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是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的地域标志。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长寿之乡——巴马)节目的开始镜头,就是命汩汩流淌于寿乡沃野上的图像,因而吸引了海内外众多游客纷至沓来寻幽探秘。

  • 标签: 漫话 《走遍中国》 中央电视台 地域标志 巴马 长寿
  • 简介:希·休斯顿,法国女作家,1953年生于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后来跟随家庭移居美国波斯顿。她是著名文艺理论家茨维塔·托多洛夫的妻子。目前,她与丈夫及两个孩子居住在巴黎。主要作品有:《向后转》(1994)、《天使之印》(1996)、《道尔斯·阿戈尼亚》(1999)等。法国《读书》杂志刊登了卡特琳娜·阿尔冈对这位女作家的采访录。

  • 标签: 女作家 洛夫 天使 《读书》杂志 文艺理论家 波斯
  • 简介:《樛木》是《诗经·周》的第四篇。全篇三章,每章四句。诗云: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三章仅易数字,在反复咏唱中,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气氛。明孙月峰说“:此所谓一唱三叹。首章道意已尽,后两章惟换韵耳。”(孙鑛:《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四库存目丛书》,经150—53。)

  • 标签: 诗经 周南 解读 存目丛书 君子
  • 简介:今天,倘若询问人们的云南印象,答案会是截然两重的。有人说那里是色彩斑斓的香格里拉,正如滇国大地上那个芬芳的地名一样,这里应当有着最旖旎的风光、最动人的传说、最轻盈的少女……所有的想象力在此地尽情发挥似乎都嫌不够。另一些人则在心中自觉不自觉地将它与“夷边地”相连。也难怪偏见丛生,沈从文在《湘西.引子》中曾说:要人们谈谈对湘西的印象,回答不过是那里“是个苗区,同时又是个匪区”罢了。

  • 标签: 欣赏 散记 故事 边城 香格里拉 不自觉
  • 简介:<正>5月17日晚坝中学运动场临时抗震棚胥勋和南坝中学的老师,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刚从信用社的废墟回来。整个下午,他都守候在挖掘现场。他的同事严志书、同事的妻子刘园园都在地震中遇难。

  • 标签: 采访手记 八十年代 南坝 告诉我 李杨 刘园
  • 简介:<正>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最受人欢迎和喜爱的一首诗,要算是A·B·佩特森的《来自雪的人》了。1890年4月这首诗在当时著名的文学刊物《公报》上一发表,立即不胫而走,风靡全国。1895年,以此诗为书名的佩特森的第一部诗集出版后,一周内即销售一空,半年内四次再版仍供不应求。第一年

  • 标签: 澳大利亚文学 文学史 野马 丛林地 传奇文学 表现手法
  • 简介:周紫芝(1082-1155),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属安徽)人。生活在北、南宋之交,一生沉沦下僚,清戒持重,嗜书如命,所著颇丰。留存至今的《竹坡词》三卷,虽非“苦心刻意而为之者”(宋孙兢《竹坡词序》),却自成一格,别具特色。然而目前学术界对竹坡词还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偶有涉及者也失之简略。

  • 标签: 周紫芝 南宋 中秋词 《竹坡词》 论略 词人
  • 简介:一本文不打算个别地谈论甜的诗,而尝试做出总体性决断。这就意味着,读者将听不到戴白手套的铁道工人在诗行中的零敲碎打,甚至也调低了有如电视评论员那般擅长煽风点火的嗓门。本文想用简洁的逻辑对甜的写作做出预断,如果碰巧存在一种适宜的批评语言,可以佑护这种见地不被声嘶力竭的时代混响所吞没,那将是再理想不过的事。

  • 标签: 摔跤 古典 批评语言 总体性 评论员 诗行
  • 简介:朱敦儒是北宋苏轼与世长辞到南宋辛弃疾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间的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词人。青少年时期词以其"婉丽、疏朗"的风格特征为主,但至"靖康之变"后,朱敦儒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渡以来的悲哀、凄苦、愤激、感怆,继而转变为放任旷达、闲适恬淡,反映出其思想的变化过程。

  • 标签: 嬗变 愤激 恬淡
  • 简介:作为清代东北诗人的金朝觐,天资颖迈,雄视文坛,其与师朋好友之间的酬和之作,虽无巨制鸿篇,但他由东北到西南四川做官的人生轨迹的变化而创作的诗歌,都真挚感人;在东北,他与朝鲜友人的唱和,反映了中朝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更具地域特色。本文就诗人在东北地区反映现实为主和任西南四川知州期间的咏诗纪游为主的诗歌创作,来阐述诗人在诗歌思想内容、艺术方面的差异。

  • 标签: 金朝觐 地域 由北入南 诗歌 异同
  • 简介:《南桐太守传》是唐传奇中的名篇,这篇传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淳于棼的“南柯一梦”。这个梦虽然看上去荒诞不经,其实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从梦的文化背景、特征、梦醒后的情节设置这三个方面入手,则能予以更好的解读

  • 标签: 梦的文化背景 梦的特征 梦醒后的情节设置
  • 简介:萧红作为苦难之间的跋涉者,一生都在执著于路在何方的探索。本文通过对其成名作《生死场》《呼兰传》的再阐释,力图揭示出萧红在其对生命存在之思、民族国家之忧,以及对女性救赎之惑的求索。

  • 标签: 生命存在 民族国家 女性主体
  • 简介:<正>体验性、语境性激情念念不忘1980年代,在"回望"、"重返"、"重述"中纪念1980年代,这是1990年代乃至"新世纪"文学现场,一批致力于解释和发现1980年代以后产生的文学现象的批评家几乎固定的一个研究项目。一方面,他们在回望中的

  • 标签: 文学理论批评 南帆 文学话语 新世纪文学 语境性 《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