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美国的进步文艺理论家安妮特·鲁宾斯坦曾指出:“人类文化伟大时代的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总是带有政治性的,是属于一定党派的。亚里斯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当然,最富有人性的人——伟大的艺术家——就更带有政治性了……。”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莎士比亚是社会的“产物”,那么他的作品也同样要反映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社会思潮。社会的变化,也要引起社会各种观念的变化。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着不同的风格及特色,这与社会不同时期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是我们深入研究莎士比亚不同时期的作品及进一步探讨他的创作体系所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反之,我们就不可能全面而又准确地认识莎士比亚作品的本质。

  • 标签: 莎士比亚 悲剧创作 思想基础 新探析 微观世界 后期创作
  • 简介:"意象"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文学审美的表象系统,意象具有自身基本的结构,即"意""象"两个方面。《诗经·国风》的意象生成过程庞杂而微妙,契合无间,耐人寻味。探析《诗经·国风》"意""象"的内部融合途径,或可对解读《诗经·国风》有所裨益。

  • 标签: 《诗经·国风》 水意象 融合途径
  • 简介: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撰写的《格物入门》和《格物测算》为我国较为薄弱的物理学引入了很多新知识、新科学、新文化,对我国物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且展现了在独特的历史阶段之下中西文化交流和冲撞的一面,尽管丁韪良颇具争议。本文在此主要对《格物入门》和《格物测算》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和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进行一定的研究分析。

  • 标签: 《格物入门》 《格物测算》 丁韪良 物理研究
  • 简介:在原始思维的呈递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感悟中,星新一结合个人生命体验以及对时代、社会的观察和了悟,形成了独特的死亡意识,并赋予死亡丰富的艺术内涵.

  • 标签: 死亡意识 创作主题 艺术内涵
  • 简介:20世纪西方哲学文论的语言学转向确立了语言的本体地位,一些理论家从语言角度来探究主体性的真相。奥斯特在小说《玻璃城》中,通过作家奎恩对斯迪尔曼一案的侦查研究以及他自身身份的嬗变,具体探讨了语言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指出两者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语言是透明的表征工具,人是绝对的理性主体;语言是独立的本体存在,主体性是语言的建构;语言是无确定意义的能指游戏,主体性不复存在。奥斯特以讲故事的方式形象地诠释了西方哲学文论对语言主体性的认识发展历程。

  • 标签: 保罗·奥斯特 《玻璃城》 语言 主体性
  • 简介:本文以海纳·米勒的《任务》为例,从情节和叙述两方面入手,分析了该剧的艺术特征。该剧对主要情节和叙述性文本的“片断化”处理、对不同体裁的“异质”片断的“拼接”、“粘贴”,以及各片断表现风格的差异,使该剧在形式上成为一出颇具拼贴特征的剧作。米勒的拼贴剧创作既源于戏剧形式革新的需要,同时也是后现代社会的艺术反映。他所追求的让观众进行“共同生产”的接受方式无疑也是“后现代”式的。

  • 标签: 海纳·米勒 《任务》 拼贴
  • 简介:书牍文的日益繁荣留存了大量的作品,却在晋代之前未有系统的理论提升。《文心雕龙·书记篇》在挚虞、李充的理论基础上,对书牍文的文体特征、写作要求、尊卑有别现象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选取代表作予以评论,可谓书牍文体理论集大成。却也存在文学观念保守,论学论文书牍帖未加关注,书启未加区分的不足。

  • 标签: 书牍文 文体观念 《文心雕龙》 功绩 不足
  • 简介:《铃兰花》是普·沃兰茨的一篇散文佳作。铃兰花是南斯拉夫的国花,象征着纯洁和幸福。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研究者普遍认为文章通过记叙年幼的“我”战胜恐惧为母亲采摘铃兰花的故事,表达了“爱能战胜一切”的思想。其实,细细揣摩文本,作者的创作意图丰富深邃,别具匠心。他借铃兰花表达着对父母的感恩,对自己的鼓舞,对家园幸福自由的美好祝愿。

  • 标签: 《铃兰花》 现代散文 创作意图
  • 简介:克里斯塔·沃尔夫的小说擅于将女性的疾病作为惯用的主题和意象,以象征和隐喻作为审美手段和叙述策略,感叹和控诉女性的悲苦人生,解剖积弱成疾的主体危机和社会病态.她的作品既是德国女性精神疗伤的备忘录,也是时代的精神隐喻和社会的历史表征.

