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1.王维受到佛教的熏染,把"寂静"理解为自然与人类即世界的本质.他提出"色即是定"的命题,为看空的感知活动设定了认识论基础.作为一种审美静观,它构成了中国传统与印度传统的完美融合,并为意境的诞生创造了条件.2.王维的山水小诗意境,置自然于刹那直观之下,教会了中国人如何从自然获得纯然清寂的观:王维达到了纯粹看和纯粹听;诗歌意象终于深化为纯粹现象.3.陶渊明、谢灵运和王维,推动着一个以二位一体的感知自然和体认自我为要旨的诗歌运动.王维的山水小诗,一方面退出陶潜田园诗对自然的亲和及其自然主义背景,另一方面退出谢客山水诗对自然的觉悟及其意象主义背景,终于转到了对自然作纯粹直观的美学立场上.

  • 标签: 王维 纯粹看 纯粹听 山水小诗 意境美学 纯粹直观
  • 简介:《百年美文》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一套大型散文丛书,分门别类收录整个20世纪各种佳作,已出版两辑十卷(如“哲思卷”“读书卷”“人物卷”等)二十七册。甫一面世即大受欢迎,一版再版(盗版者闻风而动,盗版本应运而生)。以“谈艺卷”为例,收文一百二十多篇,上自黄宾虹,下迄张传伦,一头一尾,年龄相差九十余岁,文章同样精彩。

  • 标签: 文艺出版社 意识 20世纪 盗版者 黄宾虹 丛书
  • 简介:<正>近期以来,在王蒙和巴金的某些作品的讨论中,人们提出了审父意识和自审意识的概念,也有人对此,尤其是对自审意识(以下我称之为“审己意识”)的提法不以为然。我却认为,目前文坛上日益强化的审父意识,特别是审己意识,鲜明地标示着新时期文学在文化内容方面的重要进步,突出体现着愈来愈多的作家努力确立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批判意识的追求。

  • 标签: 文化反思 审父意识 自审意识 新时期文学 传统文化 批判意识
  • 简介:文艺意识形态问题是文艺学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从哲学和方法论传统来看,它在根本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学艺术现象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和文化理论中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较为充分的发展,成为分析研究现代人类社会文学、艺术及文化现象的重要理论方法。但由于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处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的差异,理论家对于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作用的阐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尽管如此,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其特有的普遍性和一般性意义还是构成了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共同基础。正是这些差异和共同性,成为我们理解文艺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艺术现象 历史文化语境 文化现代性 现代人类社会 当代文艺理论 理论方法
  • 简介:《妇女的职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为数不多的演讲稿之一,作者主要介绍了自己两段从业经历。"特殊"经历道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意识流"小说写作的精髓,也充分展现了她的"意识流"意识

  • 标签: 《妇女的职业》“意识流” 意识
  • 简介:早在九十年代的新式批评家们面对所谓的新时期文学无法用旧有文学模式对发展了的文学形式命名,从而把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学分为两段并命之为后新时期文学之前,所谓的新时期文学实际上就已经由先锋小说家为这段时期的文学发展历程划上了不是句号至少也是分号。前有文学文本占领了几乎所有的文学意识形态空间,已有文学模式的改造更新,似乎无论如何难以显示其显在的存在意义时,先锋小说家们在符号编码的空地上实行了一场文学变革。这种变革不只是形

  • 标签: 先锋小说 意识形态性 文学文本 否定的物质性 文学意识 性符号
  • 简介:传统的文艺理论观点认为,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会进入甚至影响作家的创作思维与创作素材,进而决定作品的基本格调。张爱玲的小说中悲剧的题材、扭曲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苍凉的审美意识,无不来源于她创伤性的童年经验。

  • 标签: 童年经验 张爱玲 悲剧意识
  • 简介:当代小说政治意识漫论李运抟在中国,像梁启超那样看重小说之功用者,怕确实少见。他那篇众所周知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竟断定“欲新”国民、道德、宗教、政治、风俗、学业、人心、人格等这些极重要的社会存在,就不可不“必新小说”。这还不说。梁先生竟还以为欧洲...

  • 标签: 政治意识 当代小说 极左政治 政治小说 政治生活 文学与政治
  • 简介:新时期的文艺创作和评论中常常可见“当代意识”、“现代意识”或“时代意识”之类的词。什么是当代意识?是不是当代人所有的意识都是当代意识?是不是自称用了“当代意识”的创作和评论都是有当代意识的作品?究竟如何对“当代意识”作出科学的、接近实际的、比较明确的界定?笔者认为它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更是牵动全局的实践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艺发展方向。贯穿这些认识,本文就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中的当代意识与文艺创作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当代意识意识形态按照马思主义观点,要认识文艺创作中的当代意识,当然离不开意识形态性质。尽管文艺有其特殊性,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一切意识形态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客观实践规定性,对文艺都是适用的。这是因为,人之成为艺术的对象,不是作为生物的存在,只有人和人的一切生命现象的社会属性,才是审美再现的客观基础。这就是文艺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形式之一,并且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的缘故。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巨著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在论证这一点时,他们坚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一步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

  • 标签: 当代意识 文艺创作 社会主义文艺 客观实践 时代意识 精神现象
  • 简介:摘要竞争意识是个人或团体间力图压倒或胜过对方的一种心理状态,它能使人精神振奋,努力进取,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团体乃至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缺的心态,竞争意识及行为对人际关系、个人品德、个性发展影响很大,对正在成长的农村中学生影响更大。

