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沃.1963年生于辽宁省昌图县。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含会员.铁岭画院特聘画家。现供职于昌图县文化馆。20134年5目与王宏先生合作《塞北秋红》国画作品人选“200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04年7月国画作品《秋圄》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辽宁省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04年6月国画作品《秋晌》入选辽宁省群星奖大展.

  • 标签: 美术作品 协会会员 辽宁 中国画 昌图县 书法家
  • 简介:李刚是当代著名的篆刻家之一。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李刚篆刻、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三路并进,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特的艺术创作观和创作手法,成就斐然。

  • 标签: 酵母 变通 边款
  • 简介:二十世纪上半期,“西学东渐”,大量美术青年将目光投向西洋绘画,希望以其之长补中国美术之不足;也有一部分艺术家坚持中国画的笔墨精神,研习古人画法同时借鉴西洋画法,以师古开今的创新精神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本文通过对伯平史料的整理,旨在以个案视角探讨民国时期地方画家继承传统、创新中国画的艺术创作之路。

  • 标签: 画家田伯平 师古求新 艺术创作
  • 简介:,恽氏,初名格,字寿平,后字正叔,别号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客等,江南武进人,世居城东,筑室“瓯香馆”。

  • 标签: 南田 札记 画学
  • 简介:今年11月20日,是王先生八十大寿,在这个时候,他的第一部书法集《王老师书法集》即将付梓出版,真是一件喜上加喜的大好事。真该为他祝贺。

  • 标签: 书法 出版 老师
  • 简介:由贵阳市文联、贵阳市美术馆主办的《走进贵州——世信文献展》于2014年9月26日至2014年10月10日在贵阳美术馆举办。世信先生是中国当代杰出的雕塑家之一。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特聘教授。世信先生1941年3月生于北京。

  • 标签: 文献 贵州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当代 特聘教授
  • 简介:峰,旧家辋川,落籍秦州,书法自由人。君自少时,耽迷书艺,沉溺墨池,数十年毫楮相摩,追蹑传统,遍临诸贴,逡巡忘返,四体皆能,卓然有成,可谓天道酬勤者矣。

  • 标签: 书法家 简介 艺术 自由人
  • 简介:是一位书法篆刻家,他的艺术成就并不以理论研究为标志,他的主要志趣和精力投注于创作。然而正是在深入创作的实践中,他对理论有了深入的研究。他研究理论的起点是创作-归依仍然是创作。当然,这不等于说刚的理论研究是浅层次的,他的研究涉及了书法篆刻的史学、美学、批评、技法、教育等各个领域,不但具有相当的深度,且还发前人所未发,见解独特。

  • 标签: 创作 刚田 研究 理论 书法
  • 简介:要比较公允、准确地描述一名书法家的得失无疑是困难的,而当我们把考察视点置陈于一种既已发生的复杂艺术环境,以及本人对自己艺术语言作何种重视程度时,即使我们在扑朔迷离的诸多现状中直观本质还存在着一些失语现象,那么,至少可以说,笔者针对朱关先生书法图式、语境所做的分析及其猜测,不失为我们用来避免自己所犯错误而起到一点作用。那么,朱关先生的书法实践究竟为当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一种转变为社会价值的依据呢?他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名闻书坛的,90年代左右是其书风转变的重要阶段,即由原先承继其师沙孟海先生书法衣钵而脱出。此前,朱先生书法深具沙书体格:同以扁平字结体,纵势生气。但他未取其师作品的粗犷与浑厚,酌以清流。和沙翁书法比较,朱氏早年书法着实为沙孟海先生书法体势的回清倒影,在趣味的攫取上却与沙书迥然有别,“稳”、“静”二字可能更贴近朱关先生90年代以前书法的阐释情境。如读者没有忘记,朱先生于全国第三届中青展上发表的“千金一壶”书作则标志着他书风的急转:收回过去属长枪大戟但不峻厉的笔画,蜷缩字形,强化结构的元气内敛效果,径改书写内容字多及笔画繁复之密,特意营求作品构成上的疏朗气息,在上下文本纵横呼应、交错的视距...

  • 标签: 书法图式
  • 简介:祠堂文化是"礼俗社会"中宗族文化的核心。培祠堂通过严谨的规划布局,构建起内涵丰富、语境深远的多重文化类型,形成具有共识的礼制性文化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培祠堂文化语境,能有效地解读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形态,为目前乡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打造"美丽乡村"生态文化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培田村 祠堂文化 文化语境 现代启示
  • 简介:《常熟》是钱松嵒先生上世纪60年代的力作,珍藏在中国美术馆。起初看到出版物,我误以为是件巨幅,查证后方知是件不足二平方尺的小品——逐叹为"咫尺千里"和"小中见大"之典范也。钱老是位典型从旧体制过渡到新时代的画家,

  • 标签: 中国美术馆 小中见大
  • 简介:争议,是任何一个人以其思想的和行动的实践来证明自身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对于美术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在当代中国.身处大变革时代环境里,每一个艺术家都拥有各种机会或可能的条件来证明自己,因此,只要他愿意去这么做,他就得做好备受争议的准备。我们的作者ifl~n读者们.都做好承受争议和参与争议的准备了吗?前提是我们能引起争议吗?我们能引起怎样的争议?对于一个艺术生命和美术史的未来书写而言,什么样的争议才是构成意义的争议?

  • 标签: 特立独行 雕塑家 信访 活着 变革时代 当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