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在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中,“大片”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生产模式。本文把“大片”界定为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实现“完整电影”神话的实践,它应当实现“我们的世界”超娱乐意指的叙述,即“使它更有力量,更有价值,更有声望”。本文结合对《英雄》等几部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指出国产“大片”的根本失误在于,中国导演出于对“大片”产生的文化语境及其应当承担的文化功能的盲视,只奉行娱乐神话的原则,追求以奇观影像刺激和满足感官愉悦。

  • 标签: 当代文化语境 国产 电影产业 生产模式 《英雄》 文化功能
  •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形”“象”是作为两个不同的学术范畴存在的。“形”实而“象”虚。用表示具象性的“形”来解剖国产大片奇观绚烂的影像;用传达创作者的生命体验,以引起接受者的生命交流与共振,侧重对生命力量显现的人文之“象”,来分析国产大片叙事失缺、无中心价值观的“象”的空洞匮乏。正视问题症结,关注当下中国的精神生活,使中国电影承担起市场博弈与文化传播的双重责任。

  • 标签: “形” “象” 国产大片
  • 简介:如果有了《投名状》而没有《集结号》,或者有了《集结号》而没有《投名状》,结果都会非常的不同;但两部国产大片不约而同地如期而至,在双双赢取高额的票房和难得的口碑之余,也极大地拓展了公共话语的生产空间。现在看来,“大片”在中国既名正言顺,又势不可挡,再不需要为多方的沟通劳心费神,更不需为存在的理由摇旗呐喊。到了可以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对国产大片初步盘点的时候。这样一些经意或不经意的话题就会重新浮现,成为继续展开和深入掘进的出发点。

  • 标签: 国产 诗格 生产空间 公共话语
  • 简介:中式大片的美学困境集中表现为超极限奇观背后生存感兴及其深长余兴的贫乏,在美学效果上表现为眼热心冷,出现感觉热迎而心灵冷拒的悖逆状况,仅达到初始的“感目”层次而未进展到“会心”层次。中式大片脱困之道在于,从生活感兴出发跨越“感目”层次而升入“会心”与“入神”层次。

  • 标签: 中式大片 超极限奇观 感目 会心 入神 美学困境
  • 简介:中国古装动作大片是新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类型片,经过近十年的编码建构,到目前为止这一类型还远不够成熟。本文认为中国古装大片有六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商业片和武侠片的类型定位还需自觉、坚定;武侠是否能成为这一类型的理想的民族支点;在符码配置上明显缺少现实点、思想点,科技和科幻点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戏仿、互文等策略运用上,还远不够自觉,不能把语境化和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创新性明显不足;还缺少应有的当代性和文化间性品质。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中国古装动作大片才可能真正成为比较成功的新的类型片。

  • 标签: 古装动作大片 类型 编码 创新性 文化间性
  • 简介:“重建中国当代文艺精神性”的讨论先在地设置了樊篱——70后批评家。我们的初衷无非是想凸显70年以后出生的批评家的批评实绩与姿态,而不是有意摒除其他批评家。当“70后批评家:重建中国当代文艺的精神性”的讨论在第二期杂志上展开后,就有多位“70后”之外的批评家对此讨论颇感兴趣,也想加入讨论。我们觉得这未常不是一个好事情,将不同年代的批评家放在一起,既可能产生龃龉与碰撞,也可以沟通与交流。真正的学术就应该是在这样的场域和状态里展开与发展,我们的讨论自然也会因此而丰富多姿。是故,我们也诚意地欢迎“70后”之外的批评家参加这个讨论。对这些批评家我们将用“特邀”二字予以标识。

  • 标签: 中国电影 “70后” 批评家 当代文艺 精神性
  • 简介:2006年爆发于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制片人张伟平与小成本艺术片《三峡好人》编导贾樟柯之间的论战渐渐平息,近几年国产电影市场渐入佳境,2008年国产电影票房达84.33亿元,增幅达25.38%,创历史新高。在大片高歌凯进的时候,旧事重提并非不合时宜,本文认为,与那次争论相关主题的研讨并未结束,也不应该结束。

  • 标签: 新生代导演 电影市场 电影票房 不合时宜 贾樟柯 艺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