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诗人徐玉诺(1894—1958),河南鲁山县人,先以小说创作走向文学道路,后以诗人之名立足于文坛。他在开始创作后的短短两年时间内,写下了大约300余首诗作,并出版了两本重要的诗集《雪朝》和《将来之花园》。这两本诗集的出版,使徐玉诺成为文学研究会早期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叶绍钧、郑振铎、王叔任、闻一多等人先后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徐玉诺也因此赢得了浪漫的现实主义诗人之声名。在小诗中,他大量采用河南地方性经验与方言入,为自由体和韵初步结合做出了尝试性的探索,而那些梦幻类作品中因采用了类如超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更为现代新诗诗体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意义

  • 标签: 现代诗人 徐玉诺 现代性 无意识 写作 行为
  • 简介:在我国当代新诗史上,爆发了两次群众性的新诗运动。第一次是1976年春天的"四五"天安门诗歌运动,产生的古诗多于新诗,无名诗人多于有名诗人,是"悲伤出诗人"、"愤怒出诗人"。第二次是2008年夏天涌现的震灾运动,产生的新诗远远多于古诗,影响更大,参与者更多,特别是大量成名诗人成为生力军,这次是"伤心出诗人"、"感动

  • 标签: 个人化写作 震灾 新闻写作 诗歌 抗震救灾 大地震
  • 简介:《天津文学》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叫《新港》。1958年我与这个刊物打过一次交道,记忆中留下了某种“欺骗”的嫌疑,其实我主观上并没有欺骗的意图,只是想打个“马虎眼”,不料阴差阳错,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欺骗”。为此,我自己把自己吓个半死。

  • 标签: 《新港》 欺骗 50年代 风云人物 创作者 邓友梅
  • 简介:“推理新星”是一个为推理原创新人作者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作者们,赶快拿起手中的笔,加入中国原创推理大军吧!

  • 标签: 推理 初生牛犊 作者 新人 原创
  • 简介:我与金田走出303客房的门,走在宾馆的大红花地毯上,这时我发现我的皮夹不见了。我上下左右地摸遍了全身,包里包外翻了爪底儿朝天,还是没有。我丢下金田,转身回到了客房。

  • 标签: 《皮夹是无意的》 小说 陆惠明 文学
  • 简介:风雅,字面解释为,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文学上,是《诗经》确立的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诗歌创作原则。何为风雅?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那是一种风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一种风雅;王羲之聚友兰亭,曲水流觞,斗酒吟诗,又是一种风雅;

  • 标签: 风雅 附庸 创作原则 文化特色 《诗经》 高山流水
  • 简介:明清时期,全椒吴氏家族依靠举业兴家,至吴敬梓、吴煨父子、他们已不再用心举业,这个家族便因举业无成而走向式微。吴娘人生深受乃父吴敬梓的影响,父子思想息息相通,吴敬梓辞博学鸿词科试及吴娘得赐举人而未参加进士试具有内在的关联,从《儒林外史》中可见许多端倪。吴氏父子的人生历程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行进中艰难悲苦的写照,吴娘“无意选取”是士人阶层对自身传统角色的疏离,也预示着这个以举业闻名的家族向文化世家的转化。

  • 标签: 吴娘 吴敬梓 “无意进取” 疏离
  • 简介:《文选》诗中的“杂”类,历来被认为内容庞杂而不受重视。文章首先对“杂”这一概念重新进行了界说.指出其“体”的性质,然后探究了此类诗歌在汉魏六朝的创作演进情况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进而指出其诗史意义

  • 标签: 《文选》 杂诗 艺术特色 诗史意义
  • 简介:本文对曹植的女性意义进行了研究,曹植诗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美女和怨妇两种,表达了诗人对明君、美好政治理想的追求,希望自己能够得到重用,建功立业,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 标签: 曹植 女性诗 意义
  • 简介:那天我在阅览室,随意翻看着杂志。一个人径直走了进来,被管理员叫住:"登记名字和卡号!"那人停住,有点儿不知所措:"我没有卡号。""是这学校的吗?"管理员没有抬头,只是继续着手上的活。

  • 标签: 管理员 学校 登记 阅览室 名字 进来
  • 简介:应制诗作为以皇室为主导唱和诗的主要形式,在汉武帝的柏梁联句中就初露端倪,因武帝酷爱文学,所以常常主导宫廷唱和,在随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这种唱和在宫廷非常流行。至初唐,这种集体性、功利性与交际性的风气日益趋盛,经过皇帝及学士的不断深化,应制奉和空前繁荣。杨慎在《升庵诗话》卷八中指出:“唐自贞观至景龙,诗人之作,尽是应制。”从秦府的十八学士、弘文馆学士、北门学士、珠英学士直至景龙学士,组成了一个绵延不断的诗人群体,使得应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唐太宗从贞观元年三月的咏鸡至贞观二十年的扶风唱和,共计应制(含应诏和应令)68首。

  • 标签: 应制诗 繁荣 珠英学士 意义 诗道 原因
  • 简介:郭沫若在"五四"时期提出的即兴而"写"的诗学主张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促进了自我表现的个性主义及其自由奔放的时代审美风尚的形成,张扬了"主情论"、性灵论等美理论,并以纯真为美的美思想丰富、充实和传播了表现主义思想,从而为初期的新文学实践确立了基本的理论依据;突破了"文贵曲"和温柔敦厚的古典美传统,为自由体的中国化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 标签: 即兴而“写”论 自然流露 诗学策略 审美实现机制
  • 简介:清代滇桂诗坛在“学杜”方面,有三个特点,比较显著:题材上多写时事;文体上多用歌行体;诗论上坚持雅正、质实,普遍推崇杜甫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批判精神与“会通”“求新”“杜有法”“转益多师”的诗学观。时事、歌行体、唐宋互参、诗史意识与批判精神以及推崇但不盲从的学杜观念反映了滇桂诗坛在接受杜时的深度与高度,其背后所彰显出来的“师古”与“自立”结合的理路以及致力于传统诗文创作的追求和实践,既是清代滇桂文学创作与诗论趋于自觉的一个重要表征,也是其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表现。在清代滇桂诗坛杜接受研究比较薄弱,以及滇桂地区位居中华文化与越南等东南亚文化圈交汇处的背景下,上述探析具有比较重要的诗学意义和认识价值。

  • 标签: 清代 滇桂诗坛 杜诗接受 诗论 师古 自立
  • 简介:历史上,和儒者宣扬的道总是在分分合合。到宋代理学兴起,理学家和诗论家对和道实际也多持分离的观点。到明初陈献章才鲜明提出了融合、道的“至人立至言”理论,以不放松要求的各种审美要素的诗歌实践咏写“自得”的悟道境界,并具有较高的诗艺品质,从而在诗歌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 标签: 诗歌 儒学 分离 统合
  • 简介:眼与意义建构——论杜甫诗歌中眼字的运用刘焕阳古人在诗歌创作中讲究炼字,注重选取表情达意最绝妙的字词,表达出精深、生动、丰富、形象的情感意义,常常由于对字词的选择和锤炼得当,从而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①收到奇异的艺术效果。布尔...

  • 标签: 意义建构 杜甫诗歌 《杜诗详注》 诗歌意境 《谈艺录》 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