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施介波.1952年生,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技馆画家。1987年入北京画院研修班,师从王明明先生深造。作品见诸各大报刊.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并获奖。出版有《施介波水墨画集》《施介波画集》《施介波人物画集》。
简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原四川峨眉画院副院长.现为香港东方艺术中心特聘画师,《东方美术家55广东编辑部执行主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山水画研究学会理事,广州书画学院副教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其优秀作品均被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区和欧美各国人士及团体收藏。1995年参加新加坡中华艺术宫主办的“当代中国画家精英展”,
简介:纤维艺术,源于编织艺术,因人类社会早期“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使编织艺术更容易与女性联系在一起。被誉为“中国第一代现代纤维艺术家”的施慧,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纤维独特的质感和美,充满了朴素与诗意。而作品中时而流露出的女性气质也让施慧的作品增添了不同的气质。本期《当代美术家》,就施慧个人的艺术与中国女性艺术生态,展开了讨论。
简介:本文就中国画的创作心态、创作目的和创作过程进行了概括简述。画家从传统中学习精华,从生活中得到感悟,从技法和表现形式上钻研,才能创作出发自内心的作品,使人们精神振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简介:王建源一九八三年毕业于无锡教育学院中文系,后赴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书法篆刻,又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在长期执教书法课程中,潜心于书史、书学的理论研究和创作,书法论文先后发表于上海《书法》杂志、台湾《书友》杂志、《书法导报》、《书画艺术》等专业刊物。
简介:一个月之前,我和施慧在德国莱茵河畔科布伦茨的路德维希美术馆举办了"精神绽放"联展。我的题材是葵花,象征向阳花开的一代人的生命成长,题为"浴火重生";施慧的题材则是"本草"系列,以化石般的草卉展示文化考古的凝想,题为"静水深流"。这个展览的一火一水,一动一静,衬出我们两人生命风息的差异,以及彼此诱发的精神张力。在那个朴素的展厅里,我不止一次地凝望施慧素白的作品,去感受那内在的朴厚
简介:19世纪末,先辈们漂洋渡海,赴欧留日,让油画这一外来画种渐成中国艺术的正脉显学;经20世纪初一路横拓纵研,这一艺术品种在中国油画家手中独发灵枝,初见其独特的东方气象;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20世纪80年代,社会变革带来多元发展,艺术生态呈现出生动鲜活的局面。百余年的历程,使中国油画语言在造型.色彩及表现形态等方面基本呈现出这种绘画媒材所具有的独特性,也在逐渐形成具有本土化创造因素的东方民族油画语言体系。
简介:中国俏色玉雕大师“施禀谋雕刻艺术展”于今年9月1日至10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展。展览隆重推出了施先生的百余件创作精品,赢得了中外专家学者的赞誉。展览后期,本刊记者就施禀谋先生的创作、俏色技法的运用以及中国玉雕行业的发展方向等几方面问题对施禀谋先生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经整理之后,刊录如下(记者简称“记”,施禀谋先
简介:外穷造化内证心源丁黎选自《杨华军峨眉山画集》如果说,“真”是整个世界的存在的基础,那么,“善”便是这种存在的合理性的规范,而“美”则是对这种存在的和谐性的由衷的赞美和咏叹!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艺术家,都是追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壳美结合的痴情的恋人,...
简介:拜读《书法》二○一三年第九期谷国伟先生所撰《新出土北齐〈和子源墓志〉》(以下简称谷文)展示的精湛书法艺术,颇受教益,但发现文中存在一处错误尚需考辨纠正。谷文称:“墓主人和子源,卒于天统三年(五六七)二月八日,享年五十四岁,死后葬于横河(广东博罗县的西北部)西二里。”由志文知,和子源生前官拜北齐“幽州范阳太守”。如此则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当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
简介:步入卡洛琳.施尼曼(CaroleeSchneemann)位于伦敦东部的住处,我立即被冰桶上的桶色面具吸引,十分耀眼(图2)。
简介:蓬勃发展的书法日益呈现出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多元、愈来愈繁复、愈来愈新奇的局面,这当然是好事,但也因此带来了欣赏评判的困惑和迷茫。书法何为“好”,何为“差”?何为“优”,何为“劣”?何为“高”,何为“下”?众说纷纭,难以定夺。甚至美丑判断,大相径庭,争执不休,纠缠不清,颇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何处渡迷津的味道。
简介:画史记戴唐代画家张璪,能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作生枝,一作枯枝,随意纵横,应手间出,气傲烟霞。当时画坛名家毕宏,一见惊叹,问其所授,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璪之画及其《绘境》一书,皆己失传。他作画是否这样,姑且不去考证。但他这两句话却是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虽只八个字,其含义却博大精深,绘画之妙理奥旨在其中矣.
简介:在工业化社会中,我们早已难以亲近真正的自然,甚至也远离了古代社会中文人以书画、园林营造出的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诗情画意。在很多人看来,当代人是与自然相脱节的,但事实上,在当代,我们只是运用各种新媒介来对自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符合时代语境的诠释。邓国源教授的《诺亚花园II》即以精心制作的假植物取代了原有空间中的梅、兰、竹、菊、松等自然植物,运用多重镜像,透过影像与装置的多重组合,带来了视觉上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从而也展现了现代人的自然观念。
施介波作品
施云翔艺术简介
施江城国画作品
诗意编织——施慧访谈
施云翔国画作品
心源创作
黄源作品
王建源书法
纯白之思——写施慧其人其艺
寻源问道·中国精神
追求创新 永远学习——施禀谋雕刻艺术访谈
外穷造化 内证心源
徐源绍国画作品
北齐《和子源墓志》辨正
欢愉为画——卡洛琳·施尼曼的艺术
格式的多元化与标准的两重性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邓国源《诺亚花园II》(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