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刘索拉是通过她的获奖小说《你别无选择》。刘索拉的文学天赋很高,但是她最喜欢的还是音乐,她的名字“”就是音乐里七个音符中的两个。1977年,刘索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受到西方学院派古典音乐的教育和中国民族音乐的熏陶。1978年,刘索拉应美国新闻总署的邀请

  • 标签: 蓝调 流行音乐 音乐家 小说 中央音乐学院 古典音乐
  • 简介:进入19世纪,受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方艺术浪潮的冲击,俄国美术也努力在各个方面跟上这个不断变化的浪潮,由圣像背景风光中,加入少量写生及画家想象,出现了浪漫式风景画。民主主义美学思想的传播,及法国现实主义与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使俄国画家们纷纷走出画室,在实地写生的基础上,

  • 标签: 巴比松画派 风景画 俄罗斯 19世纪 西方艺术 美学思想
  • 简介:答: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是一座神奇的建筑,相传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塔上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大大提高了这座塔的知名度。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的教堂广场,1174年破土动工,1350年才全部完工。令人担忧的是,“身高八层”的比萨斜塔在修到第三层时就已经开始倾斜了,当时的建筑师想了很多办法进行补救,塔身却越来越歪,工程数次停滞……1972年10月,可怜的比萨斜塔还经历过一场大地震,但塔体并未受损。就这样,而不倒的比萨斜塔又“火”了一把。如今的比萨斜塔塔身已偏离中心约五米,成为建筑家族的一朵“奇葩”。

  • 标签: 比萨斜塔 天生 自由落体实验 建筑师 物理学家 意大利
  • 简介:引言一个时代的历史境遇和整体文化精神框定了这个时代的所有文化现象。绘画也当然有着时代的一切特征。并往往淋漓尽致,生动可感地展现着时代。所以说:如果把握了时代的总体精神,也就理解了

  • 标签: 抹大拉 巴洛克绘画 拉图尔 整体文化 文化特征 卡拉瓦乔
  • 简介:美神“维纳斯”是西方艺术创作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维纳斯作为一个极具个性魅力的美丽女神,一直以来是各路艺术家迷恋热衷的题材,借助维纳斯来描绘女性人体进而寄托画家情欲的更是荦荦大观,因而出现了许多千姿百态的“维纳斯”,例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春》,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提香《乌尔宾诺的维纳斯》等。

  • 标签: 维纳斯 姿势 图式 威尼斯画派 提香 文艺复兴时期
  • 简介:布达宫壁画遍布各个殿堂、东西两大殿堂、各个寝宫、门廊、走廊等等。总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无论从内容和画法、技巧上来说比其它各个寺庙更具有题材丰富、工艺精湛等特点。

  • 标签: 布达拉宫 壁画
  • 简介:"扎"节是甘肃省莲花山地域的汉、藏民族以自然村落为单位,在每年秋后约定俗成的日子喜庆庄稼丰收,酬谢并祭祀山神,亲友互相往来的民间传统节日。文章基于人类学的视角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对于"扎"在不同语境中的涵义进行解释,其涵义都与莲花山地域的农业生产、精神信仰以及人际交往息息相关,也与"扎"节的主要活动"过扎""吃扎"和"跳扎"的文化内涵一致,反映了在莲花山地域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形态的人们通过祭祀山神希望农业生产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 标签: “拉扎” “拉扎”节 酬谢山神 人际关系 庄稼丰收
  • 简介:建筑、雕塑,绘画为三大造型艺术.建筑恁借空中构图创造形象,体现时代风貌和寓意,而这种体现又和它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布达宫建筑在拉萨平原中央西北角的麻布勒(红山)之上.据说,吐番藏王松赞干布性善好佛,常到红山上修持念经,遂命名红山为布达——梵语“普陀”的藏译,是为“佛教胜地”.

