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诗句的虚实构成批评角度是中国诗歌批评中非常普通但又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批评角度.它酝酿产生于宋代,至明清而普及.它从诗句中虚实字的多少及其组合方式来评判作品艺术的高低,考察一位诗人、一个时代作品特点等.这种批评因为纯粹是从语言的角度来批评的,因此,是一种走向语言本体的诗歌批评角度,在批评角度是一种创新,同时在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发展.当然,其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

  • 标签: 诗句 虚实 构成
  • 简介:"韵"与"律"是两个不同但又非常相关的诗学概念.韵起源较早,与自然的人声有关,而律则是后起的人为的规定,前者自然因素为主,后者人为因素较多.中国文学(当然诗是最重要的)均有追求韵的倾向,这实际上就是追求一种音韵之美,力求趋向一种音乐的境界.韵学的发达一般与诗、赋的创作不同步,而是稍微滞后.单就声律而论,是呈现韵宽律严的趋势.中国诗的繁荣必然导致韵、律的精密严整,而韵、律的繁荣却使诗歌彻底走上形式化的道路,从而使诗歌创作走向低谷,倒是如何摆脱音律的束缚反而有可能带来一个新的诗歌高潮.

  • 标签: 韵与律 中国古代诗歌 繁荣
  • 简介:诗歌作为我国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形式。中国诗歌从体裁形式上来看,是将诗.(歌词)与歌(乐曲)相融合而构成的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诗"与"歌"虽然在体裁形式上相对独立,各有各自发展的艺术规律和价值。但是,中国诗歌无论是对"诗"还是对"歌"而言,最终以词曲的形式出现才是其最完整的艺术表现形式。追根溯源,诗歌起源于劳动,在集体劳动"杭

  • 标签: 中国古典诗歌 当代诗歌 艺术形式 民歌 体裁形式 音乐性
  • 简介:<正>一、“诗人”称谓探源“诗人”之称谓,出现得很早,但在南朝以远,“诗人”是特指“《诗》三百”的作者们,《楚辞·九辩》(传为宋玉作)中有“窃慕诗人之遗风兮,愿托志乎素餐”句,此“诗人”不是指屈原等楚国诗人,因为当时除了《诗》尚无称为“诗”的其他文体(屈原的作品被称为“骚”,实为一种新诗体但与《诗》区别称之)。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 标签: 诗人论 学人之诗 五言诗 才人 “识” 诗人之诗
  • 简介:谈傩面具.就不得不谈傩文化。傩.这个夹杂着巫、儒、道、释的混合体,从远古走来,至今仍大放异彩,是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对傩文化的理解,我很欣赏北航颜新元教授的看法.他认为“傩”字为“人”与“难”所合,人到为难处,便把傩来寻.傩文化就是困顿中的人类为自己解难释惑的文化,正所谓“意境无邪来看戏,人生育难去寻傩”。

  • 标签: 傩面具 赏析 古代 中国 傩文化 文化现象
  • 简介:<正>刘基(1311-1375)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被誉为"开国文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刘基散文想像力丰富,举凡世界上的一切,大至日月星辰,小至虫豸蚊蚋,或帝王神仙,或妖魔精怪,无不为之驱遣于笔端,巧妙而形象地说明了作者著文之旨。刘基文章之奇,特点如下:立意之奇、用词造句之奇、想像之奇、文格之奇。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元末明初 文臣 用词造句 于王 文格
  • 简介:<正>柳宗元,逝世于元和十四年(819)。此后,他的名字和业绩逐渐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化。五年后,韩愈去世。中唐古文运动由于失去了这两员主将,便逐渐走向衰落,到晚唐,就只存了一线浅浪馀波。五代十国的五六十年间,烽火连天,兵连祸结,柳宗元、韩愈也和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的命运一样,他们的名字几乎被人们遗忘。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古文运动 吾祖 文运 捕蛇者说 租入
  • 简介:现象学语义观是主要讨论意义问题.现象学的意识分析主要是围绕意义的来源、形成机制和意向性功能进行的。诗歌翻译要注重其中的文学意境,因此要从作者本身出发,而不是简单地把诗歌从源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本文将把两者结合起来.从现象学语义观出发,探讨诗歌翻译的一些方法。

