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42年,日本法西斯军队侵占了上海租界,“孤岛”遂不复存。上海国立音专被强迫改组为伪国立音乐院。许多不愿受奴役的音专师生愤然离校,以示抗议。于是他们到全国各地的音乐机构从事各种音乐工作,或转入上海的其它音乐教育机构,其中,赵梅伯先生长途拔涉到了西安。他利用与国民党第八战区副长官胡宗南相识之便,借其影响,得到西安金融界的部分资助,于1943年秋创办了“西北音乐院”。西北音乐院校址设在西安市西门里香米园(今市四十一中居地)。
简介:~~
简介:花儿的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极高,被人们称之为西北之魂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长廊中的一朵奇葩。从明清开始至今演唱方式不断变化,演绎水平不断提高。本文将从花儿曲调、演唱风格、歌词意象意境、情感表现、演唱处理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的鉴赏剖析,以期让更多的人全面深入的了解花儿。
简介:"曲谷"是黔西北彝族古老的民歌之一,其古朴悠远的语言与自然天成的歌唱方式,折射出彝族先民们的自然的天地观和纯朴善良、积极乐观的民族秉性。生产劳作、教育娱乐、婚姻恋爱等都在歌唱中得以实现,文化的传承在民歌中得到升华。
简介:<正>我国的流行歌曲从一开始就没有与严肃的艺术歌曲摆正关系,导致歌坛长期比例失调,严肃歌曲的创作和音乐会被挤进死胡同(我指的严肃歌曲范围甚广,包括五四以来,革命根据地的歌曲,五十年代以来的优秀群众歌曲及其它歌曲),一段时间少有人倡导和扶植严肃音乐,难怪声乐家们不能不多方呼吁,让严肃音乐有个恰当地位。国外音乐人士也载文呼吁“要纠正音乐活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现象,过去厚‘严’薄‘流’
简介:文章主要在介绍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分类、论述其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将回族宴席曲与西北“花儿”作了对比性研究。
简介: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结合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具体风格特征和内容形式,将其分为五类:叙事曲、五更曲、打调(也称“打搅儿”)酒曲和散曲。《送大哥》曾经是广泛流行于西北回族婚礼宴席场中的一首散曲,笔者通过对宁夏、新疆、甘肃和青海四省(区)的实地考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采用对比研究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探索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地域性流变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简介:10月29日,沈阳音乐学院建校80周年系列音乐会之“黄土高原西北风——永远的信天游”陕北民歌演唱会在音乐厅成功举办,音乐会由沈阳音乐学院与陕北民歌博物馆主办,音乐学系承办。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师生共同欣赏了音乐会。本场演唱会分为上篇《千年老根黄土里埋》、中篇《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下篇《老祖宗留下人爱人》三部分。
简介:上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流行音乐来说是一段值得重温和品读的时光,在思想上经历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音乐创作上经历了革命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群众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颂祖国、歌颂党等题材为主的歌曲之后,迎来了以人道主义、主体性为理论依据,反映人的觉醒、人性复归、强调个体的一系列文艺作品,那些从“动乱”中走来、在“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音乐家们,希望运用独特的方法去表现纷繁杂乱的历史和现实,也宣泄内心深埋的曾经无比压抑的情绪。
简介: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除了地域性差异形成各地不同的音乐形态和音乐风格之外,还形成了个性迥异的个人风格特征。这是因为在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许许多多的回族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创造性艺术劳动,他们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追求、继承和创新,不断地丰富着宴席曲,并且同时也在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音乐风格特征。本文以青海著名回族民间歌手马占才为例,从已采录到的40余首曲目中,选择了3首较具代表性的曲目进行分析,研究他的个人审美性音乐风格特征。
简介:【本刊讯】中国音乐学院3月26日与兰州十四中顺利“牵手”,西北地区首家“中国音乐学院教学实践与生源基地”在这里挂牌,这预示着西北地区的中学生音乐人才今后将有了进入高校深造的“直通车”。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兰州市副市长周丽宁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
简介:文章以西北师范大学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为例,系统地阐述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当前所存在的方式及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相应的解决办法。整个文章以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渐进发展过程为脉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西北音乐院始末
放歌大西北
西北之魂——河湟“花儿”漫谈
黔西北彝族民歌“曲谷”演唱特点探析
谈谈流行歌曲中的“西北风”
西北回族宴席曲与“花儿”的比较研究
宴席曲《送大哥》在西北回族地区的流变
“黄土高原西北风--永远的信天游”陕北民歌演唱会成功举办
改革开放四十年,再听“西北风”吹黄土坡——品读《黄土高坡》
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个人风格特征——以青海回族民间歌手马占才的个案分析为例
中国音乐学院与兰州十四中“牵手”:西北地区首家中学生音乐教学实践与生源基地落地兰州
试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存在方式及发展思路——以西北师范大学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