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汗水、泪水、血水、鲜花、掌声、荣誉。这12个字是我舞台生涯43年的真实写照。我9岁开始学习杂技,从小接爱严格正规的专业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基础,先后学习上演了《抖空竹》、《打花棍》、《单轮车技》、《集体车技》、《魔术》等节目,但我最喜爱的是《轻蹬技》。在我开始训练不到一年的时候,曾演出了《蹬伞》、《蹬桌子》。初次上演的成功,奠定了我一生锲而不舍追求的基础。随着蹬技品种的增加、技术的提高及观众的喜爱,我更加迷上了这一行,谁知这一迷竟是40多年。40多年来,我从未间断过练素质、练功夫,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创新、练功、演出《轻蹬技》中去了。
简介: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发达,文化的作用越突出。一方面文化的繁荣与特点体现了经济实力与产业特色,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因为产品的经济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以文化为底蕴的观念价值。这就是说市场竞争已从产品之争转向文化之争;或者说越来越依托于文化的辐射力。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两大趋势。目前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此我国产业发展要形成竞争优势,就应该立足于文化战略上,借鉴发达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积极扶持、引导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简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一个中等城市的工人文化宫,绝对是这座城市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阵地。那个时期是以产业工人为主体,又有企业工会组织为依托,企业有工人俱乐部,车间有文化活动室,要人有人,要场地有场地。工人的文化活动开展得有规模、有声势、有气象。就以工人非职业美术活动为例,每年五一节、国庆节、元旦,文化宫都要举办全市工人美术作品展;各个厂、矿每月出宣传栏,车间每周出墙报。工人文化宫举办的全市工人美术展,每次参观展览的人数达数十万人次。全市非职业美术爱好者、基层美术骨干达千人以上,他们的作品参加全省美术展,参加全国美术展,他们当中还有人进了省、市书画院,成了知名的画家。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的改制,第三产业的兴起,社会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生活出现了多元化。过去,我市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层层企业工会为基础的,群众文化活动的格局被打破,工人文化宫开展的工人非职业美术活动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又重新涌现出新的文化现象。作为一名工人文化宫专职从事群众文化美术辅导的干部,深入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我们今后开展工人(群众)非职业美术辅导工作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