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切逝去的,都在心灵的蕴蓄中化为朦胧而又胶着的情绪、意象、遐思。当你自以为不再挂念时,偏偏蓦地涌上心头,如果你妄想把捉那些充满魅惑、令人烦忧的幻象时,她却翩然而去,不留下些许影踪。追忆逝水年华,其实就是从已经被岁月的淘洗涤除了无数光影的无形之象中“抽象”地靠近曾经拥有的一切,把已经散落的片片断断在心河中用情意的浪花作短暂的集聚。哲人把时间叫做人类的“内感官”,它最终只是心灵的幻象。那么,时间感本身就带着一种灵魂的气息,有着形而上的特征。所以,李商隐的《锦瑟》才具有如此的高远境界,如此辽阔的阐释空间,让任何未曾丧失生存意识的人都从中感悟到内在于自己生命之中而又超出自我之外的一种音乐般的精神。对,《锦瑟》所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的音乐精神。在追忆中我们“成于乐”。音乐作为时间艺术,是我们心灵中那种抽象而又充满幻象的回忆的最佳载体。
简介:<正>夏日回同心乡下,正是伏里天,阳光像一把火伞,从头上罩下来,汗水就榨油一样被榨出来。整个世界白花花的刺眼。因为又是一个早年,村子里孤得很,一片灰白土黄,像是从地下挖出来的一样。由于天旱,地里没有什么庄稼,看不到什么绿色,只有一些瘠薄的鹅黄色,那是糜谷之类的秋庄稼,像个奄奄一息的人趴在地上。进村子的时候,已经是正晌午了。远远的就看见父亲还在那片山梁上犁地。他跟着那对牛,一拐一拐。父亲的腿没毛病,他是在踹给犁翻起来的土疙瘩。这一点我太熟悉。要是那一块土疙瘩给翻起来的土压住,父亲要用鞭杆挑出来再踹碎,嘴里总是骂骂咧咧的,当然是在骂那个土疙瘩。我就走了过去,父亲抬头看了我一眼
简介:<正>十多年前的两件小事,都与音乐有些关系。之所以花了十多年一直记忆着,是因为我根本听不懂音乐,也从来没搞明白过是否真正喜欢过音乐。总是听人说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境界,音乐的旋律中藏着许多蕴含,这些说法让我羡慕。我的听力有障碍,从小就有的,又并不是先天的。我父亲对我母亲说啥叫聪明,聪明聪明耳聪目明,你给我生的这个儿子都占全了。母亲很幸福,母亲很骄傲。母亲发现我在五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小病,妈妈很恐慌地请大夫给我打消炎的特效药,什么特效药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是链霉素吧,把我的听力打坏了。我并没有完全失聪,只是听什么都不太清晰。声音仿佛经过了过滤处理一样,我的听力就是豆腐房里那架很负责任的筛子,雪白的精华部分都过滤掉了,剩下些豆腐渣很暧昧地漏进我的耳朵里。音乐对于我从小就是一个很失真的概念,
简介:《长恨歌》篇末,自居易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卒章点题,这两句在诗歌中是否为独立结构、“此恨”究竟谁之“恨”以及“恨”什么等问题,对准确把握《长恨歌》主题至关重要。对此,本文分别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