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摄影之友官方微博陪伴着读者们一天天的影像生活。这里有海量的美图、最新的器材与魔法般的实战攻略,你更可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得意之作。#来聊天嘛#谈人生太沉重,不如谈谈摄影@摄影之友:Palette是一个模块化修图配件。由推杆、按键与转盘等组成,代替使用鼠标在屏幕改变参数,让摄影师可以像打碟一样酷炫地修图,并且还能通过磁性排列组合成各种形状。如果上市了,你会心动吗?
简介:陈道道生活版编辑纵观本月朋友圈中的怪诞之事,可谓五花八门,就连一向给人清净印象的寺庙,也因为开始招聘摄影师,在朋友圈中引发一轮热议。而以墓地为主题的摄影大赛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刘东器材编辑东华禅寺的招聘广告做的太有创意了,悠扬的乐曲、有趣的漫画配上
简介:陈道道杂志编辑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貌似任何领域的热点新闻也无法盖过人们对于股市动荡的关注度。摄影方面也是一样,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消息在朋友圈中疯转,但细心观察便会发现,我们的摄影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周默摄影之友编辑同样是炒股,人家成了"古"神,你们却是红烧肉。我说的是古斯基,人家不靠炒股赚钱,随便拍拍你们这些股民,就能卖个几百万人民币,当然这和他其他名作相比,只能算是小数目。
简介:他以直接、纯粹的镜头语言,创造了一个个独特的黑白影像世界,被誉为摄影史上“直接摄影”流派最后的“继承者”。2016年保罗·卡普尼格罗首次来到中国举办个人展览,我们在2016年6月刊中介绍了他美妙的黑白作品背后的故事。“安塞尔·亚当斯教会了我摄影的技术,爱德华·韦斯顿教会了我摄影的观看,而米诺·怀特则教会了我如何表达自我。”
简介:2016年9月2日,南非摄影师罗杰·拜伦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经亮相,便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在12月刊中,我们刚介绍完拜伦的作品及本刊对他的专访。现在,我们为大家揭秘他的此次北京之旅。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摄影艺术家之一,罗杰·拜伦的创作经历了50多年的演变,他至今已出版个人画册近20本。而在最近几年,他的作品对中国的一些年轻艺术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简介:拍摄清新自然的外景照片,造型方面宜简洁纯美。我把所有需要的服装道具都准备就绪,就带着小模特来到了公园里的一大片树林中。小宝贝也特别喜欢这里,看到他兴奋激动的样子,我马上让助手把玩具和道具摆放在树林中的一块草坪上,小宝贝自顾自地玩耍,一会跟玩具小熊说说话,一会又吹起了泡泡,玩得不亦乐乎。
简介:摄影师内特·拉尔森和玛尼·辛德曼通过搜集Twitter(推特)上人们发送的推文,并从中抽取某条具有情感的短文,通过定位找到发送推文的具体位置,然后去那里拍摄一张照片,为某条不知是谁发送的推文,在每天数不清的数据河流中做上独有的标记。
简介:上世纪80年代初,年仅19岁的法国摄影师阎雷第一次来到中国,除了他随身携带的相机外,他还带着一双好奇的眼睛,他要看看这个刚刚开放的国家的样子,在这里,他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人物介绍1962年出生于法国,职业摄影师1976年开始周游世界并接触摄影,随后开始成为职业摄影师
简介:<正>在影楼做摄影助理出身的的摄影师李果繁,从一开始就眼界颇高。他爱看哲学、艺术理论类的书籍,这样的习惯让他很快跳脱出表层化的模式,渴望进入理论层面的探索和更自主的表达。带着更大的梦想,他从老家沈阳来到了北京,先后在鼎鼎大
简介:2012年至今2012摄影之友READAPP上线。2013推出"2012年度盘点"特刊,征集千人微博头像组成新媒体互动封面。摄影之友官方微信开通。2014第四次全新改版,推出主题型封面专辑。举办"928"网络影友爱拍节。开展"旅图"全媒体品牌活动。2015发起"世遗影像学"传承项目。
简介:“佩里·特特拉“(1PeriN’Tera’)是一种西西里俗语,意思是“脚踏实地”。该项目是摄影师加西亚正在进行的,有关欧洲移民和难民危机项目的第二部分,重点关注意大利西西里岛.
