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1.司马中原(本名吴延玫),男,1933年生,原籍南京,生于淮阴,台湾专业作家。2.许台英,女,1950年生,南京人,台湾小说家,电视编剧。3.何永怡(笔名姬小苔),女,1954年11月8日生,南京人,台湾专业作家。4.陈康顺,男,1931年9月生,南京人,台湾出版家、散文作家。5.贡敏(原名贡宗耀),男,1930年12月3日生,南京人,台湾剧作家。6.贾亦棣(宇耀恺),男,1916年生,南京人,台湾戏剧评论家。7.马以工,女,1948年生,南京人,台湾

  • 标签: 专业作家 海外华人 台港 南京市 台湾出版 台湾小说
  • 简介:摘要通过对参加南京地区总决赛的各区县学校参赛队的调查与研究,对初、高中学生参加比赛过程中的情况及学校开展校园青春健身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帮助中学生充分了解健身操锻炼价值,提高审美情趣,对校园青春健身操运动项目在南京地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对策。

  • 标签: 南京地区 中学生 校园青春健身操 调查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如果是液体,那它就是妩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水边的柳;更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画舫,那它分明就是咿呀的橹声和旖旎的水波。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再没有哪种戏剧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了。甚至从沃野万里的中原到千里冰封的北域,从朔风黄土的西部到荔红桂馨的南国,也没有哪种曲调比越剧的音符更令人柔肠百回、侠骨氤氲了。很难想象近一百年前,越剧于江南的诞生,是怎样的一种奇迹。许是因了江南之水太多清丽柔美的滋润、江南之地太多烟雨岚风的漫漶,一出"小歌班",几许半农半艺人,"绍兴文戏"的越剧便如三月里的桃花汛,在乌檐粉墙的江南,在鹂转莺啼、河埠纤道、家家枕河的江南恣意泛滥开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戏剧更浓缩着一方风情的灵魂和精华。粗犷厚朴的黄土地适宜于秦腔的撒野,茂密火红的

  • 标签: 如水 六朝金粉 晓风残月 烟花三月 千里冰封 枫桥夜泊
  • 简介:  由南京剧团演出的话剧《沦陷》,已引起极大的轰动.有人说《沦陷》体现了剧作家对生命的关爱,对战争的反思,显示了姚远先生的悲悯情怀;有人把《沦陷》与姚远先生其他诸多话剧作品相比,认为它有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人文意义.……

  • 标签: 人类精神家园 南京话剧团 永不沦陷
  • 简介:斜塘剧团成立于1950年秋天,全称是"吴县淞北区斜塘剧团"。当时斜塘镇属于吴县的淞北区,三面环水的斜塘之南,有一条发源于苏州太湖的大河,东流至上海与黄浦江合流入海,古称"淞水",亦称"吴淞江",斜塘镇处在淞水之北,故属于淞北区。1920年,南社诗人柳亚子游斜塘时,曾留诗道:"斜塘烟雨景何如,水阁芦帘对户居。已隔一条衣带水,不同调笑酒家胡。"这条"衣带水",指的应该就是"淞水"。斜塘的汤

  • 标签: 剧团 吴县 母亲 演出 苏州地区 土地改革运动
  • 简介:因孩子剧团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突出,剧团受到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关心。郭沫若多方争取将孩子剧团收编并给孩子剧团编辑的书籍、刊物刊字。他还在回忆录《洪波曲》中记录孩子剧团事迹。在其指导下,孩子剧团团员参加历史剧《棠棣之花》《屈原》演出。郭沫若的关心帮助不仅对孩子剧团发展影响深远,还对抗战时期重庆戏剧演出的空前繁荣及全国儿童戏剧创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奠定了孩子剧团在大后方戏剧史上的地位。诚如郭沫若所说:孩子剧团是周总理领导的革命文艺队伍。他们"尽可以成为一部抗战的侧面史。"

  • 标签: 郭沫若 孩子剧团 《抗战儿童》 大后方戏剧
  • 简介:三十年前,随着铁路成昆线的通车,我被前去四川慰问演出的云南省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剧组捎到了昆明。在同龄人都成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时,我有幸成了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战士'。那时候,被历代划属三教九流的'戏子'(也就是演员)们的社会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进驻'上层建筑'领导这支文艺队伍的是军队代表和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又称'军代表'和'工宣队'。刚一踏进工作单位,少不更事的我就被告诫文艺界是个大染缸、牛鬼蛇神多云云。弄得我不知所措。

