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王宁,江苏扬州人。197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89年在北京大学获得英文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0年获得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前往乌德勒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英语系副教授、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兼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致远讲席教授。2010年当选为拉丁美洲科学院(AcademyofLatinity)院士,2012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3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AcademiaEuropaea)外籍院士,为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者。

  • 标签: 批评家 南京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 影集 上海交通大学 比较文学
  • 简介:包明德,男,蒙古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一级作家,文学评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曾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学术委员,研究员职称评审委员。“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审委员。兼任民族文学所党委书记,《文学评论》社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中国文学史料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全国政协委员 “茅盾文学奖” 批评家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作家协会
  • 简介:<正>司各特认为,搞评论的是毛毛虫。托尔斯泰则说,批评是评论聪明人的傻子。作家王蒙没有这种偏见。比如对批评曾镇南,王蒙就认为,他对同时代作家,够得上是“能爱之,能知之,能赞之,能责之”的知音和诤友。他说:“曾镇南的一批评论之作所以能引起我的兴趣,首先不在于他对于作品的赞美之词、而在于他敢于也还善于对一些作品提出批评,这种批评相当有见解,有时候相当尖锐、富有论战色彩,大多是言之有理、甚或可以说是打中要害的”。(引自《王蒙谈创

  • 标签: 批评家 王蒙 诤友 评论家 张洁作品 中年作家
  • 简介:每一部优秀作品都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来源于创作者生命的对象化,其中包含着创作者的思想、性格、情感,也包含着创作者的呼吸、体温与气息。在那些独特的语言、语调以及叙述方式中,我们可以读到创作者的生命密码。

  • 标签: 批评家 创作者 优秀作品 叙述方式 生命 对象化
  • 简介:这套名为《“80后”批评文丛》的文学评论丛书,汇聚了八位出生于80年代的文学批评在这个领域驰骋的才华。毫无疑问,这是国内第一套“80后”文学批评批评文丛。此前,这一代人的文学批评文章大多散见于各种报刊,或者以个人著作的方式见诸于书店。稍一琢磨,他们进入文学批评领域已经十多年了,有的已经在这个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他们还没有以群体的方式登场,他们那些富有新锐特色的批评文字大多隐藏在前辈批评们的文字后面,人们不知道,这些以散兵游勇方式存在的青年批评们,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在可以预见的明天,中国的文学批评将由他们来担纲。云南人民出版社为这个群体吹响了集结号。

  • 标签: 文学批评家 “80后” 集结号 云南人民出版社 文学评论 80年代
  • 简介:<正>对变幻莫测的当代小说再要作一完整的巡视和综述,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由一、两个人来承担了。一年来的小说创作现状象团不断扩张的迷雾,把原先公认的那些清晰框架弄得一片模糊。这些纷至沓来的小说如同一大群匆忙向前赶路的旅行者留下的杂乱足迹,简直难以辨认。批评刚刚理出一点头绪和轮廓,打算予以及时的归纳,但是新涌现的小说马上使原先确立的某几个观点发生

  • 标签: 批评家 当代小说 小说现象 小说家 小说批评 创作现状
  • 简介:在文学批评领域,可能很少有像汪政、晓华那样处在边缘却能独树一帜、自成一的;同样,在这个行当里,也可能很少有像他们那样,长期蛰居在苏北的一个小城里从事着一种需要一个大都市图书馆才可以支撑着的文学事业。当然,还有,在这个圈子里,也可能只有他们夫妻"二人转"对这份文学事业有着共同的志趣与深度追求。而如果说到本质的差异,我个人认为还是他们那种广阔的批评视野、深厚的理论功底、真诚的批评态度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以及在学术方法上与所谓科班们的迥异--他们从阅读经验起步,用二十多年的时间构建起了他们自身的批评体例、批评价值观和极富才情的批评话语体系。进一步深入地研究,汪政、晓华在理论视野、知识结构、话语方式、批评勇气等方面,显然有着自己介入文学的方式,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文学形式美的关注。在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批评时,也更多关注作家的艺术趣味,侧重从艺术上来剖析其成绩和得失,发现和鼓励他们的艺术追求。他们是严肃的,在对大作家的批评中,不怯于否定,对待默默无闻的小作家,也不吝于去发现优点。他们虽然一直没有依靠"炒作"而博得大名,却始终被批评界认可,为作家和读者所信赖。批评贺仲明说:"当代中国文学有汪政、晓华如此美丽的批评批评是一大幸事。读着他们的批评文章,循着他们的批评轨迹,本来感觉颇为浮躁凌厉的批评界也似乎因此美丽沉静了不少。"

