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由深圳卫视制作的号称"内地综艺旗舰节目"《年代秀》,以杂糅益智、谈话、歌舞等各类节目的形式元素,在顺应电视节目类型潮流的同时,拓展着"秀"的表现形式话语空间;通过物件、人物、歌曲、影像等具象,集中体现60至00年代的各自时代特点与风貌,实现了"年代"的阶段性与形象性表达,从而在顺应当代社会"怀旧"情绪的大众文化中,取得了收视上的成功,并引领了电视荧屏的"年代风潮"。
简介:年关的团圆,或许让最多的人得以将累积了一年的思念悉数倾吐。然而这七天之于三百六十五天来说,狂喜得令人眩晕,又短暂得令人痛楚。在又一年长长的别离时光里,叫我如何不想他,不想她……
简介:导演名字陌生,演员背景稀奇古怪:过气歌手、不红的日本演员跟不知名"综艺咖"(咖,意为cast,演员、角色)的组合,剧情内容平平无奇……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疯狂的口碑相传中成为话题性影片,并在票房上连破纪录,连导演魏德圣都说热度超过了影片水准,但正如吴念真所说,票房热卖凸显了"台湾许多人的情绪近半年来没有办法找到出口"。
简介:基于城市、乡土空间表象及其意义所指的不确定性,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乡土或城市都不足以独自表达中国遭遇现代性的体验.与此相关,近期的中国电影普遍以尘世关切的民间视野,表达转型时期独特的情绪体验.
简介: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对客观事物的心理反应,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有着巨大影响。生理上的冒汗、流泪、头晕目眩;精神上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恐等都属于情绪范畴。人难过时想问题往往消极,而快乐时的思维则大多积极。所以,稳定、积极的情绪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简介:本文回顾了欧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有关情节剧"文本协商"理论及当代学者对中国30年代情节剧的研究,并由此提出积极阅读20世纪30年代情节剧及其中女性角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女性主义情节剧的批评方法认为研究者应该找到电影文本中的异质性声音。鉴于此,笔者认为20世纪30年代电影文本中的女性角色可能是各种意识形态力量协商的结果,这种协商使得女性角色呈现出多元的意涵。
简介:虽然20世纪30年代中期精英论述中的新母亲身份用科学话语强化传统女性价值,但作为大众文化代表的情节剧电影却打开了颇具积极意义的"女性/母亲"之爱欲空间。彼时母亲电影中的革命叙事与传统伦理价值共同打造的父权式"母职"成为一种假面,暗度着女性角色的爱欲;这一欲望结构同时也松动及质疑了男性革命话语。
简介:对于20世纪90年代英国青春电影的讨论和关注也许应该提供英国其他流行文化的情形,并且在彼此参照的基础上探讨所涉及的其间的相互关系.
黄霑:写书写歌要“真”性情
《年代秀》:怀旧情绪的视觉盛宴
叫我如何不想他——二月电影情绪
《海角七号》 台湾人情绪的出口
民间及延伸空间在中国电影中的情绪表达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情绪控制与管理
为什么要寻找异质性:从“文本协商”看中国30年代的女性情节剧
母职假面下的爱欲涌动:30年代母亲电影中的女性情欲对“新母职”话语的颠覆
此地彼时:英国20世纪90年代青春电影中的空间,地域和怀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