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朝花社”是在1928年12月初成立的。这是一个文艺性社团。领导者是魯迅,其骨干力量是柔石,此外还有崔真吾、王方仁等人。成立这个社团的目的是为了“介紹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面”,“扶植一点剛健质朴的文艺。”(鲁迅:“为了忘却的紀念”)“朝花社”组成后,創办了“朝花周刊”,共出20期。1929年6月1日改为旬刊,又出12期。內容除创作外,都是翻譯外因的小说、诗歌、随笔和文艺理論。1929年编”艺苑朝华”。“介紹国外木刻版面,也选印中国过去被人忘却的还能复生的图案,有时是重提旧事而今日可以利用的遺产,有时是发掘現在中国时行艺术家的祖坟。其中“蕗谷虹兒画选”是“为了扫蕩上海滩上的
简介:李瑶佳女,11岁,现就读于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王台铺矿小学,自幼喜爱运动,尤喜书法绘画。2005年起入晋城书耘艺术学校跟杨淑云老币学习书法绘画至今,书法在汉隶《曹全碑》用功较勤,现转学唐楷颜真卿《多宝塔碑》,绘画更喜中国传统水墨画。2006年7月,参
简介:金朝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汉族封建统治者种种政治偏见.长期以来没有对金朝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所起的作用引起重视.连金朝是中国正统皇朝的举世皆知的历史事实也视有若无.使金朝与南宋并存120年中的大量书法史料散落民间不被人知。金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史链中不可短缺的环节,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地位和作用必须给予充分肯定。《金朝书法史论》通过对金朝南北交融的汉化政策、金朝货币、金朝碑刻、金朝铜镜、金朝印章、金朝书法家与作品、金朝墓志的考证研究,论述了金朝文字演变的背景、书法发展的沿革、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文化中的地位。其中特别是通过金朝文物对其书法艺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解剖,从而比较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金朝书法的概貌。笔者有幸出生在金朝故都黑龙江省阿城市。金朝“上京会宁府遗址”和那里的旧城墙、午朝门、斩将台、宫殿废墟等都是我儿时玩耍的去处。金朝的简史也曾是我中学时学习的“乡土教材”。从事书法专业以后,特别是试对金朝书法进行研究的十几年来,更加注意考察、搜集、整理散落在祖国各地的金朝书法史料。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深入挖掘金代书法艺术的真谛,以弘扬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艺术。
简介:本文从六朝社会文化角度对此期题榜问题的三个方面做了初步探讨:对六朝士人“耻于题榜”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指出杂体广泛用于题榜乃是六朝时的一大特色,最后作出“六朝题榜已经成为一门专学”的论断。
简介:<正>今年1月,画家蔣兆和的画集出版了,使我們有机会欣賞到画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这是很令人高兴的事。翻开画頁的第一面,一直到第三辑完了,讀者仿佛被画家牵引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对許多年輕读者来說不仅是陌生的,而且更是难于想象的。我們看到了顫颤巍巍、无神的迎风落泪的老眼、預示着生命即将熄灭的“卖小吃的老人”;勉强站立着为卖唱的女儿“操琴”,似乎风吹就要倒的病弱“老父”;背着大筐,挽着小篮,奔走于大街小巷“換取灯”的六七十岁穷婆子等等形象,沉重的压抑着讀者的心。这样风烛殘年的人,原来应該在家里受儿孙的侍奉,或躭在养老院中下棋、聊天,但在人吃人的旧社会里,他們不得不为一口稀粥一个窩头而挣命,奔走街头,到最后一口气为止。我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