  • 标签: 叙事散文 怀旧题材 当代
  • 简介:新版越剧《红楼梦》是继八十年代中期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九十年代初期六部八集电影《红楼梦》之后,又一次以艺术形式对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的成功改编。它在上海和北京的轰动性演出充分表明,《红楼梦》不仅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蕴藏着难以估量的艺术再创作活力,而且具备与其他艺术形式极其广泛的亲和性,从而能够焕发出更加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 标签: 《红楼梦》 广泛 长篇小说 艺术魅力 艺术感染力 艺术形式
  • 简介:Mummenschanz出道不久,就有评论说:这个剧团让人想起了包豪斯。那是1970年代的晚些时候,包豪斯戏剧早已烟消云散了几十年。可是,似乎一夜之间,Schlemmer倡导的那些机械面具、拟物服装又回来了,它们重新聚拢在幽暗的舞台灯光下,讲述那些表演背后空空如也的故事。但这只是错觉。只要一走进Mummenschanz的剧场,敏感的观众很快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包豪斯。

  • 标签: 包豪斯 面具 表演 剧团 观众 纸牌游戏
  • 简介:广州粤艺发展中心承修的《广州粤剧团团志》,在广州文化局的关心指导和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的支持帮助下,经过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已于2003年9月编印成书,奉献给读者。《广州粤剧团团志》记述以广州粤剧团为主的广州市属国营粤剧艺术表演团体状况,起讫时间为1953年2月至1994年9月。在这41年零7个月间,市属国营粤剧团体,

  • 标签: 粤剧 广州市 艺术表演团体 发展中心 文化局 起讫时间
  • 简介:中国戏曲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传授技艺的形式是“家班”。这种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称作“教坊”。设置的目的,是封建帝王为自己的享乐。明代始有招收贫寒子弟做一种有计划的训练的科班。但当时最为盛行的培养演员的形式,是边教戏边演出的“家班”。至清家班更为盛行,科班出现较早的当为嘉庆间的嵩祝班,以后有三庆班、小荣椿班、金奎班等。晚清,一些王爷、太监为消遣他们寂寞无聊的岁月,多曾办过科班。中国戏曲的演出团体,最早出现的是一种艺人自家组成的班社,在各城镇乡村中巡回演出。宋元时期已十分发达。清代由于地方戏的勃兴,“自集成班”的演出剧团,几乎遍地皆是。至晚清,戏曲的行当、脸谱、服装、道具都已十分完善。演出已注意刻画人物,演员的表演技艺已日趋精湛。观众也随之由茶园里的消遣听戏,而转变为到剧场里欣赏戏曲艺术。

  • 标签: 中国戏曲 家班 科班 演出 剧团
  • 简介:东风剧团的诞生和成长是很幸运的,它的前身是邯郸专区戏曲学校豫剧班。1959年6月周恩来总理来邯郸看了学员们的演出后,推荐到北戴河为中央领导演出。当时在北戴河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看了演出很是兴奋,8月19日,郭老应邀为小演员们题名——东风剧团。东风剧团由此诞生。这年9月下旬,毛泽东主席来邯郸视察,看了东风剧团的演出,非常满意。

  • 标签: 剧团 1959年 戏曲学校 中央领导 副委员长 全国人大
  • 简介: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现代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越剧的发展面临困境,改革势在必行。本文考察了越剧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发现越剧具有跨文化传播的根基,并从传播过程的四要素对其跨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跨文化背景下越剧传播的改进建议。

  • 标签: 越剧 跨文化 传播
  • 简介:也曾经与几家艺术表演团体的负责人探讨过剧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也曾为他们焦头烂额的勤勉、风风火火的执著所感动,也为他们捉襟见肘的现状、处处碰壁的遭际而黯然伤神。十余年的探索、调整、改革,艺术表演团体为什么难以走出困境?身处文化多元选择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艺术表演团体是否会出现整体陷落?对此,从业人员无不忧心忡仲。然而,当我们与四平艺术团/话剧团团长刘福成坐在清爽、整洁的办公室里,回顾两年多该团走过的历程、展望艺术表演团

  • 标签:
  • 简介:1月12日,东莞石鼓,演出《苦同莺怜》,春班开始。现有31场合同在手,比前两年略逊,在省市大班中却犹可窃喜。今年交戏多为喜剧,马红艺术流派剧目占很大比例,戏金也比往年高,群情饱满。1月15日,东莞道滘,演出《一把存忠剑》。广场式演出,一场观众少则三四千,多则七八千,颇有仪式

  • 标签: 演出 粤剧 红豆 东莞 广州 观众
  • 简介:一以前,一直以为香港只有通俗文化、快餐文化,只有近似卖打药的武功,只有无厘头的搞笑。最近,香港话剧团到重庆演出,让我眼前一亮,原来香港也有高雅艺术,精英文化。香港话剧团建团于港英时代的1977年,于回归大陆后的2001年实行公司化,获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赞助,是

  • 标签: 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国大陆 社会问题剧 三十年 高雅艺术 麻将
  • 简介:1988年至1992年我曾生活工作在南京,其间,我写过一些有关南京的诗。后来,二十多年里,我仍然总是不断地会在诗中写到南京……2017年国庆中秋,我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于奎潮(诗人马铃薯兄弟)的邀请,来南京先锋书店签名售书《惟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期间与南京的朋友们谈起我写的南京之诗,

  • 标签: 南京 组诗 文艺出版社 副总编辑 签名售书 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