究的属性和方法进行反思,提出从细节入手的证史思路。金兹堡的图像证史揭示了图像在心态研究方面和细节表现方面的特殊作用,但图像本身固有的模糊性也不容忽视。更合理的研究思路应是文字考证与图像分析相结合。

  • 标签: 图像证史 理论与方法 卡罗·金兹堡
  • 简介:济源大明寺的后佛殿外檐和内檐遗存有精美的清代彩画。彩画在结构、内容、纹饰等方面既沿袭古制,又具有自身特色,体现中原地区建筑彩画的特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手法轻快、画面丰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风俗,表现出特有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 标签: 大明寺 后佛殿 彩画 图像 清代
  • 简介:库尔班库尔调查是我们考古研究所和蒙古学学会的学者们联合进行的一个科学考察课题,目的是寻找成吉思汗的陵墓所在地。在这次调查中,我们运用了一些科学手段,诸如卫星照片分析,地球物理学的地下勘探和田野考古研究等。这项工作从1990年到1992年一直持续了近三年多的时间,1993年又作了一次补充性调查。现在,我不无遗憾地说,我们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调查目的,当然,还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到了一些重要的考古资料。11989年的夏天,在依旧保留着斯大林铜像的蒙古国立图书馆,我们和蒙古学学会的学者们共同讨论了库尔班库尔调查的覆盖地域问题。蒙古方的学者们,包括蒙古调查队队长班德姆坎坦博士在内

  • 标签: 成吉思汗 卫星图像 克鲁伦河 斡耳朵 《元史》 卫星照片
  • 简介:在媒介融合下,"互联网+红色文化"的模式开启了爱国主义的新宣传时代,本文以红岩联线官网为例,了解红色文化和红岩精神,分析了网络红色文化的审美特征:一是史料图像的严肃之美;二是宣传图像的崇敬之美。认为网络红色文化图像的运用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内容挖掘更加深刻,从而充分发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作用,激励人们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 标签: 红色文化 “红岩精神” 网络图像 审美特征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中国面临着强势西方文化的挑战和被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艺术观念、展览策划观念、解读方式牵着走的危险。因此,中国油画家们应该从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生存智慧及美学传统中汲取营养。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以中国文化背景或利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来经营自己的创作策略,在这种情势下,重视本土文化的价值,开创当代中国艺术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态势,将会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 标签: 海外艺术家 中国油画 陈逸飞 陈丹青
  • 简介:元至清末,今贵州省系西南重要土司集聚地之一。各土司领地内生息的民族群体,在中央王朝经营进程中,逐渐为内地官员、文人熟知,遂产生了《(康熙)贵州通志》《(乾隆)皇清职贡图》“百苗图”诸民族图志,内容涉及各民族群体经济、风俗、劳作诸情形,是研究元明清时期黔省土司区民族图像的重要文献。剖析此类资料内涵,对深化土司学研究领域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土司区 民族分布 民族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