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2 个结果
  • 简介:当代澳大利亚著名作家彼得·凯里的小说融历史和现实为一炉,深刻揭示了澳大利亚人建构文化身份的历史负荷与现实困境.本文拟从"民族叙事","帝国远征"和"文化霸权"等方面来解读其后殖民主义历史观,旨在重新审视被殖民者歪曲的历史与文化.

  • 标签: 帝国中心 建构文化身份 彼得·凯里 澳大利亚 小说 文化霸权
  • 简介:<正>墨西哥是拉丁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从远古时代起,墨西哥各族人民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约于公元前一千年,在墨西哥南部与危地马拉相接的地区,包括现今的尤卡坦半岛,就形成了美洲古老的文化中心——玛雅文化。大约在公元前后,玛雅族印第安人在这个地区建立了许多城帮,他们创造了高大的金字塔、辉煌的庙宇、宏伟的石柱、石碑、浮雕等。公元四世纪到九世纪是玛雅文化的全盛时期。在公元初期,玛雅人就创造了象形文字。他们把这种古玛雅文刻在建筑物、石柱和木板上,这些文字记载了古老的历史、诗歌和神话传说。浅浮雕《抄写员》就是塑造一个在印刷术发明前以抄写书籍及文件为职

  • 标签: 玛雅文化 墨西哥 玛雅人 拉丁美洲 神话传说 公元前
  • 简介:著名汉学家葛兰言曾断言“中国智慧勿须上帝的观念”。尽管表述各异,但可知许多著名汉学家对此颇为赞同。以之来衡断中国的宇宙论,一个重要的后果便是,它会消除古典中国哲学核心词汇本来具有的某些模糊性蕴含,而使之变得齐整划一。中国勿须超越性上帝的观念,此说虽流传深远,但其实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它所赖以成立的坚实基础是“实在/表象”之类的二元对立思维,因此不能适用于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儒家的宗教性不把独立、自省、实体性的“神圣作用者”作为表象之后的真实存在,也不把它视为宇宙意义的根源。儒家把世界视为自生自成、自然而然的过程——它自身便具有自我转型的能量。人类的宗教情感就是宗教意义的发动者,它广泛地、内在地展现于家庭、社区和自然世界的各种活动之中,激发出富有生机的精神力量。人类既是鼓舞人生世界之神圣价值的源泉,同时也是神圣价值的奉献者本身。

  • 标签: 宇宙论 本体论 超越性 自然 人类中心的宗教性 上帝中心的宗教
  • 简介:多元文化主义是欧美诸国在自由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弱势群体在族群冲突和社会抗争中要求平等权利、获得承认并保障差异权利的理论和措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是欧美西方国家少数族裔的文化政策,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了挑战,与族裔文化相关的社会混乱事端频发,西方文化界对多元文化主义聚讼纷纭,理论排演越来越复杂。但西方多元文化主义文化实践仍很有活力,已经为主流社会文化提供了可贵的批判资源,而多元文化主义的文化研究和文学批评也有广阔的空间。

  • 标签: 多元文化主义 族裔 文化 文学
  • 简介:在消费文化风靡的当下,艺术写真以一种时尚进入消费的时尚行列中。艺术写真以妆容修饰和摄影技术把美丽定格,使个体真切体验仪式性地存在和幻影般地平等,但这种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的“艺术”又实现了新一重的人格复魅,把身体修饰的意念和自我欣赏的热情推向了一个高点。这种集祛魅与复魅于一体的消费方式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悖论。

  • 标签: 消费文化 身体美学 祛魅 复魅 文化悖论
  • 简介:本文认为,美国爵士时代的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对于作者所处时代和处于发展之中的民族文化(即区域边缘与国家霸权之间的演进关系)作出了回应。正如其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一样,菲茨杰拉德从国家和典律中感知到阈限性(他自己的作品直到死后才获得盛誉),这使得他依赖于自己认为是最为边远的价值观念。与海明威相比较,菲茨杰拉德在更大程度上将位于美国中心的商品文化小说化,而最终他又出于道德考量将它予以拒绝。菲茨杰拉德从明显的美国文学话语边缘向去世之后被经典化的中心地位的漂移表现在地理、典律、道德三个方面。三者交织,使得学界关于他的纷争超越了现代主义者身份问题,在关于他的人生和文学遗产问题上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 标签: 典律 区域 霸权 民族文化 文学地理
  • 简介:在采访曹卫东之前,记者参观了以百马集团为主体投资的这座坐落于建国中路1号的壹号美术馆,近三千平方米的展馆.分一、二两层。在一楼设立了一个艺术会馆、一个小型展馆、及艺术书店,在二楼设立了常设展区和精品展馆、配置着与西方国家美术馆远程多媒体实时互动的数字系统的VIP厅及办公区域。

  • 标签: 艺术理想 城市中心 数字系统 实时互动 西方国家 美术馆
  • 简介:语文课堂上教小说的时候,其实主要在教两个东西,一是小说的主题思想,二是某种特定的小说阅读方法。总结小说的主题思想,本来是小说读完之后"讨说法",却常会变成"套说法",更变本加厉变成了"套答案",违背了语文学习的宗旨。因而,教读法比总结主题思想更为重要。教读法也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的读法和解释;另一种是脱开具体社会历史的束缚,关心更具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命题。在这两种路径中,后者无疑更为重要。

