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于中国早期电影的研究,在中国电影史研究领域一直是被忽视被遗忘的一页。即使在电影史的研究发展得越益丰富与活跃的今天,早期中国电期的研究仍然显得相对沉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观念上对早期中国电影的轻视,另一方面是理论上过分的功利主义。”当然,也与影片资源匮乏、研究难度较大有关。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早期中国电影里一些在各类中国电影史的书写中被误读被冷落的现象继续尘封在历史的表象之后,成为历史的悬疑。20年代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王元龙,在早期的历史被淡出与历史自身的屏蔽之中,被电影史继续书写成或是“奴化文化在电影中的突出表现”、“腐朽、没落的全盘西化派”,或是一笔带过的个体正是自然不过的了。
简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读者和观众来说,文艺作品的生命,首先在于它那强大而深挚的感情力量。首先吸引人,感动人,然后才能影响人,教育人。如果不能以深挚的感情去感染、激励和陶冶读者和观众的心灵,文艺作品就难以达到潜移默化的“说理”目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针对感情苍白、内容空虚的作品,写过《问杨琼》一诗:“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欲说向君君不会,试将此语问杨琼。”批秤一针见血,极有见地。由情及理,情为理发;动情和说理达到对立的统一,应该是好作品的重要标志。这,也是我们为现代剧拍手叫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众口称誉的话剧《丰收之后》,就是一出动人以情,服人以理,情与理高度统一的优秀现代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