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说蔡毅是书生,是说他近二十年来一直过的是书斋生活,读书、写书是他的基本生存方式。他出了不少书,近来又出版了一本《文艺沉思录》,汇集了他十多年来从事文艺研究的主要文章。至今也没听说蔡毅会去'从政',或者'下海'。他是云南文艺界关注云南文学时间最长的中年评论家,从他大学毕业的青年时代就开始了,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不少与他同时进入这个领域的人早已改换了门庭,或下海,或从政,即使仍手握笔杆,也换了行当。他还在这个领域坚持。这个领域是寂寞的。蔡毅是书生,他有书生的理想主义。对云南文学中国文学也有很高的期待。他花了很大精力去研究《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发展方向》,他想《让理想之光照彻文学》,《文艺沉思录》收入了这些文章。他对文学有他的要求和想法。他
简介:董桥没有我们的经历,我们则没有他那种唯美的文学感受。他是轻松自在的,他完全不妨把自己从事的文学理解成一把音质超群的瓜内利小提琴。对社会性创伤缺乏体验的董桥,根本没必要在文字里夹杂些我们始终想夹杂进去的东西。但是我们不行,我们的经历、记忆和置身的环境,决定了我们无法具备对文学的超然心境。我们以为文学天然是要载道言志的,而董桥他们却认为文学有着固有的轻灵,本不必承受如此之重。在没有亡国之恨的时代,隔江传来的“后庭花”,原本就是艺术的正音。但内地作家则觉得文学仅仅是文学,是一件说不过去的事情。他们想通过文字证明别的东西:思想家、经济学家、宗教裁判家、人格大法官、社会良心的义务巡警等等。我们的文学总体上仍是一种题材的文学,而董桥们则更注重体裁。换句话说,我们强调的是写什么,他们讲究的是怎么写。文学对于董桥们依旧是一门传统手艺,对于某些内地文人(现在已扩展到艺人)则恐怕已成为一种“厚黑”的手段。因为参照董桥文章提供的“手艺标准”,我们会发现,国内媒体上的大量喧嚷,确实有在文学底线之下狂欢之感,南郭先生正大行着其道呐。面对董桥@周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