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古典音乐哲学所谓"发于声音"、"形于动静"的言说所蕴涵的,乃是一种"赖有我以凝道"之中国古典特色的实践人本主义哲学.人类发于声音、形于动静即运象成行的音乐艺术行为实践,既是得道的途径,又是行道的手段.就音乐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内在关系而言,音乐之符号的意义,与其用法有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所谓"乐体",正是有关"乐用"即音乐之用法的范畴.音乐所谓乐体,乃是人类历史途程中各种不同社会生活行运样态的基型.正因为人类不仅能够接收可听声,而且可以主动"自发"可听声,所以听觉的音乐艺术与视觉的造型艺术比较而言,更具有主观的意味.任何可听声,都可以引起人们以自己的歌喉自发同类可听声时的同样主观体验.人类对音乐之所以会产生强烈感受的秘密,正在于每一个音符都引起了某种对应的内在生理和心理的呼应.
简介:作者2000年9月应邀在西安、武汉、上海、中央、中国五所音乐学院和清华大学讲学,并邀他的朋友——美籍日裔钢琴家坂田勋、美籍韩裔钢琴家李贞美、台湾萨克斯风演奏家李贤、香港打击乐演奏家吴美莹,举行了“梁雷作品音乐会”。文章是作者讲学和主持“梁雷作品音乐会”时的演讲稿。在演讲稿的题记中,作者写道:“我的好友、韩国建筑家金钟振常和我一起讨论音乐与建筑方面的问题。金钟振对声音非常敏感,甚至对事物的记忆常借声音来表述。我曾从他那里听到过很多关于声音的美丽的故事,并受到启发创作乐曲;他又说从我的音乐中,找到过建筑设计的灵感。这篇小文就是在金钟振的建议下写的,作为我和金钟振的艺术交流的一个小小的记录。”
简介:与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全音阶、自然(七声)音阶和八声音阶这些均有所特指的音阶相比,九声音阶这一称呼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具体所指。为此,文章将已经明确地在音乐实践中使用过的、且有明确记载或有人研究过的几种九声音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认为所有九声音阶中最具对称特性的,即连续两次相隔半音和一次相隔一个全音而循环构成的九声音阶,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齐尔品九声音阶”和“梅西安有限移位模式Ⅲ”是最典型的也是使用最广泛的,故而笔者提出这两种音阶最该“享用”九声音阶这一特别称呼。另外,文章还就非调性语境中的九声音阶音集类型作了理论剖析,对其中笔者所特指的九声音阶音集从其特性、标记和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