  • 标签: 布达拉宫 建筑美 寺院建筑 松赞干布 古典建筑艺术 文成公主
  • 简介:河北井陉花属于北方秧歌的一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公众视野。由于井陉花的舞蹈功能正在不断分化,那么“遗产化”的地方舞蹈原本是什么样貌,未来会朝怎样的方向发展都是我们应关注的问题。文章主要从井陉花产生的历史溯源、各流派及其特点以及价值面向三方面进行探究,对其发展进行思考,希望促进井陉花的传承与发展。

  • 标签: 井陉拉花 价值面向 发展
  • 简介:《查图斯特如是说》是浪漫派晚期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作品,也是有记载的音乐历史上第一部以同名的哲学著作来命名的音乐作品,作品内涵深邃而博大,创作技术精美绝伦。

  • 标签: 理查·施特劳斯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尼采
  • 简介:代,男,藏族,1948年生,甘肃夏河人。1982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藏语文专业,并获得藏语文学士学位。现为甘南州文联副主席、夏河县政府史志办公室主任、《夏河县志》主编,中央党员,副研究员。代同志的口头禅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人。这既是他的座右铭,又是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代出生在闻名遐迩的卜楞镇,五十岁的他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学毕业后,代积极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的号召,曾在科才乡跟牧民生活了四年,在那极其艰难而复杂的岁月里,他当过民办教员、赤脚医生,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尤其是藏族人民的朴实、善良、勤劳、豪爽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影响,对牧民的风俗习惯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在上卡加当了六年教员,后又到县文教局搞文艺创作。1977年调到县委宣传部报道组,在这期间,为了大量搜集新闻素材和及时发现掌握新闻线索,他曾跑遍全县所有山山沟沟、村村寨寨,到处留下他耕耘的足迹,一篇篇满含深情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报道见诸报端。1978年他首次在杂志上发表了散文《明珠流彩》。1978年10月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这特大...

  • 标签: 勤耕耘 学者索代 情系
  • 简介:公元7世纪吐蕃兴盛时期,藏王松赞干布在拉萨红山上修建了九层宫室。公元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喇嘛执政时期,由摄政王第司郎饶登主持,在松赞干布所建宫城的遗址上建起白宫,同时还建有碉楼、暗道和城墙。整座城堡既能嘹望指挥,又能防守。当时白宫周围四堡的名称为天王堡、地母堡、福足堡和凯旋堡,突出表现巩固政权的性质。

  • 标签: 布达拉宫 机构 五世达赖喇嘛 松赞干布 17世纪 执政时期
  • 简介:本文以威·凯瑟的作品为考察对象,从宗教、建筑、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了北美印第安人的艺术。印第安艺术融汇了原住民对生命的理解、对宇宙的感悟、对未来的憧憬。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从生活中提炼艺术,用艺术照亮生活,在天地间实践着诗意的栖居。

  • 标签: 威拉·凯瑟 宗教 建筑 日常生活 印第安艺术
  • 简介:“别干了”(netravaillezjamais)这句短小精干的口号颇有些历史渊源:1958年,法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居伊·德波(GuyDebord)在巴黎塞纳街的一面墙上写下这几个字,呼吁工人们“别再干活了”(neverwork),从而抵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对德波而言,这一标志性的涂鸦是其学术事业的基石;时隔十年,在1968年5月的学生和工人运动中,这句口号被广为采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社会 工人运动 1968年 历史渊源 学术事业
  • 简介:这是波·彼薇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她的作品强调图像本身具有的力量,也常在数量和体积上做文章,因此开幕后的一些媒体评论里就出现了"噱头"、"浪费"这样的字眼,这种质疑虽然简单粗暴,却也反映出当下中国观众不再轻易买"大牌"账,对于当代艺术持有更加冷静独立,

  • 标签: 不公平 媒体评论 当代艺术 中国
  • 简介:“卧像”或“倚的人体”是亨利·摩尔雕塑创作的三大题材之一,在摩尔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它被不断地推陈出新,衍生出一系列变体。不论是1927年完成的第一件作品,还是1982年完成的同一主题的后期作品,都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是外在运动的有机体的酷肖的复制,而是一种将理性固结在厚重的材质之间,将隐喻的题材、精湛的处理、内在的张力融入到自然而又超越现实的形式之间,

  • 标签: “生命力” 雕塑创作 摩尔 人体 亨利 自然
  • 简介:“羌姆”以表演藏传佛教宗教乐舞为主要内容,宣传佛教抑恶扬善、出离轮回、求得解脱、利乐友情等方面的基本教义,且有驱逐病魔、保佑安泰、祈福迎新等功能。本文通过对赞丹寺“羌姆”艺术的分析与研究。概括出其基本特征和意义。

  • 标签: 羌姆 跳神 索赞丹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