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本好书绝对有力量带给你颠覆自我的勇气,《追风筝的人》一经问世,即以最快的速度占据世界各地畅销小说排行榜的榜首,成为全球读者争相传阅并最想与友人分享的一本书。如今,“追风筝的人”追到了中国……
简介:在我团排演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和民族芭蕾舞剧《玄凤》中我分别扮演王子和皇帝。这两部舞剧在文学结构和人物形象上有个十分相似之处;女主人公都是人神一体的神鸟的形象,是善良、忠诚和美的化身;而男主角则是女角体现完美道德和感性的对象,男女间凄美而浪漫的爱情情节成为舞剧展开的主要内容;作为戏剧冲突的另一方面,两部舞剧分别塑造了魔王和皇帝两个人物形象,以体现恶势力对善与美的对立。
简介:
简介:本文是对朝鲜民族传统舞蹈《闲良舞》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从其产生、流变、现状等问题入手,逐步剖析舞蹈人物形象背后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信息。
简介:任何深入的田野工作(fieldwork)都像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它既要求田野工作者创造性地融入艺术与科学的元素,又能够恰当地处理好学术伦理与为人之道的关联。当我们置身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云岭乡斯农村时,在感受到异文化带来的"文化震撼"(cultureshock)之余,开始学习如何从当地人的视角来看待斯农热巴。
简介:科尔沁"博"仪式是科尔沁传统文化中保存得较完好的民间信仰仪式,以丰富的歌舞表达其宗教内涵,体现了科尔沁蒙古族的文化特质。本文通过对科尔沁左翼中旗腰林毛都镇北腰林毛都嘎查呼日勒"博"、天亮沃德干和科尔沁左翼后旗伊胡塔镇衙门营子嘎查白毛敖海"博"三个调查点多年的田野调查,并结合史料记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析科尔沁"博"仪式的过程、结构、歌舞行为、符号等,试图阐释其文化结构和艺术形态中蕴含的意义。
简介:新年伊始,应广东舞协名誉主席陈翘老师相邀,我赶到广州去看刘凤学新古典舞团演出的现代民族舞剧《曹丕与甄宓》。之所以兴趣盎然,不仅仅因为陈翘说这部舞剧是她最喜欢的刘凤学的作品,而且因为这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新古典舞团首次来大陆的演出——我以为那场演出是刘凤学精心选择的代表作:一是以《幂零群》为代表,探讨动作与空间的美学关系;二是以《布兰诗歌》为代表,寻求节奏魅力与生命跃动的统一性;三是延伸传统舞蹈精神、特别是儒家的“仁”本精神,这方面带来了《招魂》、《投壶戏》、《渔歌子》和《雪祭》4个作品。
简介:并不是人上了一定岁数,他就“老”了。我有幸认识这样一位年逾七甸的舞蹈家,每每与他接触,都会产生一种错觉,他有着年轻人般的执著与敏锐度,却又比年轻人豁达,敢于自省反思,勇于转型改变。他是肖苏华,北京舞蹈学院的资深教授。虽然他并不高产,作品演出场次也不多,但我更愿意将他看作中国舞剧创作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简介:有没有这样一部作品,当你初看时便已确定:这就是你所想。这“所想之事”被如此之物化,出现在眼前,是否会惊叹怎么就被人道尽心事?且如此畅快淋漓!这,正是我看《雷和雨》的感慨。由《雷和雨》我认知了王玫。
简介: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入选长城学者培养计划"项目支持下,笔者赴日本进行剑文化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鬼剑舞"起源于日本人对祖先灵魂抚慰祭祀的仪式,后来在武士出征与归来时,人们也会跳起这种舞蹈。这是一种在北上市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坚守下传承下来的民间舞蹈艺术,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本文对鬼剑舞的具体表演形式与文化背景等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古典舞剑舞和传统祭祀舞蹈进行比较,探索对中国剑文化传播发展的启示。
简介:舞蹈———一门独特的艺术,自从有了人类产生了劳动,就有了舞蹈,它和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联。运动着的世界,运动着的人体,产生着无尽的动律。巴蜀舞蹈艺术在近代获得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早在40年代吴晓邦先生的《义勇军进行曲》、《饥火》在成渝两地的上演,激励着民众...
