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不少人也许没注意到:人民币上也有美丽的牡丹花!其实,中国人民银行自1948年发行人民币以来,票面上有花草图案的很少,而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牡丹却多次在其上显露芳容。我国至今已发行了5套人民币纸币,其中1962年至1972年间陆续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共有7种面额9种版面,背面图案有花卉两种,牡丹占其一。如1965年的10元面额纸币,正面为各族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背图主景为天安门,两侧均为牡丹花。1987年4月陆续发行的第四套(1980年版)人民币,共9种面额9种版面,内有4种有花鸟图案,10元票正面即是“凤凰牡丹”图,又称“彩凤献瑞”或“凤戏牡丹”。花王与鸟王出现在一起,寓意吉祥如意和富贵荣华。目前我国市场上流通的硬币共有34种,除各种流通纪念币外,常见到的有1957年以来发行的1分、2分和5分面额的辅币,以及1992年以来发行的1元、5角、1角硬币。其中1元面额的为钢芯镀镍硬币,正面图案为国徽,背面则是硕大的牡丹花。在我国纪念币家族中,近年开发的彩色纪念币已成为中外钱币收藏家、爱好者的至爱之品。在1999年河南省第十七届牡丹花会开幕前夕,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一枚的以牡丹花为主图的面额10元彩色纪念币———“国...
简介:本文依据大量档案及文献,阐述人民政府在川滇藏区推行人民币、禁用银元、改造旧领域、深化及拓展民主改革的过程。首先,在追溯改革前藏区货币流通的由来及概况后,阐述人民政府推行人民币等的努力,揭示和平解放后西藏与内地交流畅通,公路通车后运输便捷,大量银元流向西藏、走私商品流入内地等滋生的后果及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映上层人士及群众的相关要求,说明推行及扩大人民币、禁止银元流通等也是民主改革在经济领域中的表现;阐述了各地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制止银元“西流”与外货“东进”的努力,说明只有深化及拓展改革,改变旧的体制,才能从经济领域完成民主改革,维持改革取得的成果。
简介:冥币属于明器的一种,但随着传统礼制的不断完善,冥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丧葬礼仪和各种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从远古时代开始,国人就有事鬼神的习俗,商周开始确立宗法礼教以来,就有祭地以埋物的传统。这对后世冥币的产生有直接的启迪。从汉代开始,丧葬活动中就已使用钱币,这是冥币使用之滥觞。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丛葬之物”里记载了冥币发展的几则材料,即从汉代的瘗钱开始直至唐代王坞运用纸钱祭祀。从已经发掘的汉代墓葬来看,当时埋钱于死者墓中的甚多,而发掘出土的多是陶钱、五铢钱.由此我们推知.汉代的瘗钱可能就是早期的冥币。从此以后,冥币便开始了它自己的发展历程。
简介:<正>《中国古今泉币辞典》4425著录一枚罕见的三孔园足布,铭文或释“王夸”。原件藏北京市首都博物馆,曾于1990年亚运会艺术节期间公开展览。地名“王夸”,典籍未见。但典籍“望诸”、“望都”似与“王夸”有关。“王”、“望”古音均属阳部,音近可通。战国古玺“望”作“(臣王)”(《古玺文编》8.5),从“臣”从“王”,“王”为声符是其佳证。“夸”、“诸”古音均属鱼部,音近可通。《战国策·西周策》“樗里疾”,《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索隐引《纪年》作“楮里疾”,一本“楮”作“褚”。《庄子·让王》“原宪华冠”,《韩诗外传》一“华”作“褚”。以上“夸”、“樗、“华”均从“亏”(于)声,此“亏”声系与“者”声系可以通假之确证。
简介:我在水利部门工作三十多年,近十多年我又一直主持《沙市市水利志》的征编工作,对1954年沙市人民战胜特大洪水的过程了解颇多,现编撰成文,以飨读者。1954年气候十分异常,汛期降雨频繁,历时长、强度大、范围广,致使荆江上游洪峰形成早、来势猛、水位高,下游项托、渲泄不畅、持续时间长,为百年所罕见。针对上述气候异常的情况,6月14日,沙市市人民政府召开全市防汛工作会议,拉开了1954年防汛抗洪斗争的序幕。会议传达省防汛会议精神,部署沙市防汛任务,宣布成立市防汛指挥部。市长王锦川任指挥长,市公安局局长张词华、市人民法院院长喻良必、市建工处处长周学文任副指挥长。市指挥部内设一室五股,办公室主任肖志中,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