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鲁迅在谈到整个中国现代小说的产生时,说它“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要求的,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洋文学的影响。”并说他搞小说创作:“大约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而他“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1934年,鲁迅又在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的结论中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充分肯定了“拿来”的重要性。这是鲁迅对文艺创作中的借鉴与提高关系的概括总结,同时,也是他从创作开始时就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正是遵循了这条基本原则,鲁迅在借鉴和吸收了西方作家创作营养的同时,写出了有极大影响的前期小说。从《呐喊》和《彷徨》的创作实际来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外国作家的创作对鲁迅的影响不仅是很大的,而且有的甚至是宜接的。这种借鉴的最突出表现,首先是故事情节构思的一致性。如鲁迅《药》中华老栓用馒头醮了革命者夏瑜的鲜血为其儿子治病的故事,就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和白手人》十分相似。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和白手人》写的是一个为工人谋幸福而被捕并因长期带着刑具使手变成了“白色”的革命者,在被送往刑场处以死刑的时候,后边却跟着一群企图能够得到一截绞死他的绳子的工人。因为,他们认为,那绞死?
简介:<正>在论及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影响时,莫言将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称为“两座灼热的高炉”,这无意中道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即新时期作家在面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时,不是应对单一流派或某一作家,而是全息式地摄取养份。这样,西方历时百余年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短短几年内被作家共时性分享了,并被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共融了。把莫言作为个案透析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即能窥见这种共融性特质。莫言的全部小说中,既有福克纳式的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又有马尔克斯式的象征、隐喻。丰厚的生活底蕴和非单一性的接受和吸纳,使莫言的创作显示出一种诡异多变的风格。在新时期作家中,借鉴与消融,达到浑然一体、运用自如的,莫言是做得较好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