简介:本文以舞蹈编导赵铁春和JonathanLunn在Danscross项目的创作过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两个编导寻找动作的不同方式,来阐述他们作品形成前后的共同现象——文化转义。尽管两个编导都通过非本族的文化元素来激发自己的创作,但"交叉互融"(CROSS)的结果依然带有鲜明的自身文化特征和个性。本文借助《圣经》中"巴别塔"的典故,譬喻跨文化舞蹈创作中编导由动作语言方式的不同而反映出的思维差异。
简介:“拂舞”即“执拂而舞”,是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在魏晋时期被纳入清商乐,衰落于清,后逐渐销声匿迹。拂舞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数千年审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中国文化中两个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中和、气韵,作为探讨拂舞文化审美价值的切入点,对拂舞的起源、文化、审美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
简介:人类学对艺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学的方法也在逐步渗透到艺术研究中。该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阐述了研究是人类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的独特方法对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借鉴作用。该文认为民间舞蹈文化研究应在与文化人类学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与方法,而罗雄岩教授提出的“动态切入法”,就是这样一种结合舞蹈本体特质进行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方法论的范例。
简介:第一次看到袁禾博士毕业的消息是2000年7月在甘肃河西走廊的武威。去敦煌考察的我当时正悠然望着窗外正翻飞着叶片的白杨,和远远的顶着皑皑雪盔的祁连山,顺手拿起一张沙发边上的报纸,注意力却一下子被一张由新华社发的图片所吸引。照片颇清晰,是一位穿着博士袍、戴着博士帽,然而却颇为漂亮的女博士正和她的手捧着鲜花的年迈导师在一起。博士而女性,女博士而且漂亮当然会引人注意。再一看,是“中国第一位舞蹈学博士”。——哦!这不是袁禾吗?仔细一看,神采飞扬的袁禾戴着博士帽,妩媚姣好之中透出一股聪慧灵秀之气,让人好生慨叹!
简介:文化全球化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国当代舞蹈文化建设是坚持本土化,还是西化,或是走多样化的道路?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而此时,爵士舞文化在中国本土的迅速发展,好似一剂强行针,给我们以新的思考。本文从文化全球化及文化趋同的角度,通过对爵士舞文化特征的分析,探索我国舞蹈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从而得出中国舞蹈文化建设应在保持优良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走多样化发展道路的结论。
简介:辽宁芭蕾舞团创作的四幕大型芭蕾舞剧《二泉映月》(以下简称《二泉》)诞生于1997年,首次推出于1997年12月全国舞剧观摩会上,《二泉》获得普遍的好评,囊括了舞剧调演的全部奖项(优秀剧目奖、编导奖、作曲奖、舞美设计奖、灯光设计奖、演员表演奖)。为了搞成精品,在崭露头角的基础上,辽宁芭蕾舞团发扬连续作战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邀请省内外多位艺术专家,集中各方面力量进行了艰辛、细致、深入的加工修改和紧张排练。
简介:本文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外延问题。文化本身不是产业,因为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但文化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却是产业。文化产业古已有之:早在宋朝便形成了一定的经济规模,明清达到了极盛。
简介:本文以侗族最古老的一种文化形式——歌舞“多耶”作为研究视角,探究它在文化变迁中其历史背景、生存环境、民族心理等等与侗族文化的关联;探究它在文化变迁中功能的转换和流变的过程。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为保护和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简介:“人龙舞”流行于东海岛的东山镇。东海岛位于雷州半岛东北侧,横亘于湛江市区南面的海中,南濒雷州湾,面积283平方公里,自海南岛建省后为广东省最大的海岛,人口12万多。东海岛古为雷州府遂溪县辖地,当地的民俗风尚又具有与雷州半岛不同的特点。“人龙舞”是海岛特有的一种大型广场舞蹈,在省内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民间娱乐活动。
邰丽华:追风筝的人
从王子到皇帝——谈《玄凤》表演的人物塑造
东北三省选手打入半决赛的人数已与广东持平
朝鲜民族传统舞蹈《闲良舞》的人物形象分析
聆听、体验与反思——对“斯农热巴”的人类学解读
科尔沁蒙古族“博”歌舞仪式的人类学解析
用身体书写的人性战场——刘凤学与她的《曹丕与甄宓》
知识分子舞蹈家:肖苏华的人生之路和艺术追求
深深感动 沉沉叹息——浅谈王玫舞蹈作品中的人文关怀
日本鬼剑舞文化探微
舞蹈——巴蜀文化的瑰宝
“巴别塔”依旧——跨文化舞蹈创作中的动作发生和文化转义
拂舞的文化审美价值
试论文化人类学对民间舞蹈文化研究的作用
超越现实的人生童话——记中国第一个舞蹈学博士袁禾
由爵士舞文化引发的关于中国当代舞蹈文化建设的思考
苍凉的人生浩歌——大型芭蕾舞剧《二泉映月》观后感
对文化产业的几点认识
侗族歌舞“多耶”的文化变迁
品味红土文化——东海岛“人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