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因台湾《艺术家》出版社要出版我的著作《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8》。
简介:戏剧作为一种借助演员表演搬演故事的舞台演出形式,是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历史悠久、广受各地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类型。从广义上讲,戏剧可以指称通行于世界戏剧舞台上的任何戏剧类型,不管是发端于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的西方戏剧,还是流行于东方戏剧舞台上的中国戏曲、日本歌舞伎、印度梵剧以及朝鲜唱剧等等,都可以笼统地冠其名为戏剧。但是,由于东西方的戏剧形式、观念和名称都是有很大不同的。为了标示东西戏剧的差异,狭义的戏剧是专指西方戏剧,
简介:中国河南开封,有一群被称作蓝帽回回的犹太人,从其称呼上看,表面上他们似乎为回族人,然而他们却是犹太人的后裔。在汉文化土地上,作为一个外来异域族群,他们在保留自身固有宗教、习俗、生活范式的同时,又在历史风尘中,与汉文化融合。他们今天关于民族身份识别的问题,为其带来某种程度的尴尬,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在"中国化"这条道路上渐行渐远。
简介:长期以来,关于艺术品投资的目的和意义一直都是广大收藏者不愿正面回答的一个话题,也许是为了盈利,也许是为了艺术,也许是出于爱好,因为我们极力推崇的东西也往往是我们极力回避的东西。遇到李国昌,是一件机缘巧合的事,也是记者在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中邂逅的一名真正的收藏家。当记者有感而发的开始撰写这篇采访杞记时,
简介: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15级毕业大戏邀请了德国当代著名导演伊万·潘特列夫排演德国名剧《沃伊采克》,是此剧专业创作团队完成的首次由华人演员出演的公开演出。笔者作为此剧的副导演,在排演中记录了整个创作过程,包括导演对剧本的解构及重建和富有当下意义的舞台呈现,本文对于此剧的阐述对那些看过本剧及想进行此类文本创作的人应该会有所启发。本剧作为毕希纳的名剧,留给后人思考及解读的空间非常大,也因此成为很多戏剧导演愿意挑战并创作的剧作。
简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音乐艺术展开美学分析和思考的音乐学家以苏联的克列姆辽夫和波兰的卓菲娅·丽萨等东欧音乐学家为代表,而在国内则以于润洋先生为代表。克列姆辽夫和卓菲娅·丽萨等人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观点出发,认为音乐艺术的特殊性是由其独特的物质构成材料,即声音所决定的。音乐中的声音不同于语言文字,它无法直接传达思想情感,只能对思想情感的运动状态进行模拟.
简介:
简介: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新的制高点,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全球化”时期,美国好莱坞电影就已经相当自觉地通过各种手段实施和推行其全球化战略,其中政府及其政府意志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只不过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形的。相形之下,我们自身对中国电影的“全球化”境遇、面临的挑战及其带来的历史性机遇,都还没有上升到战略的层面给予足够和充分的认识,也没有战略昙面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中目它影应当自觉地树立全球化的思维去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推动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出去。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社会大潮的汹汹而来,中国当代社会经济、科技、艺术文化等诸多方面皆产生了巨大发展与变化。而中国当代油画更是无论在艺术表现形式还是在艺术关注视角,又或者艺术内容等方面发生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的文化倾向的转换,更是艺术形态和艺术观念意识上的转化。随着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中国当代油画不再简单的着眼于"本土化表达",转而追求自我的展示与表达,注重对艺术个性特点的"地域化"的表现和关注。
简介:坎坷的艺术人生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在这块土地上世世代代耕耘的农民,都认为自己弯曲着身子起早摸黑地耕作,是命中注定的事。既不值得夸耀,更不值得花费本来就紧缺的白纸和油墨。王德惠就是这样一位在艺术的土地上苦苦耕耘一辈子的老农。
简介:在中国,现代化是个让人热血澎湃而又面红耳赤的口号。现代化是无可厚非的,关键是为了取得现代化时,我们那种急迫又虚浮的心情确实让人瞠目。既是例说,就顺便在这“中国现代化”的大水池里去捞一些小典故。近说2006年,重庆黄桷坪要打造世界第一的“涂鸦”街,刚刚通过开幕的政绩验收,某部门的人就趁着天亮前悄悄摘掉路边“灯饰工程”的照灯——这是底气不足的心虚的造假现代化。
简介:借鉴国外的经验是提升我国小提琴艺术发展的关键,小提琴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我们在向国外学习的同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民族性是一个国家音乐最显著特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艺术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性,中国小提琴音乐要继续向前发展,必须走民族化发展道路,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音乐。艺术家有自己的民族,其创作的作品也带有民族性,任何艺术的发展都需要以本民族文化为源泉。
