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新一届地方志编修堪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文化系统工程。通过修志,使各地地情有了一个系统的反映。但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新编志书发行量较小,发行范围较窄,真正阅读、使用地方志,使其发挥出本来应该具有的巨大价值的人,
简介:幼儿养成教育即行为习惯的培养,它包括的内容很多,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当前幼儿养成教育现状北京市昌平区财贸幼儿园独一代、独二代家庭居多,占幼儿总数的96%。在幼儿习惯养成教育上,幼儿园与家庭出现了分歧:家庭成员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子女性格孤僻、独霸、唯我独尊等不良倾向;教师依据《纲要》健康领域要求对幼儿施教,如饭前便后洗手,饭后要漱口,见人要主动
简介:熊十力言:"汉以后二千余年之局,实自汉人开之。凡论社会、政治,与文化及学术者,皆不可不着重汉代也。"(熊十力:《读经示要》,萧萐父主编:《熊十力全集》第3卷,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67页)与其他时期的承袭制度不同,整个汉代都处在思想家对于"汉承秦制"的批评与改造中。汉代思想与制度的相关性远高于其他时期。深入研究汉代思想与制度的相关性,一是有助于深刻认识汉至清这一中国历史的主要时段中,中国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的基底;
简介:城市的回族社区实际上是一种“民族聚居区经济”。“民族聚居区经济”具有两个向度上的含义:一个是空间向度上的含义,特指民族经济商务活动和族裔人口在地理上的相对集中;另一个是社会向度上的含义,特指民族经济商务活动已深深嵌入到族裔社区的社会结构之中,并与这个族裔社区的各个社会层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简介:北宋前期宗子由国家赐名授官,熙宁二年(1069)宗室改革始允许宗子应举得官。期间召试制度的出现,既是国家督促宗子向学的激励手段,也是由赐名授官走向应举得官的制度过渡。宗室召试始于仁宗朝,至仁宗朝后期基本定型。学习优秀的宗子通过召试获得官阶迁转奖励,这刺激了宗子的文化学习,也反映出宗子争取考试权利以寻求个人出路的努力和要求。此后随着宗子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出现“宗室士大夫”群体,成为宋代宗室的杰出代表。
简介:龚荫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史》是目前学术界一部较全面的关于土司研究著作,其内容涉及各地区土司承袭情况,史料运用广泛。笔者查阅《清实录》中土司承袭史料时,发现该书中亦有一些土司的世系中有遗漏,及承袭时间与《清实录》不一致。故以《清实录》为依据,进行拾遗补阙。
简介:本文以太仓库为切入点,指出张居正时代的中央财政制度改革是在屯田、盐法开中、民运等原有财政体系日渐无法满足北边军镇基本常规需求的情况下,在嘉靖、隆庆以来持续改革的基础上,为改变太仓库长期入不敷出的局面而进行的努力。这次改革在财政方面展现出强烈的中央集权化倾向,但其间太仓库收支渐增的趋势仍在,收不抵支的隐患仍存,北边军镇屯田等原有财政供应体系日渐失效的基本问题未能解决。张居正死后,太仓库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因此,张居正时期的改革仅仅是推延了明王朝财政崩溃的时间而已。
简介: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先后在中国开辟七块租界地,界内土地的租用方式,特别是英国商民如何获得合法的租地权利,是租界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七城市的英租界中有五处实行的是由英国政府与其本国商民订立皇家租契的土地制度,其中天津英租界扩张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租地关系最为复杂,具有较高的典型性。在原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解释框架中,皇家租契订约双方属于协同利益群体,二者间发生旷日持久的纷争几乎无法想象。以天津为个案,考察和梳理英租界皇家租契制度的历史脉络和矛盾波折,有助于更完整地理解近代英国在华租界及其土地制度的深层次特征。
简介:“沙田”是一种特殊的土地形态,多位于沿海沿江地区。江苏崇明境内的沙田面积广大,且较为集中。自明清至民国,崇明县沙田的管理控制状况纷繁复杂,体现了国家对沙田土地制度和地方民事秩序的调整与改变,其总体趋势是国家权力对地方社会的控制愈来愈强。沙田区域在明清时期为国家法律所承认的特殊民事行为,到民国时却显得越来越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而又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国家的许可或默认,逐渐成为一种潜在通行的民事习惯。民国政府对此民事习惯态度上的不够明确,表现出中央和地方以及各级机关施政的差异。
简介:商人组织在制度塑造中的作用是行业协会商会史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1920~1930年代天津检查准备案的探讨,透视了民国时期政府、商人组织在制度塑造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在制度塑造过程中,政府与商人组织之间并非简单的"二分法"式权力替代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界限,而强制力在这种界限的划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强制力缺失的情况下,作为行业共同利益代表者行业组织并不总是能有效地推进制度塑造,其在制度塑造中的作用最终取决于理性个体之间的博弈。
简介:广东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称实业公司)为民国后期大型的地方国有企业,在当时全国经济占有一定的地位,因此该公司对于研究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有企业管理较有典型意义.
