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学艺术只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基本的创作方法,而忽视了中外文学艺术史上还存在种堪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鼎足分立的基本创作方法,那就是象征主义创作方法。

  • 标签: 创作方法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文学艺术 学术界
  • 简介:<正>象征,作为艺术表现方法,它有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原始形态的象征、古典的象征与现代意义上的象征是不同的。本文试图从历史演变的角度,着重对现代文学中的象征,做番考察。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 标签: 象征 艺术表现方法 现代意义 现代文学 原始形态 历史发展
  • 简介:人类最初的舞蹈是原始巫的组成部分,或者说,舞蹈起于原始巫。远古巫觋形象和巫物的出土和发现,为“舞法起于巫祀”提供了有力证据。新石器时代陶盘上的连臂踏歌纹饰,甲骨卜辞和先秦文献中有关求雨巫舞的记载,古巫作法之“禹步”,文献记载和当代民间还保留下来的圆圈舞.各种形态与不同功能的巫舞与祭祀舞,从舞步到舞式,从舞具到舞饰,无不隐蔽着令人莫解的文化符号。

  • 标签: 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 舞法 原始巫 巫祀 艺术功能
  • 简介:1996年,忍无可忍的波德里亚在法国左翼报纸《解放》(Liberation)上发表了《艺术的共谋》的专栏文章,这篇文章针对当代艺术发起了致命的攻击,影响巨大。但颇为滑稽,许多艺术家居然利用这篇文章外在的威严,通过邀约作者讲座、参与艺术活动、撰写随笔等形式扩大其自身的艺术影响力,而完全忽略文章自身的批判性质,索性连文章带作者全部卷入到新轮的艺术的共谋中去了。相信波德里亚也会在内心感到尴尬,佩艺术的制度与游戏法则又不可回避。波德里亚在此意义上也亲身参与了当代艺术的价值交换。

  • 标签: 当代艺术 象征交换 专栏文章 虚拟 波德里亚 《解放》
  • 简介:人类学不仅关注舞蹈的动作形态,更关心舞蹈的行为和在各种情境下的意义。舞蹈作为种文化形式,在定程度上是对当地社会历史、世界观、人生观、审美意识的象征和隐喻。艺术表达由于“象征系统”的不致性以及艺术符号中能指和所指的不对称关系,注定了艺术的象征功能和意义是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在反思人类学和文化研究中,艺术往往与族群政治、身份认同、文化差异紧密联系在起。由此决定了我们对艺术的多维度理解与分析。本文基于笔者田野调查的基础,对反排木鼓舞的解读与阐释作为个案进行研究。

  • 标签: 反排木鼓舞 象征 阐释 文化隐喻
  • 简介:龙是多变化、多功能和多栖居的灵物,其躯干却基本上是蛇那样圆滚、细长、夭曲、蟠蜷,许多类似的动物曾被比附、被尊化为龙——包括小小的蚯蚓或某种水虫。更重要的,它们有测雨和致雨的本领。红山文化的虫体玉龙不但体现着蕃育、再生的信仰,而且也可能用来“祷旱”,祈雨。它是否“水虫”虽未明确,但在神话民俗里,“虫虫”(昆)之类的水虫确曾是水雨云雾的原型,与太阳对立的幽阴暗湿的意象。“虫龙”或以蚕(或蝉)及其蛹的形态出现,也因为它能在春雷惊蛰时变化,兆示并诱导着雷雨。

  • 标签: “虫形玉龙” 象征功能 红山文化 艺术考古 意象 民俗学
  • 简介:《十二公民》是中国青年导演徐昂根据好莱坞经典法律电影《十二怒汉》改编而成,虽为改编版的《十二公民》却不失中国意蕴。在改编过程中,导演结合当下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移植,巧妙添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元素。本文试图从电影符号学角度阐释《十二公民》中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符号,挖掘隐藏在影片中的符码意义,探析符号学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现实意义。

  • 标签: 《十二公民》 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 象征性
  • 简介:在后期印度教和佛教艺术中,我们发现莲花被用作许多神像的支座。它用于表现最高神梵天的创造性的方面,标志着个长久发展的开始。梵天在文学传统中被称为帕特摩阇(Padma-ja)、帕特摩阇陀(Padma-jata)(意为“莲花生”)和帕特摩迦里诃(Padma-garbha)、帕特摩瑜尼(Padma-yoni)(其母亲的子宫曾是——或现在仍是——莲花)。作为神性物质的创造性的方面,他完全有权占有莲座;因为他是永恒之水的第个造物,因而是莲花女神的个男性复本。而且按照婆罗门哲学与神话的传统,他亦是纯粹的、精神的以及超验的自然本性的最高本体存在;这是梵的拟人化的象征,是漫无边际难以名状的宇宙本质自身。梵作为超个体的自然核心而存在于所有的生命物质中。所

