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为2009年1月15日至25日,残雪与邓晓芒之间的电子邮件通信。残雪:晓芒,最近我在读你的《文学的现象学本体论》这篇文章(载于《浙江大学学报》2009年1期)。把美归结为美,把文学归结为文学,并分析其本体,分析其本质结构,这也是我正在做的工作。你在这篇文章里这样说:“于是,我通过现象学的还原法,在对审美活动的本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一个美的本体论,它包含三个可以互相归结和互相引出的本质定义:定义1:审美活动是人借助于人化对象而与别人交流情感的活动,它在其现实性上就是美感;定义2:人的情感的对象化就是艺术;定义3:对象化了的情感就是美。”这个三个定义我觉得很中肯。接下去你分析了审美特有的心理机制:于是我接下来在“作为自我意识的情感”“作为情感的美感”和“作为美感的情调”三小节中,全面展开了审美特有的心理机制的现象学分析。首先,作为自我意识的情感是一种“意向性的”或者说“有对象的”情感,它本质上是一种对于自己的对象的“同情感”;其次,这种同情感超越具体对象而成为一种“主体间性”的情感,即一种“对象化了的”情感,或者说一种“传情”的情感,这就是美感;再次,这种传情而达致的美感经过感受上的“想象力的自由变更”的“...
简介:<正>中国是一个负荷了沉重的乡土精神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实际上就是乡土精神不断完善的文明。二十世纪乡土文学以一种富有现代意识的眼光,立足现实,反思历史,洞悉挖掘本乡本土文化精神,透示展现民族、时代的风骨神韵,形象地表明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具有超常的再生力。对这样一种声势赫赫、后劲十足的文学,评论界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注视,评著相继问世,论文层出不穷。然而,在这样繁盛热闹的景观里,却出现一种相悖的现象:一方面对乡土文学既有宏观的勾勒,又有微观的透视;既作历史的探究,又予现时的论述。一方面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越来越使人困惑不安,这就是乡土文学这一概念本身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界说,缺乏对乡土文学概念的内涵意蕴和外延指向的科学限定,致
简介:<正>很多年前,张庆国说:"一个作家要在写作上有杰出成就,对写作的理解肯定是重要的。对写作意义的本质把握,左右着作家对生活的整体的成熟,从狭隘走向博大,从暂时走向永恒,其间无疑伴随着许多难言之苦,但这却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的志趣。"(《走向永恒》)很多年后,张庆国又说:"我认为,选择了文学,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人可以有多种活法,各种活法都一样精彩。我却只喜欢写作,在这个日益物欲化的时代,作家的良知和人类的精神生活,更显得重要和意味深长,我愿意心安理得地继续写作,尽力写出梦想中的好小说。"(《获奖感言——选择文学,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