  • 标签: 小说教学 阅读方法 《祝福》 鲁迅 祥林嫂
  • 简介:  "……并不总是大都会才能办大事,也不总得大张旗鼓,大吹大擂;这么干的结果往往会很快烟消云散.我相信,在此地已成就一件意义极其伟大的事业,而且很可能是迄今的惟一一次."1985年4月24日,在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临近荷兰的边陲小镇施特拉伦(Straelen),德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亨利希·伯尔,在欧洲译者之家启用新址的仪式上如是说.  ……

  • 标签: 再访 回家感觉 工作中心
  • 简介:《三国志演义》小说中的许攸,先是袁绍的谋臣,后为曹操的策士。在官渡之战中,许攸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建树了不朽奇功。然而,此人在作品中的命运并不佳。第三十三回,他便辞谢了人世,告别了读者。究其缘由,当是其自身的性格缺陷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起作用。小说以此人不仅映衬了曹操的知人善任、奸诈多疑,且再次奏响了人格修养中的忠义之曲。这便是许攸形象的文化意蕴。

  • 标签: 许攸 谋臣策士 智慧 忠义 文化意蕴
  • 简介:凤凰有一间不大的会议室,会议室的墙上挂满了各个栏目节目主持人的照片,极具个性的写真照片,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展现在面前,让人觉得这是个充满活力个性和激情的团队。这就是和文化下的凤凰——众多传媒人理想的精神家园。

  • 标签: 凤凰电视台 文化 节目主持人 精神家园 会议室 传媒人
  • 简介: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去的三十多年见证了文学理论盛极而衰的发展历程。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生态批评之后会出现什么重要理论?何种理论将在21世纪异军突起?面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建构一种文化记忆批评理论。文化记忆理论因其跨学科和跨文化特性现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文学研究中。哈布瓦赫、诺拉、扬和阿莱德·阿斯曼、埃尔等人的记忆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非常密切,因为文学书写和文化记忆都是对过去经验的重构。进入21世纪,各种重大历史事件如"犹太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冷战、越战、"9·11"恐怖袭击等都要求我们回顾这些惨痛经验并重构文化记忆。对于书写这类历史题材的文学文本,文化记忆批评可以发挥新颖而有效的阐释效力。

  • 标签: 文化记忆批评 文学理论 21世纪
  • 简介:蔡熙研究员的《"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多彩贵州"的文化内涵,内容丰富,论述细致深入,时空跨度大,但结构清晰,古今源流脉络分明,极富地方文化特色,是一部力度与深度兼具的学术专著,同时字里行间洋溢着丰富的感情色彩,流露出著者对贵州文化的深厚感情。

  • 标签: 《“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 新创获 地方文化
  • 简介:<正>虽然在过去我有几次途经日本,却没有访日的机会。最可惜是1950年9月中,我搭乘美国威尔逊客轮自美返国的那一次。在船上路过东京时已买好8元美金的旅游票,预定下船登陆一游。不料美军突然在朝鲜的仁川港口登陆,战事激化,计划临时取消,只能在船上遥遥观望。况且那时的心情异常沉重,归心似箭,游历的兴趣也顿时消失了。以后想想,未免憾然。

  • 标签: 欧洲中心 东京 威尔逊 比较文学 兴趣 大学教授
  • 简介:若说中国在某一些方面对法国文化产生过决定性的影响,恐怕有些言过其实。众所周知,两个国家属于东西截然不同的文明。与西欧和美国不同,中国历来无意渡海远征异国。15世纪,郑和虽下西洋,曾抵达东非海岸,但并非要去教化其他民族。

  • 标签: 中国 法国 文化通汇录 文化交流 耶稣会 传教士
  • 简介:众所周知,随着旅游业的兴旺,这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古镇文化热现象。但作为这样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文化批评的缺失依然让人遗憾。论文试着从理论上分析古镇文化兴起热的深层原因,以及古镇文化对于现代人所具有的重要的文化意义,从而在展现现代人的情感困境的同时,展现他们的自我救赎形式;

  • 标签: 怀旧 古镇文化 表意系统
  • 简介:《子夜》通过众多不同的人物形象深刻表现了:一、传统的历史性溃散;二、人性的现代堕落和蜕变;三、个人命运的无情改变;四、社会生活秩序的现代调整;五、没有答案的未来,它们共同构成《子夜》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审美地显现了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转折性变化。对《子夜》多重文化主题的理解是对《子夜》的基础性理解。

  • 标签: 《子夜》 多重文化主题
  • 简介:"人是万物的尺度",一项公共决策的文明程度与进步意义若何,最终还是由群众来评价。全国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无疑是兔年春节后政府给公众派发的新年"大红包",这个红包到底有多少分量,让我们共同分析。

  • 标签: 文化馆 红包 文明进步 人是万物的尺度 进步意义 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