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布克奖获奖小说《白虎》构建了叙事人"自我指责"与"自我脱罪"相结合的"自白叙事"。作者阿拉文德.阿迪加试图通过叙事人的"自白叙事"启发被自白者/读者进行伦理判断,进而逐步引导他们发现和理解其中隐含的伦理价值取向,并深入洞察这些伦理问题背后的印度社会等级制度、畸形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府腐败等当代印度社会弊病。

  • 标签: 阿拉文德·阿迪加 《白虎》 自白叙事 伦理判断
  • 简介:刘勰的文学观带有很强的人本主义色彩。在《原道》篇中,他以“参”作为人与天地万物即道沟通的主要方式来阐述文章起源的问题,一方面将“参”的对象——道进行还原,取消了其中的比德成分,归还其自然本质;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人的“性灵”的发挥,以其作为“参”的依据。

  • 标签: 原道 性灵 文章起源
  • 简介:女性言说是美国华裔女作家用来突破男权叙事传统的有力策略。亭亭、谭恩美以女性为中心描写美国华裔/华人的生活和经验,将寓言故事与通俗故事揉为一体,互为言说,自由转换;她们站在两种文化的交叉面上,通过运用自传(传记)体、说故事、章回体等多种叙事策略,将个人、家庭的经历放大为群体的经验,阐释成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历程,既看到两种文化的矛盾和对立,又看到两种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她们在作品中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及其碰撞与融合的过程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得小说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张力。

  • 标签: 女性言说 汤亭亭 谭恩美 叙事策略
  • 简介:在批评家看来,婷婷通过《第五安乐之书》支持美国20世纪下半叶的反战和平运动。本文认为,这一作品并不是一部传递反战和平思想的政治宣言,而是通过婷婷本人和越战老兵的经历演绎一种源于东方的、释一行禅师所宣说的"正念"佛教哲学,旨在为那些寻求和平反战的美国人提供心理慰藉:内心的安乐无需苦苦追寻,可以通过正念来获得,即保持对当下有意识、无分别的觉知。同时,正念也为遭遇1991年奥克兰大火灾和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摧残的人们疗愈心理伤痛,帮助他们找到蕴藏于人生每一步的安乐。

  • 标签: 《第五安乐之书》 汤婷婷 释一行禅师 正念 安乐
  • 简介:美国诗人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新诗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和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对英美现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华裔女作家亭亭对中国文化的巧妙运用使美国华裔文学得到美国主流文学的认可,二者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吸收和运用,采用类似的翻译策略和创作手法。

  • 标签: 庞德 汤亭亭 中国文化
  • 简介:本文从解构的视角,立足于性别、种族、文化三方面去解读、阐释亭亭的,从而发掘亭亭作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对自己的性别、种族和文化所作的思考和质疑.指出亭亭并非一个单纯的'解构者':她在消解性别、种族、文化对立之后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重建了对立概念间的互动和融合,并重新评价了这些互动和融合对于人类的伟大意义.

  • 标签: 性别 种族 文化对立 解构 汤亭亭 《女勇士》
  • 简介:自处女作《女勇士》在1976年首次出版以后,亭亭就蜚声美国文坛.之后,亭亭又陆续出版了《中国佬》、《孙行者》、《第五和平书》和《战争的老兵,和平的老兵》.她的作品屡获大奖,如美国全国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美国学院和艺术与人文研究院大奖以及前美国总统克林顿颁发的国家人文勋章等等.

  • 标签: 厌恶战争 和平评 宽广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