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重视平日练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早在春秋时代,孔子曾说过:“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论语·子路》),大军事家孙武为吴王阖庐严格训练“女兵”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三国时杰出军事家诸葛亮也说过:“夫既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诸葛亮集·文集》卷四《将苑·习练》)。唐太宗同样是高度重视练兵的,他说:“教阅之法,信不可忽”,(《李卫公问对》)为了保障国家安全,防御突厥侵掠,武德九年,即帝位不过百天的唐太宗,便日引十二卫小将和士兵数百人习射于显德殿前,并告诫说:“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
简介:净居寺,又名梵天寺。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的大苏山。北齐天保(公元550~551年)中,释慧思结庵于此。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释智岂页苏山从师慧思而得法。唐神龙(公元705~707年)中释道岸建寺始名净居寺,广明庚子(公元880年)寺毁于兵火。宋乾兴(公元1022~1023年)中复建,真宗赐额“敕赐梵天寺”,故又名“梵天寺”。元季毁,明初修葺,崇祯末复毁。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释慧门募修。千余年来,净居寺屡毁屡修,而今大雄宝殿风雨飘摇,几座明代建筑葸缩于苏山之阳,门可罗雀,让人难免生“衰草孤杨,曾为歌舞场”之感。近日应邀赴光山一游,当地县志办的同志送来两张旧照片,照片后有“净居寺浮屠”字样,鉴于净居寺既是慧思结庵的地方,又是智岂页观法的场所,笔者格外注意并作了一番史地方面的考察。照片上的三级浮屠,应当是净居寺东西两侧的舍利塔。根据史书记载和当地人所讲,以及县志净居山图表,寺左右有塔林(图上仅见东侧有塔),寺后面蜿蜒而上,至峰顶耸立一七层宝塔,直指青天,名为紫云塔。乾隆《光州志》记载:唐神龙中,道岸“造塔于山顶”。相传塔顶有紫云如华而盖,凝久而不散,望到紫云者有瑞兆,紫云塔因此而得名。此塔于...
简介:郑庭笈将军与抗日战争紧紧镶嵌:忻口喋血之战,身中数弹,命悬一线,自号“重生”;阳新阻击战,在日军猛烈炮火笼罩下勇立生死军令状,虽伤亡惨重却坚守阵地,打退日军数次反扑,力阻日军西进;率部血战昆仑关,首次以攻坚战重挫日本“钢军”,击毙日军“猛将”,震惊中外;率军远征印缅,浴血同古,荣获云麾勋章,临危受命,指挥闻名中外的郎科大突围,再立奇勋,铸就铁血丰碑,扬我国威于海外。对于郑庭笈将军的抗战历史,笔者是在
简介:战国四公子"中平原君多风流之气;春申君多辩士之气;孟尝君四处为相,最后却领兵攻齐,有的是流氓匪气;魏公子信陵君"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可谓领一代侠风.然而信陵君真正能出于其他三公子,成就大事之处乃在于"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