简介:2006~2012年2006《摄影之友》杂志第三次改版,在内容明确形成了品色、实战、器材三驾马车的格局。2007首次推出年度器材、人物榜中榜。2008策划制作"改版十年10月号特刊"。2009出版增刊项目《六十个必拍之地》丛书。2010摄影之友开通官方微博。2011摄影之友电子杂志上线。
简介:明艳的色彩,大胆的创作,物欲横流的画面。迈尔斯·阿尔德里奇用这样的方式来探索一种过剩文化。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为很多人提供了机会,开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可能,年轻人开始积累自己的能量和知识储备,并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自我的突破,这突破不仅与个人相关,更是时代的造就。上世纪80年代对于任曙林而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代,他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代表作《八十年代中学生》,25岁的他步入校园,十年中,他记录了关于青春的故事,将青春的懵懂与青涩凝固在胶片中。
简介:<正>器材编辑刘东:目前手机屏幕越做越大,充分利用了人的视觉、触觉。但大屏手机有时也让人觉得不方便,解放了双手的声控技术,有望成为手机全新的操作方式。在手机发展史中,无数新技术纷纷涌现,其中声控技术便是其中之一。从最开始简单的语音拨号,到后来苹果Siri的横空出世,声控技术让我们的双手解放出来,可以预见,声控一定会取代触摸技术成为主流。
简介:十月下旬,刘立宏的个展“风物一城”在北京希帕画廊开幕,并发布了同名画册。再过四个月,刘立宏即将60岁,这个展览是他以往创作的一个小结,也是新的艺术生涯的开始。
简介:孟加拉国的摄影师萨克·普罗蒂克于2011年开始拍摄得了癌症的祖父与中风的祖母以及他们日常生活的物件。拍摄期间,摄影成为他们重建情感纽带的工具,同时也带给我们绝妙非凡的作品。几年前,当萨克·普罗蒂克(SarkerProtick)还在进修工商管理学位和专门从事市场营销时,与大多数人一样,他的摄影仅建立在用手机拍照上。
简介:在Instagram上,21岁的新加坡男孩YikKeat拥有15.5万粉丝,照片平均点赞量8000+。在他的照片中,城市被线条和形状切割成抽象体,建筑内部变身太空舱,
简介:阿诺德·纽曼坐在纽约影室中的旧椅子上,临近的墙上挂着他拍摄的一些人像照片,其中包括毕加索的照片,上面有画家的签名。玛里琳·梦露的照片随意地靠在对面的墙上。影室的天花板非常高,不透明的大玻璃窗一直伸到天花板上,为影室提供充足的散射的自然光。自从1946年开办影室以来,纽曼一直在这里工作。影室中有一个25英尺高的架子,装着4只钨丝灯和白色反光伞。附近是一些装框的照片,
简介:目前的写真市场更加趋于专业化、个性化、艺术化的样式及表达。定制拍摄必然会成为主流,客户对拍摄要求越来越高,想法也越来越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拍出更有艺术感,更有想法的照片。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一定是手机美颜拍不出的画面,唯此才能会更好的占有市场。
请你@我
我的朋友圈
这是我在中国的首次个展
我在北京制造“荒诞”
我带小熊去郊游
“告诉我,我并没有错” 摄影师用照片让你的情绪具象化
阎雷 我踏上陌生国度
李果繁:摄影让我成长
我比摄影之友大五岁!
我是“佩里·特特拉”
我与《摄影之友》及妙不可言的200
我理解的时尚摄影是报道你生活的世界
任曙林 我闯入青春校园
手机屏幕正在消失 智能声控“我的手机不用手”
刘立宏:我迷恋东北的四季分明
这组照片让我与家人重建情感纽带
95后摄影新生代——他们喜欢我照片中的未来感
我见到的纽曼——大卫·克拉克采访阿诺德·纽曼
多层次的写真:沉着的光影与鲜明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