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传统水墨的现代化一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学术问题,画家力图将水印木刻的感受和形式研究介入水墨的创作,用点线面所构筑的视觉空间来解释当下画家对水墨山水画的一种认识与理解,在“山水”与“视觉形式”之间找到一个中间点,在绘画趣味中寻求笔墨之理,在自然再现中表达内心体悟,从而在保持与“笔墨”程式及其本体的过程中推进水墨艺术的前进。

  • 标签: 水墨山水画 作品 “笔墨” 学术问题 形式研究 视觉空间
  • 简介:陈继与董其昌同时,以书画著称,但在中国绘画史和书法史上都没有显赫的地位,和董其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董二人从青年时代起就一起学书习画,在长达数十年的友谊中,他们共同切磋,共同影响,在书画的《申美趣味和理论思想上都达成了一致。由于董其昌声名赫赫,与其相近的陈继往往被省成董其昌的一个影子,不作特别重视。究其原因,恐怕与陈继一生隐逸读书、不入仕途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 标签: 陈继儒 董其昌 书画 董二人 学书习
  • 简介:亨利·摩尔基金会坐落在英国赫特福德郡的一个名为佩里·格林的小村庄里,正如英国人收到的风景明信片上所呈现的那样,它是一处安静祥和的地方。在摩尔基金会这70英亩的不动产上,摩尔的雕塑被放置在田园牧歌般的背景之中,唯一能够打扰参观者的仅是散放在草地上的绵羊时而发出的几声轻柔的叫声和基金会的全体职员在吃茶点时传来的温文尔雅的瓷

  • 标签: 亨利·摩尔基金会 英国 所有权 遗产 私人收藏
  • 简介:渐江诞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即公元1610年。今年是渐江诞辰四百周年。三百多年来,渐江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渐江及新安画派也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以往对渐江的研究忽视了新安儒学、新安美学对渐江艺术经历的影响。概括渐江和尚的生平用四个字:外禅内

  • 标签: 美学特征 绘画 传统文化 新安画派 艺术经历
  • 简介:<正>与稚相识,纯系“金石缘”。1998年金秋,“西泠印社首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在杭州开幕,稚以一幅铁线篆而获“西泠印社奖”。我亦有幸忝列其末,就这样,我们在西子湖畔邂逅了。不料一见如故,同为前贤往哲的遗闻佚事和流风余韵而心醉,确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彼此间有了频繁的信函往来和电话联系,从而我对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铁线篆 西泠印社 流风余韵 书法作品 就这样 忝列
  • 简介:陈继(1558-1639)的生平经历极其简单。《墓志铭》说:“先生姓陈,讳继,自号空青公。不知其里居子姓,或云‘华亭人也。’先生少好读书,长长于诗歌文词,顷刻万言。晚嗜缁衣黄冠之学,悉铺其精华,已尽吐去。先生二十一补诸生,二十八裂其冠,投檄郡夺。退而结茆小昆山之阳,庙祀二陆手。”百余字已道尽一生经历。陈继从29岁至82岁逝世,一直隐居乡里,可以说足隐逸读书的一生。

  • 标签: 陈继儒 文人书法艺术 人格 书法风格 政治思想 审美趣味
  • 简介:陈继(1858-1939年),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自幼聪颖,长大后诗文俱佳,但他一生只有“诸生”的功名,既不考科举,也不做官,而是过着隐居的生活,朝廷多次征召他出来做官,他都称病推辞。继博通经史,著述等身,又善绘画。他的文章诗词,极受士人敬重,只要一有新作,人们都争相传抄购买。请他写诗作文的人每天不断。

  • 标签:
  • 简介:是书法技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浓、淡、枯、润的不同变化,表现出书法的艺术效果。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说:“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

