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美国的亚拉巴马州恩特曾颖镇的公共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在碑身的正面有这样一行金色的大字:深深感谢象鼻虫在繁荣经济方面所做的贡献.象鼻虫是何物?它是北美洲地区棉花田里的一种害虫.为什么亚拉巴马州要为害虫立纪念碑呢?这要从一场灾难说起.……
简介:地缘空间于自然和文化资源上的分布不均,直接为政治干预创设了前提,并由此使其再也无法以一种天然的固有面目现身。不同的地缘空间可能预示的是不同的利益与权力,甚至是“不同”本身,在虚弱的他者眼里有时也会成为某种威胁,进而唤起其出于自卫的攻击本能。原初的地缘面貌包括其中的文化形式由于人这种“政治动物”(亚里士多德语)的存在,总是不断遭罹着后者欲望的修正。正如大卫·哈维所言:“但是地理差异远远大于纯历史地理的遗产。它们总是不断地被当前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态过程所再生、维持、破坏及重构。”可以说,城市空间的构筑正是人类之于天然地理历史遗产最为积极且自觉的改造;作为一个政治事件,
简介:针对文学理论的效用问题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文学理论并不指导文学创作,也没有必要一定与当下文学现状密切联系。文学理论的指涉对象主要是半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理论价值剩余是指相对于他指性功能的自证性特点,这是文学理论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重心。在此意义上,即便文学真的消亡了,文学理论仅仅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的人文科学,也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这将是文学理论最后的退身之地。所以,文学理论的价值剩余的概念的提出,将有利于对文学理论效用的全面理解和对“危机论”的解答。并且本文断言: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去文学性的文化研究,与经典化的文学理论两种价值取向,将在悖立中相互质疑、砥砺,从而构成学术生态的张力平衡。
简介:<正>顾骧在《柔橹轻帆忆江南》(《当代文坛》1991年1期)一文中指出:“五·四”以后的一、二十年间,浙江一地涌现了一批文学大家。其中有文坛巨擘鲁迅、茅盾,有郁达夫、刘大白、夏丐尊、夏衍、艾青……见诸现代文学史的就有四十余人。这就不能不使人思索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研究文学现象时,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1890年,恩格斯在给爱因斯特的信中,论及挪威文学,就考虑到了地理环境因素。他批评爱因斯特只是机械地从阶级关系考察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而排除了其他条件。他注意到了斯堪的那维亚这个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19世纪末叶挪威文学繁荣的影响。地理环境构成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化创造的前提: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不能摆脱人类在时间、空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