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在我崇敬的作家中,孙犁是一位。见过三次面,文字联系多些。这位老作家,不大乐于参加活动。朋友讲,他五十年代中期像"打了个盹似的",得了心脏神经官能方面的病,养病七年。此
简介: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为集金代文学大成的杰出的文学家。
简介:我的导师宛敏灏先生去世已经两纪了,如今回想起与他在一起的日子,不禁感慨良多。我读硕士时,有三位导师:宛敏灏先生、刘学锴先生、余恕诚先生。他们三位从最初开始带研究生起,就是共同招生、共同指导。别的学校、别的专业也有导师组的说法,名义上是几位导师一起招生,但实际上却是几位导师一起上课,具体指导还是有分工的。我们这个导师组,有些不一样,三位导师一起指导学生读书,一起指导毕业论文,是名副其实的导师组。
简介:
简介:<正>许筠是十七世纪朝鲜李朝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小说家。他为反对封建的嫡庶差别,和封建王朝作了英勇的斗争。他的小说《洪吉童传》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艺术上也是优秀的,作为朝鲜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朝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介:<正>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的第三部分中,马克思批评自称为“新山岳党”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抛弃革命与群众时指出:“山岳党一退出议会会场,就失去了力量,正如安泰一脱离自己的母亲即大地,就失去了力量一样。山岳党人在立法议会会场内是参孙,而在、爱好和平的民主派、厅堂里就成了普通的庸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455页)。
简介:陶晶孙作为创造社的元老,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先驱,由于政治的原因,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惨遭埋没。长期的日本生活,导致陶晶孙与中国的疏离、隔膜,尴尬的局面于是不得不出现: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陶晶孙都无法深入,他成了一个没有文化归属感的"边缘人"。
简介:孙犁《铁木前传》的小满儿对女性意识的自觉与男权社会密切相关,她既强势又脆弱的心理矛盾,源于当时乡村的政治混沌世界无法解开的命运死结。她对于体制的逃逸之路,其实充满迷茫;小满儿的出现。标志着孙犁的前期文学探索走到了时代尽头。
简介:孙绍振先生虽然年过古稀,但还是将生命中大量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文本的微观解读。强烈的批判精神,对文本解读锲而不舍、全身心投入的献身精神,都令人感佩。从《名作细读》到《月迷津渡》,孙先生提出了文本解读的"哲学化"门径,但依然对如何有效地传授文本解读的方法怀有困惑。本文就此问题,对名作的细读做进一步的审思。
简介:孙犁20世纪4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妇女解放运动的背景下产生,其建构的过程和意义都显示了强烈的革命意识形态。孙犁以"落后""先进"的革命话语将女性纳入到宏大历史叙事中,并标明其形象的塑造重在指向革命而非人性、人情。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动作家不断调整、重构女性形象,以女性建构民族国家叙事,表现出孙犁追随革命的姿态。女性审美与革命话语间的冲突致使作家的艺术构成逐渐与主流文学产生裂隙,注定了孙犁被"边缘化"的命运。
简介: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孙犁《风云初记》中李佩钟的叙事,凸显了知识女性的教养和文化气质。其女性身份映射了革命的两类主体,即知识分子与职业革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李佩钟的"革命",其实不过是一种爱情乌托邦的艺术,其人生命运显示着文人知识分子的叙事断裂和历史性吊诡。
简介: 取材于第16章.中的女主人公大利拉原是一个背叛丈夫、求得富贵、十恶不赦的女人;然而,弥尔顿笔下的大利拉却与此截然不同,这里的大利拉是个有血有肉、心智聪慧的女性.细读弥尔顿的作品就能发现,弥尔顿本人对大利拉这个形象其实充满了同情和理解,大利拉并不是如此面目可憎,相反她还是一位自尊、高贵、理性、独立、温情的真女人.……
简介:孙绍振先生在《美国语文和中国语文:"核心价值"和"多元价值"问题》一文中,多次提到"一元价值""多元价值"等概念,而孙先生对一元价值的理解却有飘忽不定之嫌。本文意在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三维价值观视角,探讨语文教育形塑国民性格的意义,使语文教育抛弃各种偏见,避免意气之争,融入到人类文明的大潮中去。
简介:"九叶诗派"的女诗人陈敬容与郑敏都善于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与中国诗歌传统、中国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混合熔铸,但两人诗作风格迥异,陈诗是情感丰富的流动的音乐,郑诗则更像富蕴哲理的凝定的雕像。
三见孙犁
“魏帝诸孙”:元好问
怀念我的导师宛敏灏先生
李洪标剪纸作品选登
许筠和他的小说《洪吉童传》
巨人安泰与大力士参孙
移根的代价与收获——陶晶孙的世界(上)
小满儿论:迷茫的逃逸之路--重读孙犁的《铁木前传》
月迷津渡,有路可循?——关于孙绍振文本解读学的疑问和审思
美丽如花——读唐敏《女孩子的花》和李天芳《种一片太阳花》
女性与革命——孙犁20世纪40年代小说中的女性书写
李佩钟论:被折断的女性命运——重释孙犁《风云初记》文学意蕴
一个被误读了几百年的女人——重读名著《斗士参孙》
以三维价值观理解人类共同体经验——兼与孙绍振先生商榷
流动的音乐与凝定的雕塑——陈敬容、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审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