简介:作为世界诊断学一大革命的X射线,发现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为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所发现。
简介:<正>丧服制度包括亲属间的丧服、政治等级间的丧服、一般无亲、政关系成员间的丧服三大类。亲属间的丧服,又分宗亲丧服与姻亲丧服。宗亲丧服直接显现宗法等级关系的亲、疏,远、近,是宗法制度具体表现方式之一(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宗子祭祀权);姻亲丧服从属于宗亲丧服,它是宗亲丧服的派生物,无独立存在价值。本文着重研究宗亲丧服、研究宗亲丧
简介:周代“昭穆”是表示字辈的概念。父子之有昭穆,犹兄弟之有伯仲,伯仲用以区别同辈之长幼,昭穆意在辨别异辈之尊卑。昭穆依附于宗法而存在,在宗庙祭祀制、宗族伦理和继承制中产生作用,是宗法诸制度中的一项位序标准,其意义在于明确由辈分所决定的族人的地位尊卑,使宗族人伦关系明晰化、有序化。昭穆不是宗庙制度,也不是墓葬制度,是辈分概念却不是行辈标志“制度”。“昭穆”概念的产生与原始氏族社会及其婚姻形态毫无关系,也与所谓“母系分宗”无涉。昭穆是循环字辈,适应宗法强调区别尊卑长幼的需要而产生,虽与宗法有关,但与传子制或祖孙父子关系的亲疏毫无联系。
简介:当年机关干部理论学习和党的组织生活特别严格,规定每周四上午为理论学习。学习分为两个组别,科以上干部为中级组,学习内容是《联共(布)党史》的第几章至十二章,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著。一般干部为初级组,
简介:和我们今天一样,古代节日放假也分长短假期。《汉律》算是西汉的“红头文件”了,它明文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即官员每五天可以有一天不办公,称为“休沐”。到了东汉,休沐的内容更具体为“每五日洗沐归谒亲。”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然后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什么的。汉以后,历代官员的假期基本分为两种。
简介:作为甲午中日议和的首度谈判,广岛谈判因日方宣称中方使节"全权不足"而破裂,令清政府陷入了相当被动的局面。参考国际法著作可以发现,广岛谈判时中方的全权证书在形式与内容上都与国际惯例不符。其表层原因在于清朝官员不熟悉国际法,深层原因在于清廷高层不愿放权。当时的局势,则让日方抓住"全权"问题不放,刻意促成谈判破裂,这与十年前的天津谈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简介:政教合一,并非西藏自古就有,而是蒙古征服大军压境的形势下元世祖与萨迦派帝师八思巴结盟联手的权宜选择。旨在建立蒙元皇帝与萨迦教派共同凌驾于西藏诸部之上的新统治体制,对结束分裂局面和西藏进入中国版图具有特定功用。活佛转世,也不是古来就有。自元后期噶玛噶举黑帽系率先实施,明中叶格鲁派被迫效仿推广,活佛转世又成为化解教派领袖继承纷争的通行办法。它与佛教追求来世的基本教义照应,在供奉释迦牟尼之外,增设了另一个独立的“活佛”崇拜系统。政教合一与活佛转世的偶然结合,构成了相互支撑、俱荣俱损的西藏神权政体的两大支柱。
简介:一九三三年,我在江西瑞金中央卫生学校学习时,听说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维埃政府外交人民委员长王稼祥同志,遭敌机袭击臀部负了伤,急需X光机透视、照像,以确定弹片位置进行手术。为此,大家都盼着能尽快搞到一台X光机。一天,我正在屋里看书,外面传来一阵说笑声。一问,原来是从上海弄回了一台德国造小型X光机。我高兴得一溜烟地跑到机
简介:本文运用专家主观评估法,对影响金沙江两岸藏区“超载”现象的各类因素进行了量化估算,并结合实地调查中的观察和相关文献中的讨论,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改革牧区产权制度,才能有效地缓解“超载”现象?基本结论是:“使用权承包到户”只能解决利益的初始分配问题,并不能自动消除公地悲剧现象;只有“因地治宜”,尊重牧民根据“特定时空”的经验知识所进行的理性选择,产权制度的改革才可能实现其政策初衷。
续修方志1+X体式框架的思考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X+1”的策略研究
如何研究思想与制度的相关性:以汉代儒学与制度为例
都市环境下回族经商文化的调适——以西北X市回族A社区为例
从授官到应举——以北宋宗室召试制度为中心
对《中国土司制度史》中土司世系之补遗——以《清实录》为依据
张居正当国时期的中央财政制度改革——以太仓库为核心
英国近代在华租界土地制度述论——以天津英国原订租界地皇家租契纷争为中心
国家土地制度与区域民事习惯——以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崇明沙田为中心
弱政府背景下的商人组织与制度塑造:以天津检查准备金案为中心
民国时期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制度研究——以广东实业有限公司为例
中国最早接受X线检查的是谁
论丧服制度
昭穆制度异议
学习制度
古代休假制度
甲午中日议和中的全权证书问题——国际法视角下的考察
元明西藏“政教合一”制度与“活佛转世”制度
红军的第一台X光机
“超载”现象、制度选择和政策思考:以金沙江两岸藏区为案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