简介:“球土化”背景下电视文化的构成复杂多元,既有来自西方文化的侵入,也包括大众文化娱乐泛化的影响,还有对传统文化重拾的强烈心声。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者们应主动选择自觉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中寻找电视文化身份的核心内涵,开掘出区别于他者的中国情味,以此来对抗后现代文化对理性的消解和娱乐泛化的危机。
简介:进入21世纪,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异常紧密,文学生产的一切活动都未能离开媒介场的干预。不同的媒介以及媒介的操纵者、参与者,依凭他们占据的位置和所拥有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实现对资本的占有,或通过占有的资本获得一定的权力,操控影响传媒的性能。资本对于网络写作者和网络经营者的诱导,新媒体技术带给大众的新鲜体验与欲求,多种合力开启网络写作的产业化运作过程,影响传统的文学生产、传播机制。传媒文化的新变催化带有商品属性写作的出现。经济的诱惑、技术的支持、新老媒介间既战又和,使网络文学的生产场变得异常复杂,甚至震荡整个文学生态。
简介: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精髓和艺术魅力,它不同于西方绘画,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无论是'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治作用,还是文人雅士的独立审美取向,中国画的教育教学问题从古至今都备受重视。1917年,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再次推动了中国画教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艺术院校(还有一些综合性大学)为中国画的发展也都做出了贡献。
简介:1930年,周淑安创作的我国第一首花腔歌曲《安眠曲》,开启了中国花腔音乐创作之门。随后,在几代作曲家的不断努力探索下,采用"兼收并蓄"的手法,在借鉴西方花腔创作技巧的同时,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髓,创作出大量符合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的花腔作品。本文主要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视角,对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花腔技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民族化特点。
简介:荣昌陶艺在中国陶艺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荣昌陶艺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数字化建设,建立中国荣昌陶艺专题文献数据库与管理系统,是对中国传统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存储、再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现代艺术研究和艺术教育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对中国荣昌陶艺的传承与发展,弘扬中国传统陶文化有重要意义。
简介:“一笔片羽,二笔燕尾,三笔个字,四笔惊鸦”。这是《芥子园画传》中画竹叶的起手方法。所谓“一笔片羽”,是指一笔竹叶,具有一片羽毛的形象感。“四笔惊鸦”,则是由四片竹叶的笔触摆成了乌鸦的格局。在此,我们不妨品味一下它的意趣所在。一惊鸦之式,是借用乌鸦惊飞的形象感,引起观者的联想。意在画竹,而意又不在竹的本身。笔墨脱纸而起,留下几撇墨迹,不似是竹,而却又实在是竹。绘画艺术以借代的手法使人们获得形象感,引起人们的共鸣,都源于艺术的形式美感,并集中反映了古代画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规律认识和总结。
简介:中国笔墨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传统设计的基础,对发展数字化设计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笔墨艺术具有独特的视觉美,简洁的表述形式,含蓄美的语言和意象等特征。在数字化设计中融合笔墨艺术的精髓,摆正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做到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不断发展创新,给中国设计艺术注入新的生命力。
傅中望:从“去中国化”到“再中国化”
话剧民族化,还是中国化?
探究“蓝帽回回”的中国化道路
让艺术中国化 让中国国际化——收藏家李国昌谈艺术品投资
上戏版《沃伊采克》:哲学性文本的中国化阐述
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理论的中国化建构
中国舞教学新探
刘化宇中国画作品
全球化与中国电影全球化战略
中国当代油画“本土化”与“地域化”之刍议
王德惠:中国油画民族化的个案
中国本土艺术的现代化想象
浅论中国小提琴民族化
“球土化”背景下中国当代电视节目的中国情味
新世纪中国网络写作的产业化
当代中国画教学之流弊
中国声乐创作中花腔技法的民族化体现
中国荣昌陶艺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
试析中国画程式化的审美意趣
论中国笔墨艺术与数字化设计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