  • 标签: 克里斯塔·沃尔夫 疾病意象 主体危机 隐喻 表征
  • 简介:历史剧中的人物形象是历史真实艺术真实的主要聚焦点。莎士比亚在历史剧中运用“浮雕式”、连贯性、类型个性以及情境中的动态映衬等多种方法,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构建了一座历史剧的艺术大厦。莎士比亚在这方面的探索,对后世乃至中国当代历史题材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 标签: 莎士比亚历史剧 人物塑造“浮雕式” 连贯性 类型与个性 动态映衬
  • 简介:《尘埃落定》从一个“傻瓜”的角度,展示了土司制度从巅峰走向没落的过程。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形象,她们的悲剧一方面源自男性原始欲望和落后观念意识的摧残,另一方面是受到权力的压迫不觉悟的奴性意识的束缚。

  • 标签: 阿来 《尘埃落定》 女性形象 悲剧意蕴
  • 简介:本文将英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定义为“具有本体论主导因素的模仿”,并将它同现实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和后现代主义的实验小说作了简明的比较。本文通过对格雷厄姆·斯威夫特、马丁·艾米斯等作家作品的分析,论述了英国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对于传统现实主义在观念和艺术方面的改造。

  • 标签: 本体论 不确定性 互文性 语言表征
  • 简介: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性格、气质非常独特的奴婢。造成她的悲剧命运的,除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外,还与她自我身份不认同有关。她不畏权势,敢于反抗,追求生命的自由、平等、价值尊严这些有悖于她在社会等级系列中的位置,有悖于她所属的那一社会群体,而这是等级森严的贾府不能相容的,这是导致她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 标签: 悲剧命运 身份认同 晴雯 《红楼梦》 客观因素 社会环境
  • 简介:《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症”背后的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的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老年女性的身份困境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的质疑和挑战。

  • 标签: 都市空间 恐老症 老年 女性 越界 伦理价值
  • 简介:"双性同体"理论由伍尔夫于20世纪引入文学领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理论之一,而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理想人格特质"双性气质",逐渐成为男女两性人格全面自由发展的理想状态。萨克雷小说《名利场》中的利蓓加和德莱赛小说《嘉莉妹妹》中的嘉莉都是具有"双性气质"性别魅力以及拥有男性戾气的勇敢女性。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析利蓓加和嘉莉的"双性气质",以此展现她们作为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女冒险家的性别魅力。

  • 标签: 双性气质 女性主义 《名利场》 《嘉莉妹妹》
  • 简介:本文选取了冯内古特不同创作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部小说《猫的摇篮》(1963)、《五号屠场》(1969)和《囚鸟》(1979),分析了作家对基督教的态度,发现冯内古特对基督教体系和基督教思想的态度迥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恰恰体现了冯内古特独特的人道主义宗教观。

  • 标签: 冯内古特 《猫的摇篮》 《五号屠场》《囚鸟》 宗教
  • 简介:里德把《芒博琼博》撰写成一部后现代试验小说。他采用妙趣横生的笔触,解构西方文明,揭示了异质建构、历史人物、黑人魂各类戏仿之间的内在关联。图形拼贴性、意识流淌性和学术严谨性促使了文本形式异质建构的有机结合。里德以戏说的方式刻画了古埃及人物、古希腊人物和现代史人物,把“真实的历史”和“作家想象”相糅合。吉斯·格鲁的传播路径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展示了歌曲舞蹈、艺术巫术、神话宗教、阶级社会的相互关系;从历史受害者的角度提供了认知世界历史和神话传说的一个黑人版本。

  • 标签: 《芒博琼博》 依什梅尔·里德 戏仿 吉斯·格鲁
  • 简介:达斡尔族英雄史诗包含一系列母题,母题中所传递的自然、英雄、宗教等繁复的信息丰富了达斡尔族的文化生态内涵。本文通过对达斡尔族英雄史诗的情节母题、形象母题进行解析,进而洞察达斡尔族世代延续的文化生态观。

  • 标签: 达斡尔族 英雄史诗 文化生态 母题
  • 简介:本文通过探讨《父亲》的戏剧风格、主题和深层文化蕴含等问题,来揭示现代戏剧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它代表着一种"未来的戏剧"的诞生,标志着人们对世界的观察角度和世界呈现方式的双向根本变化。

  • 标签: 斯特林堡 《父亲》 戏剧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