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今年是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诞生100周年。本期特刊出其短篇小说15篇,以示纪念。巴乌斯托夫斯基在苏联文坛上被认为是抒情散文的巨匠。他的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充溢着诗情画意,散发着生活芳香。小说不着意于重大的事件和曲折的情节,写的只是凡人小事,然而作家却能从这些平凡的事件和普通人身上发掘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通过淡雅的情调,徐缓的节奏和蕴藉的意境,体现出人的真挚而深沉的美好情感。这种情感是巴氏作品的灵魂,它像淅沥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一点一滴渗入读者心田;又像徐徐的清风,拨动人的心弦,激起人们对心灵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美的向往。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巴乌斯托夫斯基在苏联文坛上占了一席地位,并且深受中国读者的欢迎。本期选载的15篇作品中,前面13篇均选自《巴乌斯托夫斯基九卷集》的第6卷,译文及评论是辽宁师大提供的。
简介:俄罗斯著名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在1992至1994.年间发表了一本“关于士兵的长篇小说”。小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鬼坑》和第二部《滩头阵地》分剐于1992年和1994年发表于《新世界》杂志10-12期。作者因此于1997年被授予俄罗斯国家奖金。作者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重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的局部情景。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形象、主题还是在思想内容方面都作了大胆突破,对战争进行了“另外一种描写”。这部讲述“自己的战争”的小说发表后在批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简介:道德认知不能仅停留于知识层面。它最终应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品质,升华为学生的一种精神,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的道德认识却难以实现这一升华。因此,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必须融入现代教育理念,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兴趣为先导,以内需为动力,以实践为载体,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写作探索、亲身经历中自主地去发掘,自主地去构建科学的道德认知,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创设扎实的基础。
简介: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千变万化。语言在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个十分有意思的特点,就是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一部分词汇,除了自己本身的概念以外,还有其联想义,或者叫伴随义、内涵义,具体地说,一个词所表明的意思,除了指明某一事物或现象外,还可以有其它的意义,这种意义不能直接从字面理解,而要把词和该语言所属的那个民族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才能正确的领会。在具有内涵义的词汇中,数词占了很大的比例。数字的基本作用是计算,通常用来表示某一事物的多少(数量数词),或者用来表示顺序(顺序数词)。但人们使用语言时,往往赋予数字非数量的涵义:它们或象征着吉祥幸运,或预示着大灾大难,或被人们视为能带来财富的前兆,或被人们视为贫困的祸根。因而有些数字得到人们的青睐,另一些数字则遭到人们的厌恶。数词的这种联想义是和人类的文化发展紧密相联的,自远古时代起,就有许多关于数字的神话和传说,并渐渐产生了关于数字的成语、谚语。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中,这种数字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所以与文化背景紧密相联的数字内涵义便有...
简介: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和其它文化形态一样从来都不是古井静水,而是像小河之水总是流入人类文化的汪洋大海,彼此吸收,相互作用,从不因时间和空间的相异而阻隔,只要社会发展的截点相似或相近就会产生新的景观。俄国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就是这样,托尔斯泰的思想一旦吸收了我国孔子、孟子、墨子和老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老子的学说就放射出自己特有的宗教观的火花。列·尼·托尔斯泰出生于19世纪20年代,老子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六七十年代间,相距两千多年。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民族不同,一个是俄国的大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坛的泰斗,一个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但他们所经受的变革社会的激荡是相同的,他们都目睹了旧的社会制度、道德观念、传统习惯与新的社会制度、道德观念、习惯之间的撞击,感触到动荡、混乱时期人民渴求社会稳定、生活幸福的脉搏,也都有一颗强烈的拯民救世的心。他们都探求了拯民救世的“良方”。由于他们受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因而,开出的“良方”药味有同有异。本文就两份“良方”开出的社会背景,“药方”同中有异,“药效”程度等方面做个比较分析。一俄国封建农奴制社会残喘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