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1054年,基督教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分裂后,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天主教,在16世纪进行了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改革中形成了以路德教为代表的新教派别,使天主教又经历了一次大分裂;第一次大分裂后出现的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后来又以俄国为中心)的东正教,则一般都与所在国家的世俗政权相结合,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局面。东正教在俄国也曾出现过几次改革运动,但是在改革的内容、形式以及历史作用上,都与西欧的宗教改革大不相同。东正教在俄国,基本上是一直处于沙皇政权的控制之下的。它虽然也经历过一些改革,但始终是在沙皇授意下或直接操纵下进行的。俄国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教会改革有过四次,即:伊凡四世时期的“百章会议”、沙皇阿列克塞·米哈依洛维奇时尼康的教会改革、彼得一世的教会改革和彼得三世、
简介:1927年6月底,邓演达在多次劝告汪精卫集团坚持革命无效后,毅然辞去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中的职务,化装成铁路工人,只身悄然离开武汉,步行北上郑州。此前,他与宋庆龄、陈友仁曾邀约国民政府的苏联顾问鲍罗庭,商讨今后的斗争之路,决定暂时撤离武汉,到苏联去访问并共商大计。他们决定分三批出发。邓演达和苏联顾问团为第一批,鲍罗庭等人为第二批,宋庆龄、陈友仁为第三批。邓演达在郑州上了西去的火车,在往西安的途中追上了苏联顾问团归国的汽车队。这批人中有邓演达担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时部内的苏联顾问铁罗尼。汽车队自西安往北,经陕北榆林、绥远五原,取道蒙古人民共和国,转赴苏联莫斯科。8月15日,邓演达到达莫
简介:1925年8月前,在国民党中地位并不突出的蒋介石,数月后,却一跃成为国民党举足轻重的头号人物,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许多文章或著作认为,这是蒋介石玩弄政治手腕,大搞阴谋所致。这是有道理的。不过,蒋介石的发迹还与苏联顾问的作用有着直接关系。20年代初期,苏俄、共产国际把视线投向了中国。经过探索,苏俄和共产国际认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是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力量,确定了联合孙中山的策略,决定选派代表到广州帮助孙中山进行国民革命。众所周知,孙中山因革命屡遭挫折,决定以俄为师,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并希望得到苏联、共产国际精神上、物质上的援助。为此,孙中山于1923年8月派出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
简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为俄国地方自治改革提供了契机。俄国社会内部各阶级、阶层间的利益冲突也通过改革反映出来。在研制地方自治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政府内部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方案,从最终方案可以看出,1864年地方自治改革揭开了俄国政治制度改革的序幕。地方自治机构被设计成未来新政治制度的生长点,但政府努力将此生长点与旧权力机构结合在一起,不仅要在维持现有秩序稳定的前提下实行改革,而且试图在改革中维持现有的权力与利益关系。改革法案的此种性质贯穿地方自治改革始终。因此,通过解读改革的起始方可透视其结局,从而通过理解地方自治改革的命运,加深理解俄罗斯帝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