  • 标签: 超个体 莲花座 有权占有 梵天 摩迦 拟人化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是个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陆梅林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文(载《文艺研究》1981年第3期)中谈了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我认为值得商榷。下面我想就这篇文章中的两个主要论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人道主义 主要论点 文艺研究 梅林 空想社会主义
  • 简介:在割裂开的对立的阵营中,体制仍旧是坚固的。二者实际上是平行关系。公认的阵营和边界是虚张声势的后果,体制已经自动溶解了主流和独立之间的坚冰。电影体制是现状的维护者。

  • 标签: 电影体制 分离主义 平行关系
  • 简介:宗教艺术的象征:意义的蕴藏与转换[广东]蒋述卓阿恩海姆曾经说过:"所有的艺术都是象征的"①,他是从人类的眼睛与思想能够认识他自身以及外部世界角度而言的。如果从艺术发生学上看,不管是"摹仿"还是"表现",都带有象征的色彩。如狩猎舞,求雨舞,既是模拟,又...

  • 标签: 宗教艺术 象征着 象征意义 象征性 民族艺术 黑格尔
  • 简介:《意义、文化和象征》是美国著名的建筑与设计评论家保罗·戈德伯格《建筑无可替代》书中个章节。《意义、文化和象征》不算是篇单独的关于建筑历史、建筑风格鉴赏或建筑理论研究的文章,而是这三类文章的个集合,它拥有这几种类型研究的各种元素。保罗·戈德伯格通过理论梳理和举例,向我们展示了从科德角式小屋到弗兰克·赖特设计的宽广而平滑的大草原房屋,从林肯纪念碑到高度雕塑化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和罗马的圣伊科大教堂。在这些建筑中,简单的几何形体却创造出了包含人类想象力深度复杂性的建筑作品。对于个设计的学习者、爱好者和实践者而言,这是次优雅且充满活力的关于建筑设计、美学、灵感、文化的心灵旅行。

  • 标签: 《意义、文化和象征》 建筑 本质
  • 简介:象征(Symbol)源于古希腊语,最初是指块书板的两半,两人各取半块。后来指参与神秘活动的认证通行证。象征,指借具体有形之事物以表示某种无形之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当"象征"用作动词时,即为用具体事物表示抽象概念;当"象征"用作名词时,即表达抽象概念的具体事物。在蒙古族民间手工艺中,常以象征作为手法,表现其内容与形式,思想观念与外在特征的联系,这在蒙古人的宗教文化中尤为突出。

  • 标签: 蒙古族 民间 手工艺 象征
  • 简介:苏南傩舞的艺术要素主要包括角色与主题、步法与阵势、乐器与音乐等方面。傩舞因浓缩了傩仪的过程而成为傩祭傩仪的象征,但它在信仰表达之外又增生了满足与审美的文化功能。象征的应用在傩舞祈禳表达的传递中,把动作与行为、语言、事件、信仰、情感等联结在起,并透过夸张的动作获得信息的传递和释读,并推动巫傩元素的重组与夸张,从而实现了巫术宗教与乡土艺术的互通。

  • 标签: 傩舞研究 苏南地区 艺术要素 文化象征
  • 简介:现代社会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不断地追求着种技术与情感的平衡,在设计过程中既强调功能、美观、情感的完美结合,又要体现出对多样化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尊重和融合。产品的象征性在产品设计中作为种体现情感的有效手段应在现代设计方法中进行应用,以象征性手法不断拓展设计表现形式,在现代社会全新的条件下使得产品设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能够具有超价值的发展。

  • 标签: 形象 意象 象征性 产品设计
  • 简介:<正>在中西学界,现代主义显然是个并不新鲜然而却较难取得共识与定见的话题、概念或“阐释世界的模式”。正如欧文·豪指出的,“这个词令人费解,变幻无常,定义又极其错综复杂”。般说来,对现代主义般化的概述并不难获得,而精确的关于现代主义的定义则直付诸阙如。对现代主义的种种描述大都出于论者不同的理解角度,因此得出的结论就不尽相同,甚至可能截然相反。鉴于此,许多学者都放弃了“界定”现代主义的种种努力,按欧文·豪的说法,“重要的不是‘界定’——而且就其性质而言那是不可能的”,我们所做的只能是“推动思想进程,保持这题目的活力”。

  • 标签: 文学艺术 现代主义 文学创作模式 艺术特色
  • 简介:外来语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其本身词义的模糊性,导致在转入汉语时出现词义模糊,甚至是混同的现象。符号和象征虽由同源词演化而来,却在性质、含义以及汉民族对其的认知过程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性,现今各种艺术或语言学论文及著作中含混的术语使用现象也由此而来。深入理解和挖掘符号和象征的差异性,有助于完善实际论著中二者的运用情况。

  • 标签: 符号 形象 象征 逻辑
  • 简介:弥勒造像作为藏传佛教造像谱系中最常见的造像,其象征意蕴异常丰富,既有古印度佛教造像象征性符号,又有西藏苯教根基,还受中原文化影响。藏传弥勒造像的象征体系由许多相关联的象征符号组成,并不是藏传佛教独创了那些与众不同的藏族象征符号才使得藏传弥勒造像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而是这些普通的象征符号与藏族人民思想的融合。

  • 标签: 藏传 弥勒造像 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