  • 标签:
  • 简介:篆书中的“艹”部、“竹”部和“双手”部,书写规则都用六笔合成,而隶书只须三笔。这种六笔是怎样变成三笔的呢?根据过去文字演变的理论,在篆书中、“草篆”中找,都无法找到可以将两者衔接起来的依据。然而跨越东周时空,直入三代吉金,纵观殷墟龟甲,却可发现早期隶书中“艹”部、“竹”部的写法与甲骨文、西周金文的写法完全一致(图1,图2)。又如“兴”、“兵”、“戒”、“举”、“丞”、“共”之类文字的“双手”部,在东周篆书中找不到“隶变”的依据,在西周反而可见到许多写法与隶书完全吻合。西周《兴鼎》、《簋》、《戒鬲》铭文的“兴”、“兵”、“戒”的“双手”部,不仅“双手”合一,且弧势已逐渐变小(图3)。这类字例还可在西周几十种铜铭中找到,商金文中亦已有数例。可见“双手”部的三笔不仅形成早,且字例很多,弧势已很小,这当然为“隶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问题是,为什么篆书体系继承六笔,而隶书体系则继承三笔?隶书时代与东周是连续的,为何笔法不能衔接?隶书时代与三代相隔甚久,为何笔法反而相遇?对此,我个人有以下一些观点:一、篆隶分流早。分流从西周就已开始,所以篆、隶渐成两条脉络,两种书写模式。时间愈久,两者差异也愈大。故东周之后...

  • 标签: 三笔隶 笔篆法 篆法三笔
  • 简介:新圣器厅(NewSacristy,1519-1534)既是米开朗基罗最早的建筑设计之一,也是他唯一集建筑设计与雕塑艺术于一体的作品,体现了其对这两种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深刻探讨。新圣器厅向来是米开朗基罗研究的焦点,与之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对米氏整个计划背后的创作理念,学界尚乏深入的剖析。在维尔德、托内和奈高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以文艺复兴盛期的"比较论"为大背景,对米氏的新圣器厅进行重新审视和研究,通过对陵墓雕塑与建筑空间之间关系的仔细观察,并结合相关的草图和文献记载,透析米氏对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之边界的探索,并试图揭示他跨界的选择背后所蕴含的创作意念。

  • 标签: 米开朗基罗 新圣器厅 文艺复兴 paragone“对比论”
  • 简介:有人问我:“艺术以什么最难?”答曰:“书法最难。”何以故?难在点画黑白直达天人宇宙,难在矻矻以求几十年竟茫然不获。当今书坛,聪明者多矣!依赖传媒手段的高度发达,一些不容易见到的珍贵遗迹已变得垂手可得。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历史

  • 标签: 自然 读书
  • 简介:篇杨启舆艺海无边,才智有限,学画当博通画理,作画须明了总纲。《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若宗其义,可师古而不泥古,师造化而高于造化,故云:“江山如画,江山不如画。”画贵立意: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广罗素材,又有所取舍。素材为客观,取舍可由人。意...

  • 标签: 外师造化 一阴一阳之谓道 杨启舆 画理 艺海 迁想妙得
  • 简介:字头“亠”、“亠”:鞠,这两个字头由于在篆书中的形相近,比如“哀”、“全”,其篆书分别写作“哀”、“全”,故而其草符号均为“亠”或“亠”,其形成应是在长期的快写中慢慢固定下来的。在这里,我们不得不重申本系列的草研究并非单纯的草书符号归纳,而是基于文字学理论上的字形拆分,以草书偏旁与草书字根为草书体的构成元素,以汉、晋、唐时代的草书经典作品为参考标准。

  • 标签: 文字学理论 构成元素 参考标准 经典作品 草书 字头
  • 简介:王羲之《旃厕胡桃帖》(敦煌写本),小篆作“六书通”,在银雀山汉简中,我们看到字形被解散并拉长,作“银681”“成”左边一笔被缩短,这为以后书写速度加快,打下基础。在流沙坠简中由于书写速度加快,可以看到分散的笔画被连缀起来,如“流簿21”。在居延汉简中,可以从“城”字的右边看到草已经成型,如“居乙附11”,因为这时已经和王羲之《十七帖》中的“城”如出一辙了(见附图1)。

  • 标签: 银雀山汉简 书写速度 《十七帖》 敦煌写本 居延汉简 “城”字
  • 简介:夹草书字根:,从这个字的小篆字形“晋代”来看,从“大”从“人”,仔细分析其草,其使转以“夫”的草表示“大”,左右“人”则以两点表示。所以,不管从文字学含义还是草书字形上来分析,此草应为合理的草书字根,尽管其具体演变过程还缺乏字例来一一验证。我们以“侠”字为考察对象,无论在欧阳询还是怀素的作品中,其右边“夹”字草均如出一辙。在陆游《北齐校书图跋》中,“挟”字的草亦是遵此规律(见附图1)。所以,结合草书偏旁,我们有理由据此写出下列字的草书,如侠、浃、峡、狭、硖、陕等。

  • 标签: 考察对象 “大” 草书 “夫” 文字学 “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