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中国各地频频举办各种动漫展,已呈燎原之势.仅2004、2005年,由省会城市举办的面向全国的大型动漫展览,至少达到四十次,这种势头,表明动漫及其相关产业已经获得社会主流和官方的支持,并且纳入相关部门产业和社会文化建设规划之中.动漫在中国,已经从民间私下彻底走上台面,从一种青少年肖然传布的潜流,浮现为时代强音.

  • 标签: 中国 动漫展览 文化产业 意象 认知结构
  • 简介: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中日价值哲学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21世纪价值哲学研究的主题,是如何结合环保、全球化、高科技、争取和平和发展的斗争等问题,深入价值论的研究;如何从内外打破学术界限,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发现价值问题的转化形态,同时做到价值基础理论、伦理与审美价值研究的相互促进。也有学者认为,21世纪价值哲学的主题应回归生活世界,即研究生活中的价值,这是价值哲学的理论品格,也是它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另外,还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哲学”的研究,关注人的生死问题。21世纪价值哲学研究的主题

  • 标签: 价值哲学 哲学研究 研究主题
  • 简介:一、科学与技术结构中心将发生转化首先是新的科学革命存在可能性,如生命科学,以及研究最复杂客体的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其次,新的技术革命中心是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再次,生命科学技术极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技术革命中心。二、高度数学科学化数学科学化程度将会日益增强,尤其是理论科学;而且它还将向社会学、经济学、哲学、思维科学等领域渗透。三、跨门类科学与技术整合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部蕴含着共性,包括研究客体的一致性,基本的科学概念、理论的类似性和逻辑的同型性。跨门类科学和技术整合化,对于建构新的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四、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科学与技术一体化或整体化趋势将会增强,即科学子系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体效应,并显示出更多的社会功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五、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既要使科学技术按其社会合意性的方向发展,采用更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去遏制科学技术产生的消极作用;同时,又要将世代持续发展奉为神圣原则和价值准则,选择正确的发展目标。21世纪科技发展的大方向

  • 标签: 发展大方向 科技发展
  • 简介:五月九日,“21世纪中国曲艺论坛暨精品展演”活动在大连举行。此次活动的主要议题是:面对新世纪,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曲艺到底怎样适应时代的变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在论坛上,与会的曲艺专家就新时期曲艺的现状与未来发表了各自的见解。这期我们特意编发了戴宏森先生在论坛上的发言,以表示本刊对此次活动的关注。

  • 标签: 21世纪 中国 曲艺 发展战略 戏剧事业
  • 简介:意大利热亚那(Genoa)当局近日没收了21件疑似仿造品的“阿美代奥-莫迪利亚尼”(AmedeoModigliani)画作,其中一部分已确定为赝品。这批画作此前正在热亚那开放展龉,前一站则在威尼斯总督宫。其真伪提出了质疑。

  • 标签: 莫迪利亚尼 意大利 没收 伪作 仿造品 威尼斯
  • 简介:影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一部电影发展史,也是一部文化变迁史。异质文化孕育着相异的影像风格,相较于西方文化的外侵性,东方文化则具有更大的内在整一性和包容性。化之于电影,西方电影形成了多以强烈快速的影像节奏为其外在表征,而东方电影则集中呈现出一种缓慢、写意式的影像风格。在全球化、现代化日新月异及社会文化转型的今天,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召唤,该如何守住民族文化之根和更好地对外传播中国本土电影的独特气质,是每个电影人无法回避也不得不深思的问题。文章以影像节奏为研究视角,探寻慢节奏影像与东方文化基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相互影响。

  • 标签: 电影节奏 东方文化 全球化 民族性
  • 简介:汉字是历经几千年沧桑而青春永驻的文字形式,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瑰宝。汉字是中国的自源文字,汉字的使用影响到相邻韩日等国,他们借用来记录自己的民族语言,形成泛亚洲文化记忆的沉淀。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创造了假名并出现了具有日本风格的字体。汉字基因在韩日文字发展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该国地域人文的实情而适时调整,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逐步改进成本国的语言体系,但汉字基因贯穿始终。

  • 标签: 汉字 基因 文化 设计
  • 简介:21届台北艺博会于10月30日开幕,共有145家来自全球15个不同国家、地区的画廊参加。作为亚洲老牌艺博会,本届主打"亚洲价值",同时也首次以"DearArt"为主题,力推"DearFirstArt"(我的第一件艺术品),以2000-4000美元的低价艺术作品吸引更多新藏家开启艺术收藏。本次台北艺博会也吸引到不少东南亚重量级画廊参展,东南亚艺术家的作品也成为重头。

  • 标签: ART 艺术精神 价值观 博览会 收藏家 低成本
  • 简介:通过文献来解读文人画的审美趣味,观照画者内心的情感体验,作为审美趣味重要组成部分的"率性""真性""心性"是无法回避的内容。因此,文章在选取述评对象时,侧重以上三个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对文人画笔墨语言形态研究的基础上,来探讨支撑文人画家艺术创作的精神动力、个体生命的价值省思以及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精神。

