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是中与音乐关系最为密切的一卷,从中世纪到20世纪,西方许多作曲家都曾为之谱曲.本文探讨的是诗篇歌在早期基督教音乐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关系.

  • 标签: 诗篇 圣经 基督教音乐 诗篇歌 仪式音乐
  • 简介:长田宫城(NliyaghiOsada),次女高音长田宫城生于日本福岛,1975年的时候,十岁的她开始学习钢琴并接受扎实的音乐训练,1984年她开始在国立音乐学校学习声乐,1988年起她开始在东京音乐学院定期参加大师班课程。

  • 标签: 清唱剧 柏辽兹 童年 基督 音乐训练 音乐学校
  • 简介:基督教与西方音乐发展关系密不可分,是西方音乐的催生剂,本文试从基督教对西方音乐发展过程的影响作论述,以期大家对此音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 标签: 教堂音乐 早期西方音乐 西方音乐的发展
  • 简介:  19世纪中叶,西方文化在鸦片战争之后涌入中国,特别是基督教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乃至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音乐随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川、滇、黔的苗族、彝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中得到传播和接受,以西方基督教赞美诗在滇北苗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尤为突出.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最重视音乐的宗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基督教赞美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列强的入侵得以在中国大范围的传播,并且在沿海城镇甚至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深入发展.为什么滇北苗族长期以来很少受汉族文化的渗透却在20世纪初很快接受了一种新的文化--基督教文化及其赞美诗?要探寻这些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种文化在互相起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基督教文化和滇北的苗族文化.……

  • 标签: 原因初探 基督教赞美诗 接受基督教
  • 简介: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会来华开办学校开启了近代中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之路,烟台成为最早在新式学校中开设音乐课程的城市。本文试图对烟台基督教会学校中的音乐课程设置、音乐社团与音乐活动、音乐师资等方面的史料进行梳理,剖析在近代城市文化变迁中,教会教育对远方“他者”的文化形塑,及西方音乐传播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解构。

  • 标签: 基督教会学校 音乐教育 文化变迁 “他者”
  • 简介:国内外学界通常认为近代中国有关学校音乐教育重要性问题的提出是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学校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在20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兴起之后。但是,旱在19世纪中期“五口通商”后不久,唱歌已是基督教会活动的固定项目之一。到了19世纪60年代,不仅音乐课程已成为教会中小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具体问题也已在传教士关注的焦点之内。文章以美国长老会传教士狄就烈(JuliaBrownMateer,1837—1898)的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为焦点,探讨19世纪下半叶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有关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之主张。

  • 标签: 传教士 音乐教育 狄就烈 白话 寓教于乐 民族意识
  • 简介:音乐是基督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20年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回顾了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历史进程,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地区教会音乐的不同表现形态以及对不同仪式中音乐活动的考察与分析,为我国基督教音乐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份较为详实的资料。

  • 标签: 基督教 音乐文化 仪式音乐
  • 简介:今天的基督教(合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仪式里粜尚音乐崇拜手段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犹太教圣殿的祭祀仪式.其仪式音乐活动情况至今散见于《圣经·旧约》的诸多篇章·经研究表明,该类仪式里含有包括乐工在内的祭师阶层——利未人组成的部族或专门的徭役群体,有运送、安放约柜仪式、耶路撒冷城墙告成仪式及第二圣殿祭祀等五种祭祀仪式,均有仪仗乐队和唱诗班。考其歌舞及礼仪乐队、仪式表演及社会音乐习俗,均与今天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督教音乐仪式习俗有许多相似之处。

  • 标签: 犹太教 圣殿祭祀 祭祀音乐 云南少数民族 基督教 仪式音乐
  • 简介:清末的基督教传教士在引进和推广盲残疾人职业培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在盲人技能培训及就业问题上多有贡献。针对盲人耳聪的特点,一些传教士注重对盲人音乐技能的培训,因而推动了早期残疾人的音乐教育。但学界对于他们的工作却鲜有研究。本文以中国盲童安格妮丝.郭士立、苏格兰圣经公会牧师穆瑞为例,对基督教传教士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盲人音乐教育上所做的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

  • 标签: 传教士 盲人音乐教育 安格妮丝·郭士立 瞽叟同文馆 穆瑞
  • 简介:"主音嗖乏"教学法是19世纪经由基督教传教士传入华土的诸音乐教学法中流传甚广的一种。国内学界对此教学法在清末民初的传播情况虽有提及,但大多语焉不详、缺乏史实。本文以1861年即到香港教书,后又转往北京、上海的英籍传教士傅兰雅为例,分三节对"主音嗖乏"体系在中国各地的传播与应用做一描述。第一节综述傅兰雅本人,通过简介其人在华三十余年所做之事,来凸显新教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之功过。第二节以傅氏于19世界60年代在香港和北京两地运用"主音嗖乏"体系教授中国学童之史实为实例,管窥来华传教士音乐教育之内容及形式。第三节简述"主音嗖乏"法在晚清的流传情况。

  • 标签: 传教士 傅兰雅 音乐教育 “主音嗖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