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简介: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当代美国小说创作形式。在人物概念和人物刻画上,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既有明显不同之处,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到现代主义小说,再到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然后再到新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人物概念历经"人"、"人格"、"人影"和大写的"入"的转变。在人物概念看似回归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人物概念的过程中,美国新现实主义小说实现了超越,主要表现为新现实主义小说兼收并蓄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实验小说的人物刻画手段,塑造了兼具内在和外在特征、富于立体感的小说人物,凸显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小说的创作走向。
简介:我们为何惯于诉诸民族标签与地理坐标(如“爱尔兰最佳当代诗人之一”“一位美国五十年代的诗人”“1927年生于西班牙卡迪斯”等)来讨论诗人之作品?面对以地缘政治分析来把握当代诗歌的潮流,本文以此为基础,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讨作为艺术形式存在的诗歌与民族想象之间难以调和、甚至是相互对立的关系。作者的讨论围绕75位以英语为母语的诗人对民族归属等问题所做出的回应展开。文中涉及的访谈均为本文作者及其同事以《解读伟大创作——以诗为例》为题,于2013—2015年间在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的资助下共同采集完成。以此为基础,本文还以当代主体对民族身份的认同这一历史使命问题为着眼点,将访谈中的部分选段作了情境化处理,从而使整篇论文上升到前沿社会学研究所关注的层面(布鲁贝克、卡萨诺瓦和马莱舍维奇等学者均聚焦过这一问题)。正是诗歌语言本身的找寻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枚试金石,继而引发了作者“更从何处觅诗源?”的探问。
简介:《孤独及其所创造的》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的发轫之作,它在作者的所有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不仅反映了他所受的历史、文化和哲学的影响,也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写作习惯。本文从这部回忆录入手,概述奥斯特小说中若干常见主题如父子主题、受难主题和书写主题的形成及其所隐含的存在主义观念和犹太思想,以及作者常用的反体裁叙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