  • 标签: 竞争 心态 对象 方法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构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目前,我国人民在物质生活水平已得到稳步提升,但精神文明建设仍有待加强,公民的法治素养有待提高。从高铁霸座到公交坠江,整体安定、和谐的大环境下偶尔出现的此类“阵痛”事件,令人深思,引发舆论普遍谴责。这些不仅透露出公民素质的“欠费”,更可见其规则意识的缺位。

  • 标签: 规则意识 法治素养
  • 简介:文学创作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劳动,特别需要发挥创作者主体意识的创造精神。在打破文艺由于哲学上机械唯物主义的影响,而形成简单照搬的“反映论”模式之后,作家艺术家摆脱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桎梏,突破了对于文艺功能的狭隘理解,思想上获得了很大解放,创作上也获得了很大自由。作家艺术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和重新确立,追求艺术表现上从外部观照的反映甚至是机械化的复写,转向内心世界的揭示,通过敏感捕捉和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感受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过程,在人物心灵世界的细腻刻画和呈示中,开掘人

  • 标签: 心灵深处 精神劳动 阶级斗争为纲 文学世界 毛泽东文艺思想 中国现代社会
  • 简介:中国美学的悲剧意识,体现了主体以己度物的诗意体验,包括对自然生离死别的感受等。中国古代诗文中的伤春悲秋之作,就是这种体验的表现。人生悲剧中的文人悲剧意识、英雄悲剧意识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自己的独特特征,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崇敬,给我们留下了强烈的悲愤、沉痛的哀思和无尽的思索。而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的悲剧,则由英雄气概逐步走向平民化、世俗化。这种悲剧意识一方面深受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具有突破传统文化樊篱和束缚的潜质,体现了感人的悲悯情怀、深沉的忧患意识、宣泄怨愤的情感和悲喜交错等特征。中国戏曲中的悲剧往往以大团圆结局,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求善的文化心理的影响,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是主体欣赏心态得以平衡的需要,也顺应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要求。

  • 标签: 悲剧意识 伤春悲秋 忧患意识 悲喜交错 大团圆
  • 简介:本文旨在以保罗·利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讲座》一书为研讨平台,分析利科如何细读马克思经典文本,提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构成其叙述诗学的反思维度。叙述在赋予事件逻辑结构的同时,成为一种将对象合理、合法化的过程,从而"歪曲"了现实的本来面貌。但利科指出当表象成为绝对的"歪曲"之前,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活动和语言活动的一部分,一种"现实生活的语言"先于"歪曲"存在。乌托邦并非天然地属于意识形态,文学乌托邦具备一种"自反性结构",我们以之重新审视在现存秩序中扮演的角色,乃至秩序本身,成为显现未来事件的希望。本文试图呈现利科如何在充分的"漫长迂回"(lelongdétour)中完成了对意识形态、乌托邦及其叙述中介的深度诠释,肯定了只要人是能想象、能书写、能叙述、能行动的主体,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就存在更新和实践的可能性,这构成了对流行的意识形态、乌托邦终结论的有力回应。

  • 标签: 保罗·利科 叙述 意识形态 乌托邦 想象
  • 简介: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群体里,海涛是位数得着的青年作家。他的小说往往不仅给人于一种质朴、清新乃至流畅之感,而且还往往唤起人们的一种深沉的反思。读他的小说,不管是从文字上还是从笔法上,你都感到是轻松的、自在的,往往是一口气读完一点都不觉得累,但若等你真正读完之后,你却就再不是那么轻松也再不是那么自在了;而这时候你感到的却是沉重,也许是从未有过的沉重。于是,你就不得不掩卷沉思。在深沉的思索中,一种印象会渐渐泛起,而且越来越清晰:他永远在宣扬属于本民族的东西。对了,海涛是仫佬族。是这个民族优秀的一位小说家,他一次又一次地再现他

  • 标签: 小说题材 少数民族作家 青年作家 掩卷沉思 民族文化意识 民族文学
  • 简介:宋仁宗朝谏院成为独立机构,谏官由皇帝亲自除授,职能从规谏皇帝扩大到了监督百官。谏职已成为具有较高地位、广泛参与国事的要职。范仲淹曾任谏职,谏诤精神、责任意识强烈。在其影响下,士人谏诤精神空前高涨,并于庆历年间达到高潮,一时间王素、欧阳修、蔡襄、余靖等人同任谏官,为新政开展做出了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仁宗朝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谏诤精神高涨的同时,一场诗文革新运动也随之拉开了序幕。范仲淹集文人、学者、官僚于一身,他不但谏诤精神、责任意识强烈,同时也是诗文革新的关键人物之一。范仲淹的文学活动受到谏官经历、

  • 标签: 责任意识 文学活动 范仲淹 谏官 诗文革新运动 独立机构
  • 简介:池莉是一个有着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她运用手中的笔解构着男权神圣,对女性自身在生活中的表现或赞扬或批判,从意识观念或经济视角对女性意识倾情关注,从而张扬着女性意识

  • 标签: 池莉 女性意识 写作策略
  • 简介:一英国著名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引人注目的《美学意识形态》(1991),经王杰等译出,已经在去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这在我国美学界应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尤其是面对文化转型时期竞相出现的种种困顿,我们的美学颇有迷失方向之感的今天。《美学意识形态》很可以...

  • 标签: 伊格尔顿 美学意识形态 弗洛伊德 西方马克思主义 传统美学 资本主义