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6月19日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在“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中国巡演上海站演出中,穆特女士在演出现场请拍照听众退席的事件在全国媒体中引起轩然大波。顿时间舆论哗然,支持穆特,谴责不文明行为,并在观众素质和城市文明问题上大做文章。新华社撰文表示:穆特女士用美妙的音乐以及中断演出的激烈方式给国内听众上了一堂“文明教育课”;杭州日报则以“喜儿的倡议以‘文明看戏’为荣”为题撰文;而在穆特中国巡演第二站的北京,媒体千叮咛万嘱咐,提醒北京演出现场千万不要出这种丑;而爱乐人士们在世纪剧院前厅展示的倡议书,更是成为舆论焦点。很遗憾“小提琴女神”中国行引发的最热门话题不是莫扎特,但“穆特事件”带给我们的思考也许不仅仅是国民素质问题……
简介:俄罗斯戏剧大师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耶夫雷诺夫曾认为其自身所处的时代是最反剧场性的时期,即便是戏剧自身也不具剧场性。作为对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戏剧反剧场化主张的回应,20世纪出现了重现剧场性的趋势。“剧场性”这个在戏剧、绘画乃至社会学领域被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词语自18世纪以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和理论家的研究及阐发。本文对维克多·特纳(VictorTurner)、理查·谢克纳(RichardSchechner)、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Sennett)及迈克尔·弗雷德(MichaelFried)等人对于剧场性的理解和这一概念在艺术史和社会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做出了对于剧场性衰落与回归的理解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