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正>树才要我品一品从南方带回的新茶。新绿,嫩芽,净水,透明的杯子,浮沉,竖立,像小杯子的小树苗。一杯水,让这些拧条成团的叶子舒展了,如同重新回到低矮的山丘上,回到一丛丛的茶枝上,回到沾满露水的清晨,回到若有若无的薄雾里。茶是安静的,杯子是安静的。音乐是透明的,看不见,摸不到,用耳听,用心会。听音乐的人是安静的,生命是安静的。听了一遍,还要再听一遍,树才按下返回键。生命无法像音乐那样,按下返回键,翻来覆去地听。依然是藏歌,悠长的经诵后面,绛红的僧服掩映着一张把沧桑化为解脱的脸。黝黑的脸,暗红的脸,细长的眉,厚厚的嘴唇。唇角似有似无的微笑。清澈的眼睛,流水一样的目光。在歌声中,他们回到了雪堆散坐的高原上,回到了蓝蓝的天空下,风在吹拂,经幡在远处飘动,风马旗在玛尼堆旁

  • 标签: 一丛丛 风马旗 一杯水 树才 小树苗 僧服
  • 简介:一宋代是《世说新语》传播和接受日益多元化的一个时期,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书籍的传播速度加快,效率提高,传播形式也较唐朝为丰富,征引、刊刻、续仿、考证之外,又出现了新的传播接受形式——评点。这方面成就最突出的当推宋元之际的著名文人刘翁。

  • 标签: 《世说新语》 刘辰翁 传播速度 活字印刷术 传播形式 宋元之际
  • 简介:西方的诗端始于目盲的荷马,而中国的诗则以“关关”的鸟鸣起首——若追根溯源,似乎东西方的诗皆与“听”密不可分。伟大的荷马首先是一个瞽目先生,侧耳倾听,想象海伦之美、木马屠城,而华夏民族的兴观群怨都开始于雎鸠声声入耳的鸣啼。对于海伦的倾城美艳,这位盲叟调用了他一贯精准的听觉,而非借助一长串如何“闭月羞花”的视觉描述——海伦登临城墙,特洛伊众长老情不自禁,如干燥夏日之鸣蝉发声聒噪。

  • 标签: 华兹华斯 朱玉 “关关” 兴观群怨 华夏民族 闭月羞花
  • 简介: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融合中西的艺术之路是许多置身于中西文化交汇地带,或接受过中西文化艺术熏陶的一代华人艺术家的一种自然且自觉的选择。他们对于意境深邃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敬心理,而对于西方的艺术,尤其是重在个性表达的现代艺术,怀有同样敏锐的鉴赏力和深刻的共鸣。铭即属于这一艺术家群体的代表。

  • 标签: 世界传播 中国艺术史 太极 中西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文化艺术
  • 简介:唐代自居易《陈村诗》歌咏了徐州丰县陈村的淳朴民风,此后,又有画作《陈婚嫁图》的渲染,陈村在宋代被作为一种世外桃源的现实翻版,成为宋人理想的村庄范式和婚姻范式。通过对宋诗中关于歌咏陈的诗歌研究,读者可以发现这一理想的婚嫁模式包含着宋人重视世代通婚、中表亲、重友情,反对纳妾、反对财婚等婚姻观念。

  • 标签: 朱陈婚嫁 婚嫁模式
  • 简介:悼亡诗主要悼念已故窦妾,明代最为兴盛。有墩悼亡诗以所悼对象分为两类,其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感情真挚、宗教色彩浓厚、语言亦雅亦俗.

  • 标签: 悼亡诗 朱有燉 夏云英 艺术特色
  • 简介:敦儒是北宋苏轼与世长辞到南宋辛弃疾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之间的一位非常值得研究的词人。青少年时期词以其"婉丽、疏朗"的风格特征为主,但至"靖康之变"后,敦儒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南渡以来的悲哀、凄苦、愤激、感怆,继而转变为放任旷达、闲适恬淡,反映出其思想的变化过程。

  • 标签: 嬗变 愤激 恬淡
  • 简介:<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莎士比亚中译全集的出版,是我国外国文学翻译和出版工作的一件大事。它对帮助我国读者学习莎士比亚,对高等学校外国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沟通中外文化、向我国人民介绍莎士比亚这份宝贵文学遗产、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起重要的影响。应该说,中译本《莎士比亚全集》(以下简称《全集》)的出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有关译者、修订者对我国文化出版事业的一个重大贡献。《全集》里莎士比亚戏剧的主要翻译者是生豪,他在解放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翻译了莎士比亚

  • 标签: 中译本 译文 全集 莎士比亚作品 朱生豪 中外文化交流
  • 简介:他,站在那里,被敬仰的目光包围.随低沉的声音流淌出的,是那首加拿大华人无不知晓的诗.像迷途的孩子在这里流浪,被一块块无字的木牌深深触动.风雨剥蚀了墨痕,岁月淡化了记忆.踏过脚下黄土掩埋的白骨堆,寻找金山男人留下的踪迹……他朗诵的,是自己的第一首诗:,蔼信.作于1977年.

  • 标签: 作家朱蔼信 华裔作家 接续华裔
  • 简介:美国国家科学院近日新增三名华裔院士,他们是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细胞生物学教授健康,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游景威,以及当选为外籍院士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

  • 标签: 美国国家科学院 外籍院士 教授 健康 华人 霍普金斯大学
  • 简介:<正>最近拜读了"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暨南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寿桐先生的大作《孤绝的旗帜——论鲁迅传统及其资源意义》(以下简称著),受益匪浅。著洋洋二十九万

  • 标签: 鲁迅精神 论鲁迅 孤绝 说不尽 朱著 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