  • 标签: 现象学语义观 胡塞尔 诗歌翻译 静夜思
  • 简介:<正>锺惺,字伯敬,号退谷,别号退庵。他是晚明竟陵派的代表作家。锺惺为人严冷如霜,性格内向。他的散文创作追求一种朴厚奇崛之美,抒情写意大多婉曲含蓄,语言生涩拗峭,深幽孤峭是其主要风格。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退谷 竟陵派 创作追求 性格内向 秦淮
  • 简介:<正>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 标签: 中国古代散文 蝶庵居士 陶庵梦忆 琅嬛文集 西湖梦寻 宗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幽王姓姬,名宫(?—前781年)。继位第二年,发生关中大地震,百姓饥馑,西北诸族入侵。任用奸臣,喜谀好利,不理国政,沉迷美色。妃子褒姒,美貌绝伦,但轻易不笑,为聊博她一笑,把她带到烽火台上,下令升火。一时狼烟四起,诸侯国帅兵马驰援而来,却不见战事,只好怏怏而归。褒姒不禁大笑,幽王十分得意。幽王的儿子宜臼,因母被杀逃到外公处申国。申侯大怒,联合犬戎攻击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告急,诸侯国仍以为是“烽火戏诸侯”,均未出援。褒姒被掳走,幽王死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 标签: 诸侯国 烽火台 中国古代 妃子 大地震 犬戎
  • 简介:<正>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问世迄今,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三世纪。尽管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论著汗牛充栋,而从小说史的框架方面看,却始终没有超越《小说史略》的藩篱。而且半个世纪以来,以通史的形式来写一部新的中国小说史,不仅数量微乎其微,质量也不够理想。近十年来,海内外对我国古代小说中几部名著的研究工作确有较大突破,但古代小说史的撰写却仍付阙如。现任教于福建师大中文系的齐裕焜同志,是

  • 标签: 研究工作 半个世纪 海内外 中国古代小说史 质量 数量
  • 简介:戏剧是这样的一门表演艺术:它不仅是扮演角色的艺术,而且是用种种美的手段来表现角色的艺术,戏剧的音乐、说白、舞蹈、化妆和道具是表现角色的手段,戏剧服饰自然也不例外,它通过款式、颜色、图纹甚至制作工艺的变化,不断创造出新的形象来美化角色,美化舞台,从而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 标签: 戏剧服饰 程式性 符号性 可舞性 装饰性
  • 简介: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的古文学成了文人墨客们研究的重点,中国文学是中华民族的一笔瑰宝,而诗词又是瑰宝中珍品。诗词虽有简单几句,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情感等十分丰富,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文人们的高超的智慧以及对于客观事物的深刻见解。诗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对于古人诗词的理解与感悟,一直是中华儿女所追求的事情,在现今最重要的考试------高考中,就有对于古代文言文和古诗词的考试,可见国家教委对于我国古代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十分看重。青少年同样也应该从小学习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学,但是现今很多青少年对于古代诗词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就比如对于《唐诗三百首》的死记,对于唐诗的深意根本不理解。所以对于中国诗词的研究与梳理就显的十分重要,它的研究对于新一代的成长以及很多对于中华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外国朋友。本篇文章将对于中华古代诗词的分类以及发展进程做一个简单的说明。

  • 标签:
  • 简介:<正>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散文家。侯方域出生世宦之家,少年疏狂,一生失志。他的散文继承唐宋古文传统,长于叙传,追求对达观之境的哲理思考,文风简炼,内涵深刻。

  • 标签: 侯方域 中国古代散文 雪苑 叙传 哲理思考 侯生
  • 简介:摘要自北魏时期就确立了“存留养亲”制度,至今一共存在了一千四百余年,这样一项与打击犯罪需要并不相容的法外施恩的制度,竟然能够得到上至皇权,下至贩夫走卒的认同,其强大的生命力不得不使人深究其原因。虽然存留养亲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它之所以源远流长的根本却在于它对礼法伦常的维护。同时存留养亲制度也深刻地反映了我国传统法律文化,通过深入研究这一制度对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多有重要启示。

  • 标签: 中国古代 &ldquo 存留养亲&rdquo 养老送终 法律文化 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