  • 标签: 文人画 审美趣味 率性 真性 心性
  • 简介:自从有了电脑以来,电子游戏便成为了电脑运用程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乎每一台电脑都附带各种电子游戏。随着电子技术的日益发达,现在,更加大型、更加有趣的专门游戏软件层出不穷。电子游戏的爱好者也与日俱增,从七、八岁的儿童,直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都有可能关上房门,在一天中开辟一段专门的时间来进行电子游戏,在这段时光中,他们由于在另一个舞台上扮演着另一时空中轰轰烈烈的主角而时常忘乎所以。

  • 标签: 艺术 互动 参与 设计
  • 简介:<正>一审美意识的起源观人类的意识,包括审美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在人类不断改造人自身、自然界乃至整个宇宙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的。审美意识,更主要地是在人类以审美的方式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中形成,尽管“审美”的方式渗透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但最集中、最完整地体现出审美意识的无疑是人的艺术活动,只有在艺术中才集中表现人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因此,

  • 标签: 审美意识 “气” 物质世界 人类实践 文化 基因
  • 简介:21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异军突起,发展迅速。这些动画作品凭借其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内容、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神秘梦幻的异域风情,形成相当大的文化凝聚力与产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动画产业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文章对21世纪以来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作品进行了统计,并对这些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新时代我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的特点与发展态势,以期为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21世纪 少数民族题材动画 民间文学 传承
  • 简介:在家庭与国足、男性与女性、真实与虚构的纽结、缠绕与对抗中,谢晋将一个新中国老一代女足队员的故事嵌入历史与现实之间,再次写就了一个已经完成,并试图重新确认的历史叙事。在新世纪、后革命时代的语境下,《女足9号》可以引发对于中国“第三代”电影人集体呈现的革命时代国足情结的追溯;并且,在女性主义、文化研究的思潮中,性别叙事间或也给出了与“第五代”中国电影中曾经有过的“女性电影”的一个比对文本。

  • 标签: 谢晋 女足9号 女性电影 国足情节
  • 简介:在现代性文化中,生产领域一直是隐而不彰的黑洞,反而家庭、酒店、咖啡馆、购物广场等消费场所成为文化表现的主导空间。后工业时代的职场故事把白领从消费主义空间中“拯救”出来,还原其作为生产者的身份。职场剧一方面大胆地暴露白领工作的生产场所,另一方面又遮蔽被转移到别处的蓝领工人及工业生产的空间。21世纪以来白领职场剧的流行说明个人成功的美国梦已经转变为努力工作的中产梦,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个人主义英雄化身为按部就班、兢兢业业的好员工,这本身印证中国社会从20世纪90年代的自由竞争越来越走向高度垄断的市场经济的过程。

  • 标签: 21世纪 社会变迁 文化反思 职场 20世纪90年代 青春
  • 简介:和维吾尔族智者阿凡提一样,藏族也有个智者阿古顿巴代表民众的愿望。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群人在后面追着阿古顿巴,他眼看没有逃路,在一小片树林里,就抱住了其中最高大的一棵树。追的人不明就里,便问因由,阿古顿巴说,你若不把树抱住,树就要倒下来。于是那些追他的人便纷纷将树抱住,趁他们不注意,阿古顿巴已然逃跑。

  • 标签: 阿来 《尘埃落定》 作家 文学作品 写作艺术
  • 简介:<正>一、《国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在文学上的反映两千年前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民族诗人屈原创作的《九歌·国殇篇》,是我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所升华出来的灿烂诗篇,它那顽强进取的民族气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的刚毅精神和生死不渝的爱国赤忱,正是我们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基因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反映。也可以说:《国殇》是我们国魂的一曲光昭日

  • 标签: 文化基因 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者 英雄主义 民族传统 民族诗人
  • 简介: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主流是超越民俗传承的具体时空,以民俗事象为中心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忽略了作为民间文化传承主体的“人群”在具体的时空坐落中对民间文化的创造与享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民俗学界开始反思“传统研究范式”下民间文化存在的问题,强调从时空文化背景和语境中考察民俗学,在田野调查中观察民俗生活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对民俗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进行学术梳理,将学术反思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研究理论进行探讨,从而使民俗学研究符合实际,臻于完善。

  • 标签: 民俗学 研究范式 学术反思 转换
  • 简介:人们习惯于把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末(也即"新时期")的文学艺术,粗略划分为"前10年"与"后10年"两个阶段。在2002年去世的陈健秋,他最后22年的戏剧创作历程与"新时期"中国戏剧的发展轨迹亦大致相吻合。而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戏剧观念的变革和探索,应该说,进入90年代的他,所创作的作品显然在思想艺术上都比"前10年"更为深沉,更为成熟。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戏剧创作 陈健 20世纪80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