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颜色作为一种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成为承栽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中,颜色更成为众多象征主义作家和诗人的主要象征对象。具有时代特点的红白黑三色成为最鲜艳的象征颜色,它们在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象征主义小说《基督与反基督》三中具有强烈的对比意义,成为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象征手段。

  • 标签: 红色 白色 黑色 基督反基督
  • 简介:<正>科技进步和道德进步、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的关系如何,这是、六十年代以来许多苏联作家致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一题材领域中,佳作迭出、硕果累累。在众多的同类题材的作品中,《苏联文学》1986年第3期刊载的格·霍洛波夫的短篇新作《湖滨轶事》可以说是一篇风格独具、耐人寻味的佳作。

  • 标签: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科技进步 道德进步 六十年代 重要课题
  • 简介:<正>枞树乌黑的枞树,有如中国塔影——一层坐落一层,直至尖顶。冷风嗖嗖,孤零于晦暗之中。树枝摇晃,怎么也无法入梦。我仿佛觉得:这枞树周身是鬼影!不祥的预感,可怕的幻景。不必嘲笑,尽可簌簌有声,哪怕对一切都不屑一顾,只要自重。

  • 标签: 洛夫诗 大力士 摇晃 树枝 鬼影 中国
  • 简介:纳博科夫和林语堂同在其本国文化下成长,而后又到外国接受教育,最终成为用双语写作的文学家和翻译家,以各自成功的文学创作和翻译作品促进了本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本文从二者翻译观的形成、翻译观的内涵、翻译美学观、译者修养、译者主体性方面展开比较研究,重点分析其译作广受欢迎背后的历史文化因素,以期为二者翻译思想研究以及不同国家问的文化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纳博科夫 林语堂 翻译观 文化
  • 简介:译者按:这儿译介的是高尔基1921—1922年侨居德国期间致罗曼·罗兰的封信。这些信的原件(手稿或打印稿)一直保留在俄罗斯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的高尔基档案馆内,过去从未公开发表过,俄文版《高尔基三十卷集》(1949—1955年版)、《文学书简...

  • 标签: 罗曼·罗兰 高尔基 无产阶级 柯罗连科 俄罗斯人 必要性
  • 简介:新农民诗派诗人克雷奇科夫和他的诗首杨怀玉译顾蕴璞校谢尔盖·安东诺维奇·克雷奇科夫(СергейАнтоновичКлычков)(1884—1937)是与克留耶夫和叶赛宁齐名的“新农民诗派”的代表作家。产生于本世纪10—20年代、流派纷呈、追求文学...

  • 标签: 农民诗人 诗派 俄罗斯 叶赛宁 牧羊人 机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