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冷欣(1900-1987),江苏兴化人,黄埔军校一期生,1945年授陆军中将衔,曾以何应钦助手的身份参与受降典礼。他以战将身份,勉力襄助地方教育,其事迹值得一提。1939年之后,苏北地区相继沦陷,“自古昭阳好避兵”的兴化也不能幸免。原来是华北之大,容不下一张课桌的,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半个中国都在日军铁蹄下呻吟。有着强烈爱国心的苏北青年,不愿接受日军汉奸的奴化教育,不甘心做任人宰割的亡国奴,都纷纷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沦陷区向后方流亡。当时冷欣任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顾祝同)第二游击区总指挥兼江南行署主任,驻安徽屯溪附近的梅林。为了收容、帮助这些无家可归和有家难归的青年,冷欣首先将常州中学、苏州中学
简介:北京市文史研究馆第一任副馆长王冷斋,福建福州人,1892年生。八岁人福建陆军学校,毕业后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与李宗仁、白崇禧等同班。在参加国民革命军讨伐张勋时来到北京,后弃武从文,自办远东通讯社及《京津晚报》。因抨击曹锟贿选,报社被封,被迫移居上海。1935年应二十九军副军长、北平市长秦德纯之邀来北平任市政府参事兼宣传室主任,1937年1月又兼任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宛平县长。1937年7月7日晚,日本驻北平的特务机关和驻丰台日军精心策划了卢沟桥事变。当夜秦德纯就让王冷斋等与日方谈判、调查事件真相。从7月7日夜到7月10日,
简介:早就听说《人民日报》有一位年轻编辑是蕲春人,我便和家乡另一位同志赴京出差时前去拜访。谁知,来报社门口迎接我们的竟是一位“外国人”,只见他毛茸茸的胡子长得齐胸。我们惊奇地问,“您就是李守群同志?”“正是。”他说着,便把我们引到他的家里。他家里陈设简陋朴素,但文房四宝却样样齐全,且门类繁多。李守群和他的妻子沈青以当场书法作画的特殊方式盛情接待了远道来访的乡亲。李守群写了“雕琢”两字,沈静则画了一幅绝妙的《竹》。然而,更令人称绝的是李守群的胡子画。他拿了一幅李时珍的肖像画,问我们,“你们看,这是用什么画的?”我们说,“当然是用手画的。”李守群笑着说,“错了,这是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