  • 标签: 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 汉语小说
  • 简介:日前.文学批评白烨先生在新浪博客上贴出一篇文章,题目是《“80后”的现状与未来》,对近几年来“80后”写作及其现象进行回顾与评价,不料却遭到了“80后”著名作家韩寒等人的白眼。

  • 标签: 文学批评家 “身份意识” 著名作家 人物形象 角色意识
  • 简介:<正>霍俊明简介:1975年出生于河北丰润,2003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获文艺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新诗理论、新诗思想史及当代文学的研究,著有《尴尬的一代:中国70后先锋诗歌》、《热爱,是的——诗人批评陈超传》等,参著《中国当代新诗史》、《20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中国

  • 标签: 霍俊 中国诗歌研究 后先锋 中国新诗 新诗史 诗歌理论
  • 简介:2011年11月12日下午,文学批评张莉从天津来到广州,在广州图书馆和中山大学教授、著名批评谢有顺先生,著名小说魏微女士一起举行了“我们时代的文学微火-《持微火者》新书分享会”,三位70后批评、作家由《持微火者》写作特点谈开去,就当前文学批评的现状、方法和问题进行了坦诚、直率而深入的交流以下为部分对谈实录。

  • 标签: 文学批评家 写作 广州图书馆 大学教授 谢有顺 小说家
  • 简介:不论用多少比喻,都无法厘清作家与批评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像一对打着漫长离婚官司的夫妻,相互背叛爱恨交加且又藕断丝连,可说是这种关系最形象的反映。不过,仅仅站在批评的立场去理解这种关系是不公平的,因为它毕竟还是文学史的相互张力,是文学经典化的必要环节,也可以说,离开了它文学史就无法立足。

  • 标签: 文学环境 经典化 文学批评 马原 多病多愁 莫言
  • 简介:<正>文学批评这行当,许多人都会,可是如果要从理论上来论证该如何如何,却又觉得扯不清。譬如刚刚读了吴亮的《当代小说与圈子批评》一文(载《小说评论》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就产生了这种困惑。批评必须克服那种对任何文学现象都议论一通,用一种固定的批评模式去套一切作品的做法,这是当然的;可是,批评仅仅限定在某

  • 标签: 批评家 文学现象 文学批评 当代小说 小说家 批评模式
  • 简介:较之同时代和后此的那些动辄贩卖西方文论和唯某某主义是瞻的批评,在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先锋诗歌批评版图中“诗人批评”陈超以其精准、独到、深迥、性情、洞见、敏识确立了属于自己的话语谱系和精神坐标。他在一贯维系诗歌的本体依据和诗人个体主体性的同时,在时代情势的强行转换中又持有了规避话语失语症的对应能力。他在深入当代“噬心主题”的吁求中,在“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求真意志”的驱动下彰显出不可替代的诗学禀赋。

  • 标签: 陈超 诗学研究 诗歌批评 先锋诗 中国先锋 文本细读
  • 简介:一个批评群体的形成,至少拥有以下几个必要条件:(1)有一位或几位领军人物,以其为中心联系一定数量的优秀批评;(2)有固定的学术平台或期刊媒介,使其拥有表达该群体愿景的话语权力,这个平台对他们的支持是长期的,而非一时的;(3)他们的批评深度介入当下文学现场,特别是对同代作家的成长与创作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批评家 “80后” 南社 领军人物 学术平台 话语权力
  • 简介:2015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新锐批评高端论坛”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隆重举行。谭五昌、李怡、罗庆春、谢有顺、周志强、昌切、敬文东、路文彬、毕光明、李震、庄伟杰等出席,西南民族大学的部分师生参与了会议。

  • 标签: 批评家 成都 论坛 中国 西南民族大学 师生参与
  • 简介:早晨,听闻儿子要开车去保定,我感觉不好。北京到保定,多远啊。于是立刻下楼,挡住车子,要儿子给我下保证,自己一定会注意安全。儿子手把方向盘,一脸无奈的苦笑,照我说的,一字一句地给我作了保证。儿子是1986年出生的,他身上的一切特征,似乎和当下所有“80后”的都差不多,像成熟又像是不成熟。我的驾龄和儿子的差不多,但我开车剐蹭的次数,多的数不清了。

  • 标签: 批评家 文学 周明 青年 内核 “80后”
  • 简介:孙:今天拽着我来,知道是要谈九十年代文学,头就大了。所以对话伊始,先声明身份,觉得这样才获取了对话的资格。另外也为自己开脱,因为是记者,处在文学圈之外,不可能如两位批评思考得那么多、那么深入,有些话只是点滴感受而已,好在出了局的话对于局外人不算

  • 标签: 九十年代 八十年代 文学创作 新生代作家 散点透视 批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