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在中国美术学院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交叠着两条明晰的学术脉络,其中一条便是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传统出新"的思想。如何继承传统,师古人师造化并中得心源,是美院学子始终追求的,青年画家黄佳茂显然是学院青年中的佼佼者。扬雄《法言》云"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

  • 标签: 中国美术学院 精神 继承传统 青年画家 发展历史 中得心源
  • 简介:9月8日下午,"云烟生——赵跃鹏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浙江画院院长孙永,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尉晓榕,浙江画院山水画工作室主任茹峰、人物画工作室主任袁进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方骏等领导、嘉宾参加了开幕式。作为浙江画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赵跃鹏的小写意花鸟画一直为业界所熟知,而此次展览,却并未展出他的花鸟作品,全部为他最新尝试创作的山水新作。

  • 标签: 作品展 南京艺术学院 写意花鸟画 中国美术学院 工作室 美术馆
  • 简介: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我的话·上册——行素集》中有这样一段高论:“文章无波澜,如女人无曲线。天下生物都是曲的,死物都是直的。自然界好曲,如烟霞,如云锦,如透墙花枝,如大川回澜;人造物好直,如马路,如洋楼,如火车铁轨,如工厂房屋。物用唯求其直,美术则在善用其曲。

  • 标签: 其曲 唯求 好曲 行素集 回澜
  • 简介:最早知道康庄先生,是在上海《书法》杂志一九七九年底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竞赛』,他荣获二等奖。当时中国书协还没有成立,这个活动,具有开创的意义,又是文革以后的第一次,因此可以说是对当时中国书坛创作实力的一次大检阅。竞赛中的获奖作者,特别是中青年获奖作者,几乎全部成为新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九八七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五康书画展』,在当时的书坛引起轰动,也加深了我对康庄先生的书法风格的印象,大约是在一九九九年,经主编同意,我代表《中国书法》杂志约康庄先生作专题,他虽再三推辞,但我还是想方设法拿到了相关的资料.

  • 标签: 康庄 书法 书坛 先生 获奖
  • 简介:多年习练丹青,体悟颇多,画余撰之,多为简论形式。这种画语录式的简论,经观察亦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表现体裁,更是中国画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简论,是以经年不辍绘画践行中所悟、所思为基础,分别就中外艺术的碰撞、交汇、融合、画余读书感受、践行中技法的生成、对传统绘画艺术再认识、绘画实践所得等,以精简的文字表述方式,阐释了作者的艺事追求目标与文化立场和文化上的判断。

  • 标签: 创新 中国画 民间艺术 民族性
  • 简介:位于德国的ZKMI艺术与媒体中心通过扩展原有形式的博物馆,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机构,展品包含了空间维度的艺术和时间维度的艺术。随着应用软件的发展纯艺术成为可移动的,图片成为了大众化商品,不仅存所有地方呈现,还连接了创作者和消费者。在新媒体时代,音乐作品、视觉艺术作品和纯艺术作品存这里统一。

  • 标签: ZKM艺术与媒体中心 博物馆 文化机构.视觉媒体 音乐媒体 互动媒体
  • 简介:徐迪,女,1983年生于吉林,2005年毕业于北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视觉传达应用与研究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讲师。

  • 标签: 商业中心 虹桥 美术学院 2008年 学士学位 视觉传达
  • 简介:当今中国画坛充满浮躁和喧嚣,自谓大家或名家者不乏其人,观其作品名不符实者甚众,但看到余新民的山水画却别是一番景象:远看画面视野宽阔、高山流水、文人隐士游乐其间、一派逸气升於画卷;近观点、线、面、块结合浑然一体、苍茫混厚、天人合一、满溢山野雅趣,真有悦目养心之妙。看余新民作画,也是静中生动、悠然自得,似涓涓细流、亦缓亦速,山岩树木——展现在人们眼前。

  • 标签: 山水画艺术 名不符实 高山流水 天人合一 中国画 养心
  • 简介:20世纪民国初年,在北京地区传统画派阵营当中先后形成两个以'精研古法,博择新知','保存固有之国粹,发扬艺术之特长','沟通世界美术'为宗旨的传统派绘画团体——中国画学研究会与湖社画会,这是中国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化温和转型的群体。两个团体分别成立于1920年5月29日和1927年1月15日。它们并行时间近十年之久,同在北京

  • 标签: 中国画学 历史转角处 学研究会
  • 简介:杨明,青海省人,1948年生。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青海省美协副主席、西宁美协主席、青海省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访问学者。作品分别入展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中国画展”、“5.23全国美展”、“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第十四届全国版画展”等。

  • 标签: 艺术中心 中国香港 杨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东方
  • 简介:虚实关系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根探源,揭示其产生的基本原因,并且从绘画理论中进一步讨论这一关系,以此来关注这一章法关系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美塑造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虚实 传统绘画 空白
  • 简介:东晋王羲之早期的隐逸是身在庙堂、心在山林,魏晋南北朝郭象的《庄子注》主旨是"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郭象庙堂和山林的结合终究只是哲学体系上的理论结合,现实中难以实现。王羲之自誓文之后远离庙堂彻底归隐。王羲之的隐逸,不仅有郭象玄学的理论背景,而且有江熙、沈居士、孙绰等众多人参与其中的整个社会上层关于玄学山林和庙堂关系大讨论的背景。

  • 标签: 王羲之 隐逸 郭象 山林 庙堂
  • 简介:该文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对东周晚期至秦汉之际展示统治者政治权威的"中心威仪"观念进行了详释。指出周秦之际的知识集团为君主在特定空间内"框定"出一种理论化的中心威仪观念,在建构君主权威、强调其政治中心观意识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另通过图像分析进一步提出东周晚期出现的强调中心、权力、威仪观念的高台建筑形式与前者具有的密切关联,和对秦汉以后的都城建构产生的深远影响。

  • 标签: 周秦之际 中心威仪观 视觉形式 高台 展现
  • 简介:龟兹中心柱履为克孜尔典型石窟之,为古代龟兹地区佛教石窟的代表,学术界常常将中心柱窟看成是在犍陀罗“帝释窟”浮雕或在龟兹本地文化影响下产生。并未关注和深入探讨其石窟形制及源流,更多的资料发现克孜尔中心柱石窟整体形制明显受到早期印度“帝释窟”浮雕的影响,其主室结构及图像构成更接近印度贵霜朝晚期西南印度“帝释窟”浮雕,总体而言克孜尔中心柱窟正壁的特点更多的县有印度本+的因素,经贵霜和笈多时代及其后中印佛教交流,最终在克孜尔形成稳定的中心柱窟正壁“帝释窟”样式。

  • 标签: 龟兹中心枉窟 帝释窟 浮雕 秣菟罗 犍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